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曾国藩对自己有了严格的“修法十二课”的
仪式条款:
一、持身敬肃。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
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检查自己的念头、举止中
有无背离义理之处。平日闲居无事的时候宁静安泰,
保养德性,一旦投于事务之中则专心致志,不存杂念。
精神状态清澈明朗,就如同旭日东升,光彩照人。
二、静坐养性。每天不限什么时候,要拿出一定时
间用来静坐养性,反省体悟自己天性中隐现的仁义之
心。正襟危坐,凝然镇定,如同宝鼎一般沉稳。
三、早早起床。天色初亮就赶紧起身,睡醒了就不
要再恋床。
四、读书专一。一本书没有读完时,不要再看其他
书籍。东翻西阅随意读书,对自己的道德学问毫无益
处。
五、阅读史书。丙申年购置了一套《二十三史》,
家父对他训诫说:“你为买书去向人借钱,我不惜一切
替你赔补还账,你若是能够仔仔细细地读一遍,才算
是不辜负我的一番苦心啊!”自此之后,曾国藩每天都
仔细读上十页。
六、说话谨慎。对此要时刻注意,这是修身内圣的
最重要的功夫。
七、保养真气。真气存蓄于丹田之中,彻里彻外光
明正大,所作所为毫无羞于对人说之处。
八、爱护身体。十二月接到家父的手书说:“节制
操劳,节制欲求,节制饮食。”应该时刻以此作为健体
却病的准则。
九、每天都应获知新学问。每天读书时将自己的心
得记录下来,如果刻意从书中凿空,求取深意,那就
是偏私他人。
十、每月不可荒疏旧技能。每月写作几篇诗文,以
此检验自己积存义理的多少,谋养真气强弱。却不能
完全沉溺于其中,因为这最容易使人玩物丧志、隐没
本性。
十一、写字。饭后写半时辰的字。所有文字方面的
交际应酬,都可以作为练习写字的机会。凡事不可留
待第二天去做,事情越积越多,就越难清理。
十二、夜晚不出屋门。它使人耽搁正事,精神疲
惫,务必戒除。
曾国藩给自己定下了修课原则,为此,他在一生中
坚持写日记,把每天的所作所为,认真检讨,如实地
记录下来。他的日记,一直写到临终的前一天。综观
他写下的一百多万字的日记,其内容有相当一部分是
自警自责的语句。
所以说一个人想有所作为,必然要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与之相匹配。这不是
卖弄和做作装出来的,这里面有
自己对人生独特的见解,是自己一生悟世
的最真实写照,是别人所不能模拟的,
我们替曾国藩感到庆幸,他真正领,悟到了其中
的奥秘并努力加以实践,最终取得了成功。
成功语录:勤、俭、刚、明四字,皆求诸已之事;孝、信、谦、浑四字,皆施诸之事。
三、资质中平,勤学补之
人生要义,以勤为本。无论资质平庸还是聪颖,家境贫寒还是富裕,都不是个人成就事业的决定性因素,关键无外乎一个“勤”字。从一个人勤奋的程度上,便可以预知他能成多大的事。
我们凭心而论,曾国藩的才质也只能
算中平,他并非是一个天生的智者,但他坚持
学习,重视积累
,弥补了自己才智上的不足。
曾国藩所作之《五箴》中尝自言之。观其为文则抄经史百家
以为之基,学诗则抄十八家诗以立其本,固知曾国藩非天才之辈,
亦非低能者比。至曾国藩自知鲁钝,崇尚笃实,最终因勤学好问,
困知勉行,日臻于高明之域,此则非常人之所能及。
曾国藩的意志方面,甚为倔强,龙梦孙作《曾文正公学案·
序》中谓曾国藩:
因知勉行,力追前哲;特立独行,自拔流俗;虽极人世
艰苦之境,而曾不少易其心;虽遇千挫百折之阻,亦不足以
夺其志;真者必信,而不为外界所移;妄者必不信,而不为
古人所欺。
对曾国藩坚强的意志,描摹尽致。惟其意志坚强,历百千艰
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故其所就者甚大。
曾国藩的品性,其最著者为忠诚,惟时亦寓以权变。曾国藩
崇尚忠诚,其大要具见他
所作之《湘乡昭忠祠记》。薛福成记《李
傅相入曾文正公幕府》一文,更足见曾国藩秉性忠诚,纯为事实。
其言说:
……傅相入居幕中。文正每日黎明必召幕僚会食,而江
南北风气,与湖南不同,日食稍晏,傅相遂欲不往。一日,以
头痛辞,顷之,差弁络绎而来;顷之,巡捕又来,曰:“必待
幕僚到齐乃食。”傅相披衣踉跄而往。文正终食无言,食毕,
舍箸正色谓傅相曰:“少荃!既入我幕,我有言相告,此处所
尚惟一诚字而已。”遂无他言而散。傅相为之悚然。(庸庵笔
记卷一)
此是曾国藩崇尚诚实的明验。薛福成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