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丈高楼平起”,言做事根基之要。或做事不应该失其根本。根本,即其自身的德行。人生在世,时空都在变,世态也在变,人们不停地在经历着各种各样的境遇,而
面对每一种境遇的抉择时,其自身的道德修养起决定作用,因此,曾国藩认为修身明理为人终生需恃之首要之事。
一、勤求已过,日必三省
一个人只有不断改正自己的失误,汲取教训,自我完善,才能不断进步,否则,就会像一辆老爷车,轻则经常抛锚,跟不上时代,重则全部瘫痪,最终被社会淘汰。
曾国藩在少年时代,便已做克已的功夫。他写信给他在家里
的诸弟,劝他们及时努力,他自己以身作则。他说:
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如故,而每日楷书
写日记,每日讲史十叶,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
一日间断。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
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
史十叶,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
曾国藩求过的方法,第一是自己求过,便是记日记。日记的
功效是很大的,只要能诚实不欺,无事不记,曾国藩的日记,便
能做到这一步。他在日记中说:
近时河南倭艮峰(仁)前辈,用功最笃实。每日自朝至
寝,一言,一动作,饮食皆有札记。或心有私欲不克,外有
不及检,皆记出。
因此他便依照倭仁的办法,在日记中写出自己的过失,时时
警惕以求改过。他的日记中自己找出自己过失的例子很多:
前以八德自勉曰:勤、俭、刚明、孝、信、谦、浑,近
日于勤字不能实践;于谦、浑二字,尤觉相违,悚愧无已。
小珊前与予有隙,细思皆我之不是。苟我素以忠信待人,
何至人不见信?苟我素能礼人以敬,何至人有慢言?且即令
人有不是,何至肆口慢骂,忿戾不顾,几于忘身及亲若此?此
事予有三大过:平日不信,不敬,相恃太深,一也!此时一
语不合,忿恨无礼,二也!龃龉之后,人反平易,我反悍然,
不近人情,三也!
直到他年衰官高,勤求己过仍不肯稍宽。他说:
吾平日以俭字教人,而吾近来饮食起居,殊太丰厚,咋
闻魁时若将军言,渠家四代一品,而妇女在家,并未穿着绸
缎软料;吾家妇女亦过于讲究,深恐享受太过,足以折福。
又说:
人而不勤,则万事俱废,一家俱有衰象,余于三四月内
不治一事,于居家之道,大有所损,愧悚无已!
这种勤求已过的精神是一般人不可及的。
记日记并不是难事,日记而用楷书,已是不易;而日记终身
不间断,便非有极大毅力的人不容易做到了。
曾国藩原先有吸水烟嗜好,后来他要戒绝,但不太容易,曾
国藩自己也说:
自戒潮烟以来,心神彷徨几若无主。遏欲之难,类如此
矣!不挟破斧沉舟之势,讵有济哉?
戒水烟诚然是一件小事,能用破斧沉舟的决心来做,这样的
人才能做大事。
曾国藩求过的第二方法,便是请求朋友和兄弟直言相告。他
说;
安得一二好友,胸襟旷达,萧然自得者,与之相处,砭
吾之短。其次则博学能文,精通训话者,亦可助益于我。
又说:
余身旁须有一胸襟恬谈者,时时伺吾之短,以相箴规,庶
不使‘矜心’生于不自觉。
至于他请兄弟常进箴规,我们可以在他的家书中常常看到。他
说:
诸弟远隔数千里外,必须匡我之不逮,时时寄书规我之
过。务使累世积德,不自我一人而堕。庶几持盈保泰,得免
速致颠危。诸弟能常进箴规,则弟即吾之良师益友也!
外间指摘吾家昆弟过恶,吾有所闻,自当一一告弟,明
责婉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岂宜秘而不宣?
九弟谏余数事,余亦教九弟:静虚涵泳,萧然物外。
喜谀怒诟,乃是人的常情。但朋友们对于曾国藩的忠告,他
可真肯接受。他说:
竹如教我曰:“耐”予尝言竹如“贞”足干事,予所缺
者“贞”耳!竹如以“耐”字教我,盖欲我镇躁以归于静,以
渐几于能“贞”也。此一字,足以医心病矣!
作梅言:“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存一
番薰陶玉成之心,使人乐于为善”云云。盖讽余近日好
言人之短,见得人多不是也!
许多居大位的人,因为听不到一句逆耳的话,听不到一句真
实的舆论,结果把他的前程葬送了。曾国藩这种“勤求己过”、
“喜闻诤言”的态度,是很难得的。
曾国藩还有一件持之有恒终身不渝的自律事情,便是起早。他
常说:
起早,尤千金妙方,长寿金丹也。吾近有二事法祖父:一
曰起早,二曰勤洗脚,似于身体大有裨益。
其实起早不仅有益于身体,于做事方面也很有裨益。湘军的
所以有战斗力,便是能吃苦,而湘军起身早吃饭早,也是比人家
强的地方。
凡是律己以严的人,都是有坚卓志向的人。曾国藩说:
即以余生平言之,三十年前最好吃烟,片刻不离;至道
光壬寅十一月二十一日立志戒烟,至今不再吃。四十六岁以
前做事无恒,近五年深以为戒,现在大小事均有恒。
曾国藩这样律己严刻,并不是口里说说的。他是说得到做得
到。我们看他立志写日记,直到他逝世的前一天,中间没有间断,
可见他做事是如何有恒了!
等到他带兵以后,他对于自己绝不宽容。他说:
天下滔滔,祸乱未已,吏治人心,毫无更改,军政战事,
日崇虚伪,非得二三君子,倡之以诚朴,道之以廉耻,则江
河日下,不知所届。默察天意人事,大局殆无挽回之理。鄙
人近岁在军,不问战事之利钝,但课一己之勤惰。盖战虽数
次得利,数十次得利,曾无小补。不若自习勤劳,犹可稍求
一心之安。
带兵的人最要紧的是得人心,而得我人的不二途径,是律己
以严,只有以身作则,身先士卒,才足以指挥将士,激励兵心,曾
国藩的战略本来平常,他所以能得到最后胜利,完全是待自己严
厉的结果。
非但如此,曾国藩直到年已衰老,位居总督,对于自己仍不
肯稍失检点,他在日记中说:
余日衰老,而学无一成。应做之文甚多,总未能发奋为
之。*窃虚名,毫无实际,愧悔之至!
日月如流,倏已秋分。学业既一无所成,而德行不修,尤
悔丛集。自顾竟无剪除改徙之时,尤愧曷已。
到江宁任,又已两月余。应办之事,余未料理。悠悠忽
忽,*居高位,每日饱食酣眠,惭愧至矣!
可见曾国藩一生都在坚持发现自己的过错
并努力加以改正,每一个人也许都能做
到反省自己并能改正自己的错误,但能够
持之以恒的就少之又少了,可曾国藩做到了!
成功语录:逆来顺受之法,仍不外“悔字决”、“硬字决”而已。
二、修身明理,领悟慎独
人要时刻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检点和反省,勇于承认过错,纠正过错,这文过饰非,完成自我的道德回归。凡事从心起,由心上。知过必改,加强自律,以悔求无悔。
在中国古代,曾国藩大概是对自我反省和批判最多
的人之一,不仅严厉,而且苛细,如针如刺,直指心
灵中最漆黑的部分。也许你不佩服他的功业,不佩服
他的道德,也不佩服他的文章,但你不得不佩服他对
自我剖析的勇毅。
曾国藩求过的方法我们已经说过,第一是自己求过,便是记日
记。日记的功效是很大的,只要能诚实不欺,无事不
记,曾国藩的日记,便能做到这一步。曾国藩依照倭
仁的办法,在日记中写出自己的过失,时时警惕以求
改过。他的日记中自己找出自己过失的例子很多,直
到他年衰官高,勤求己过仍不肯稍宽。他说:“吾平日
以俭字教人,而吾近来饮食起居,殊太丰厚。”又说:
“人不勤劳,什么事都会荒废,整个家都会衰败。我在
三四个月里不做一事,大大损害了家庭,又惭又愧!”
这种勤求己过的精神是一般人不可及的。
写日记并不是难事,而日记终身不间断,却不是一
件容易的事情,非有极大毅力的人是不容易做到的。
曾国藩求过的笫二方法,便是请求朋友和兄弟直言
相告。他说:“若得一二个好友,胸怀宽广、豁达,博
学多才,能文善诤,批评我,可对我大有益处。”
至于他请兄弟常进箴规,我们可以在他的家书中常
常看到。他
说:
“诸位兄弟相隔千里,必须不断地批评我。要时时
来信指正我的过失。不要让祖上几世的积德,因我之
过失而堕失。这样才能免于灾难。诸弟若能经常向我
进言劝告,你们就是我的良师益友了!
“外边有人指责我们家几个弟弟过于恶劣,我也有
所闻,自当一一告诉他们,责备劝诫,有错改正,没
有错要加以勉励,不可掩盖。”
喜哀怒谀诟,乃是人的常情。但朋友们对于曾国藩
的忠告,他可真肯接受。他说:
“竹如教育我要有耐心。我常说竹如的贞忠足可以
干大事,我所缺的正是贞忠浩达啊!这一字,足可以
医治我的心病!”
许多居大位的人,因为听不到一句逆耳的话,听不
到一句真实的舆论,结果把他的前程葬送了。曾国藩
这种“勤求己过”、“喜闻冷言”的态度,是很难得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谁没有说过假话?谁没有说过大话?谁没有嫉妒他
人?谁没有伤害他人?谁从来不好女色?谁从来不占
他人便宜?谁敢拍着胸膛对自己或者对苍天说,我从来
不做亏心事?没有,从来没有。只有过错的大与小,
多与少,或者你所犯的过错是人人都会犯的,是人们
可以原谅的,可以接受的,但不能说你从来就没有过
错。只要是人,有七情六欲,就存在的弱点和局限。
曾子为什么“吾日三省吾身”,就是为了少犯过错啊!
《周易》说,君子“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尚
书》也说:“改过不吝(吝啬)”这一方面告诉人们过
错是难免的,另一方面也告诉人们要有过必纠,有错
必改。然而说说容易做起来难,很多人知道自己犯了
什么错,也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可真正让他改正过错,
那就很难了。圣人之所以少,是因为知错必改的人太
少了,况且很多过错都是美丽的过错呢?比如看见一
个美丽的姑娘,情不自禁地想她,虽然自己不会伤害
她,也不会告诉她,只是情不自禁地想她,甚至过了
好久也还是想到她。这个过错太美丽了,以致很多人
都不认为它是一个过错。
所以,曾国藩说,知己之过失,承认它,并且改正
它,毫无吝惜之心,这是最难的。豪杰之所以是豪杰,
圣贤之所以是圣贤,就在这里。磊落过人,能透过此
一关。寸心便异常安乐,省得多少纠葛,省得多少遮
掩,还有那修饰装点的丑态。
改正一个过错,哪怕它很小,很轻,它都会使你身
心更加轻松,无愧无悔。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不妨
体验一下改正过错的感觉,虽然有那么一点难堪或难
过,但是同时你也感到踏踏实实、坦坦荡荡、自由自
在。还是说你见到一个美丽的姑娘,你意识到了情不
自禁地想她是不好的,如果你改变一下思维呢?这个
姑娘很美丽,所以这个世界也很美丽;她很幸福,我
曾看见到这个姑娘,所以我也很幸福。同样是见到一
个美丽的姑娘,动机不同,心境也不同。
一个省心修身的人,注重颐养德性的人,他所犯的
过错不一定是坑蒙拐骗之类的淫恶,往往是一些不为
人知,不足挂齿的小隐私或小阴思。不断地涤除这些
小隐私、小阴思,他就会一天比一天高大起来。明代
杨继盛说:“或独坐时,或深夜时、念头一起,则自思
曰:这是好念是恶念?若是好念,便扩充起来,必见
之行;若是恶念,便禁止勿思。”他说得太好了。
曾国藩名号很多,他乳名叫宽一,名字诚,又名国
藩,字伯涵,号涤生,谥号文正。宽一是父母所取,
国藩是唐鉴所赐,文正是皇上所封,涤生则是曾国藩
自己所为,因而最能反映他的思想和趣旨。
曾国藩的解释是:
“余今年已三十,资禀顽钝,精神亏损,此后岂复
(又)能有所成?但求勤俭有恒,无纵逸欲,以丧先人
元气(古人把己身当作先人的身体的延续,比如自己
享福,说成是享祖上荫德)。困知勉行(知难而进,勉
力而行),期(希望)有寸得(一点收获)以无失词里
(文臣)体面。日日自苦,不至佚(安逸)而生淫。如
种树然,斧斤纵寻。(纵情
砍伐)之后,牛羊无从牧之;
如燃灯(点灯)然,膏油欲尽之时,无使微风乘之
(乘虚而入)。庶几(也许)稍稍培养精神,不至自
(自己)速死。
“诚(果真)能日日用功有常,则可以保养身体,
可以自立,可以仰事(处理不仰仗)俯蓄(省有积
蓄),可以惜福,不使祖宗积累自我一人享受而尽,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