小令
[中吕]喜春来
和则明韵春云巧似山翁帽,古柳横为独木桥。风微尘软落红飘,沙岸好,草色上罗袍。
【说明】
原作共三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则明即任昱,是当时著名散曲家,其原作已不传。这首和作于荒村野景中透露春天的生机,写得比较别致。
[双调]沉醉东风
村居茅舍宽如钓舟,老夫闲似沙鸥。江清白发明,霜早黄花瘦①,但开樽沉醉方休。江糯吹香满穗秋②,又打够重阳酿酒。【说明】
写村居的闲适之乐。起处比喻生动恰切,结处写出丰收景象,颇见豪情。【注释】
①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词:“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黄花,菊花。
②江糯:江南地区特产的糯谷,又称江米。
[双调]清江引
刺伯颜*长门柳丝千万缕①,总是伤心树。行人折嫩条,燕子衔轻絮,都不由凤城春做主②。【说明】
据《辍耕录》记载,元顺帝时太师伯颜专权,剡王彻彻都、高昌王帖木儿不花,都无罪被杀。当时曹德在京都中,写[清江引]二首,大书揭于午门之上。伯颜怒,命左右肖形缉捕。这里选的是第二首。曲中借长门柳的任人攀折,凤城春的无人作主,暗讽奸佞当道、皇帝无权的现实。【注释】
①长门:汉宫名。参见马致远[拨不断]《叹世》注③。
②凤城:京城,参见曾瑞[集贤宾]《宫词》注③。
高克礼
高克礼,字敬臣,河间(今河北河间县)人。官至庆元(今浙江庆元县)理官。与乔吉友善,工于小曲乐府。现存小令四首。小令
[越调]黄蔷薇过庆元贞
燕燕*[黄蔷薇]燕燕别无甚孝顺,哥哥行在意殷勤①。玉纳子藤箱儿问肯②,便待要锦帐罗帏就亲。[庆元贞]吓得我惊急列蓦出卧房门③,他措支刺扯住我皂腰裙④,我软兀刺好话儿倒温存⑤:“一来怕夫人情性哏⑥,二来怕误妾百年身。”【说明】
这首曲借关汉卿杂剧《诈妮子调风月》的婢女燕燕,在一个官家公子企图**她时,她拒绝了他的一段自白,表现这些被侮辱被迫害者的痛苦心情。曲词本色流畅,是小演唱的好材料。【注释】
①哥哥行:犹言哥哥那边,指《诈妮子》杂剧中的那个官家公子。
②玉纳子藤箱儿问肯:《诈妮子》剧中写那个官家公子用玉纳子与藤箱儿这两件饰物赠给燕燕。问肯,是古代男家向女家求婚的一种礼节。
③惊急列蓦出卧房门:意即惊慌地步出房门。
④措支刺:惊慌失措的样子。支刺,是加强语气的词。
⑤软兀刺:软软地。兀刺,同样是加强语气的词。
⑥哏:同狠。
王仲元
王仲元,杭州人,与钟嗣成交厚,著有杂剧《于公高门》、《袁盎郤座》等三种。现存小令二十一首,套数四套。小令
[中吕]普天乐
旅况树杈桠,藤缠挂,冲烟塞雁,接翅昏鸦。展江乡水墨图,列湖口潇湘画。过浦穿溪沿江汊,问孤航夜泊谁家?无聊倦客,伤心逆旅,恨满天涯。【说明】
前半写旅途中凄清景致,后半由景入情,表现旅人愁思。前后情景交融,诗中有画。
大食惟寅
大食惟寅,阿拉伯人,生平不详。小令
[双调]燕引雏
奉寄小山先辈①气横秋②,心驰八表快神游③。词林谁出先生右④?独占鳌头⑤。诗成神鬼愁,笔落龙蛇走,才展山川秀。声传南国,名播中州⑥。【说明】
这首小令为我国人民与阿拉伯人民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提供一个史例。【注释】
①小山:张可久的号,事略见前。
②气横秋:形容张可久意气之盛。
③心驰八表快神游:形容张可久的精神境界的高迈。八表,八方之外,这里泛指天地之间。
④词林谁出先生右:词林,词家聚集之处,犹言词曲界。右,上的意思。
⑤独占鳌头:旧时称状元及第为独占鳌头。
⑥“声传南国”二句:说张可久声名传遍全国。中州,原指古豫州(即今河南等地),这里泛指中国北方。
亢文苑
亢文苑,生平不详。套数
[南吕]一枝花
咏怀*[一枝花]琴声动鬼神,剑气冲牛斗①。西风张翰志②,落日仲宣楼③。潘鬓成秋④,渐觉休文瘦⑤,卧元龙百尺楼⑥。自扶囊拄杖挑包,醉濯足新丰换酒⑦。
[梁州第七]尽是些喧晓日茅檐燕雀,故意困盐车千里骅骝⑧。英雄肯落儿曹彀?乾坤倦客,江海扁舟;床头金尽,壮志难酬。任飘零身寄南州,恨黄尘敝尽貂裘⑨。看别人苫眼铺眉⑩,笑自己缄舌闭口,但则索向寒窗袖手藏头。如今更有,那屠龙计策干生受。慢劳攘慢奔走,顾我真成丧家狗,计
拙如鸠。
[尾]蛟龙须待春雷吼,雕鹗腾风万里游。大丈夫峥嵘恁时候,扶汤佐周,光前耀后,直教万古清名长不朽。【说明】
这套曲写的是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对小人得志的不满,这本是元散曲中常见的主题。本篇不同的是:没有过多地流露消极情绪,结尾处对前途仍然表示充分信心。【注释】
①剑气冲牛斗:用张华事,见施惠[一枝花]《咏剑》注①。
②西风张翰志:见马谦斋[快活三过朝天子四边静]《秋》注②。
③落日仲宣楼:王粲《登楼赋》有句云:“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意思说徘徊楼上,不觉太阳落山。(参阅张可久[卖花声]《客况》注①。)
④潘鬓成秋:指鬓发已白。潘岳少年貌美(参阅范居中[金殿喜重重]《秋思》注③),他的《秋兴赋序》云:“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二毛,即指鬓发斑白。
⑤休文瘦:南朝宋诗人沈约,字休文,有《与徐勉书》,说“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减半分”,以此形容自己的消瘦。
⑥卧元龙百尺楼:东汉陈登,字元龙。许汜曾与刘备共论人物,许汜说:“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刘备问为什么,汜说:“昔过下邳,见元龙无主客礼,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备说:“君有国士名,而不留心救世,乃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如小人当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事见《三国志·陈登传》)此处借用此典,只说明高卧楼上而已。
⑦“自扶囊拄杖挑包”二句:唐朝马周少时不得志,独自从故乡茌平来到长安新丰镇,在一家大客店吃酒。他叫来五斗酒,吃了三斗多,把剩下的酒用来洗脚,店里客人无不惊怪。(转引自《古今小说》,与《新唐书·马周传》所载稍异。)
⑧故意困盐车千里骅骝;见刘时中[新水令]《代马诉冤》注①。骅骝,千里马。
⑨恨黄尘敝尽貂裘:此用苏秦事。苏秦说秦王不
遇,归来的时候,“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见《史记·苏秦张仪列传》)
⑩苫(shān山)眼铺眉:即展眼舒眉,这里表示得意的样子。
则索:只好。
屠龙计策干生受:意思是学了一身本领却毫无用处。《庄子·列御寇》中说:“朱评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通作殚,穷尽意)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后人因称技高而无用者为屠龙之技。
慢劳攘慢奔走:且慢劳碌奔波的意思。
计拙如鸠:见马致远[夜行船]《秋思》注⑨。
雕鹗:鹫鸟。
大丈夫峥嵘恁时候:意说到了大丈夫得志那时。峥嵘,原指山的险峻,这里指功名得志。
扶汤佐周:意说辅佐国君建功立业。汤,商朝的开国君主;周,周朝。
景元启
景元启,生平不详。现存小令十五首,套数一套。小令
[双调]殿前欢
梅花月如牙,早庭前疏影印窗纱。逃禅老笔应难画①,别样清佳。据胡床再看咱②,山妻骂:“为甚情牵挂?”大都来梅花是我,我是梅花。【说明】
写一个画家,想从纱窗上描下梅影,惹起妻子的嗔怪,以为他牵挂窗外什么人;不知他沉醉在艺术创作中时,竟已成了梅花的化身了。【注释】
①逃禅:意指逃避到佛教中去的人,这里是作者自称。
②胡床:即交椅。查德卿
查德卿,生乎不详。现存小令二十三首。小令
[双调]折桂令
怀古问从来谁是英雄?一个农夫①,一个渔翁②。晦迹南阳,栖身东海,一举成功。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非熊③。霸业成功,遗恨无穷。蜀道寒云,渭水秋风。【说明】
这首小令通篇歌颂两位历史上有功的辅臣。结尾处说如今蜀道只有寒云滚滚,渭水只有秋风阵阵,当是感慨现实中再没有这样的英雄。【注释】
①一个农夫:指三国时的诸葛亮,他曾躬耕于南阳。下文的“晦迹南阳”,“八阵图”都是诸葛亮的故事。
②一个渔翁:指姜太公吕尚,他曾垂钓于渭水之东。参见孛·罗御史[一枝花]《辞官》注⑤。下文的“栖身东海”、“《六韬》书功在非熊”,都是有关他的故事。
③《六韬》书功在非熊:《六韬》,兵书,相传是吕尚所撰。非熊,传说周文王一次出猎前占卜,卜辞曰:“非龙非骊,非熊非罴,所获霸主之辅”。果然于渭水之阳得遇吕尚。
[仙吕]寄生草
感叹姜太公贱卖了磻溪岸①,韩元帅命博得拜将坛②。羡傅说守定岩前版③,叹灵辄吃了桑间饭④,劝豫让吐出喉中炭⑤。如今凌烟阁一层一个鬼门关⑥,长安道一步一个连云栈⑦。【说明】
这首曲否定出仕,否定为统治者卖命。结尾处的批判尤其有力。【注释】
①姜太
公贱卖了磻溪岸:磻溪,在今陕西宝鸡县东南,相传姜太公曾垂钓于此而遇文王,参看孛罗御史[一枝花]《辞官》注⑤。这句意为姜太公轻易离开磻溪去做官,很不值得。
②韩元帅命博得拜将坛:韩元帅,指汉将韩信。刘邦曾设坛拜他为将,屡立战功,后被杀。这句说韩信用性命博得了拜将坛,很不值得。
③羡傅说守定岩前版:傳说,殷高宗时的贤相。传说他曾隐居于傅岩(今山西平陆县),当地有涧水坏道,他用夹板把它修好,以供食用。后来高宗梦见傅说,召之为相。版,筑墙用的夹板。这句意说傅说不出仕才是值得羡慕的。
④叹灵辄吃了桑间饭:据《左传·宣公二年》载:晋灵公的大夫赵宣子曾于首阳山打猎,在桑阴中休息,看到灵辄饥饿,便给他东西吃。灵辄吃了一半,准备留一半给母亲,宣子便再给他饭和肉。后来晋灵公想刺杀宣子,派灵辄作伏兵,他却倒戟救了宣子。这句意说灵辄受了赵宣子的恩就要用性命来报答,很不值得。
⑤劝豫让吐出喉中炭:豫让,战国晋人,事智伯,很被尊宠。智伯为赵襄子所灭,豫让浑身涂漆为癞,吞炭为哑,使人认不出来,准备行刺赵襄子,为智伯报仇。后事败为襄子所杀。劝他吐出喉中炭,意说不值得为智伯卖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