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起来的。
成功语录: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
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
六、不恋钱财,廉洁自持
永世不堕;为官俭,则以俭养廉,居高不败。乱世之中,持身俭,则自立自尊,不求他人;治家俭,则家业兴隆,节俭更能藏富惜福,保身避祸。
在过去科举时代,一般士子的欲望,便是读书做官,升官发
财,将读书做官发财,并成一件事,殊少例外。可是曾国藩自入
翰苑以后,即立誓不发财,曾说:
自三十几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宦囊积金遗子
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神
明鉴临,予不食言。
又说:
吾自入官以来,即思为曾国藩置一载田,以赡救孟学公以
下贫民;为本境置义田,以赡救二十四都贫民。不料世道日
苦,予之处境未裕,无论为京官者目前不暇,即使外放,或
为学政,或为督抚,而如今年三江两湖之大水灾,几于鸿嗷
半天下,为大官者,更何忍廉俸之外,多取分文乎?是义田
之愿,恐终不能偿,然予之定计,苟仕宦所入,每年除供奉
堂上甘旨外,或稍有赢余,吾断不肯买一亩田,积一文钱,必
皆留为义田之用。
曾国藩一生不爱钱,一生不怕死,都是事实,岳飞说:“文官
不爱钱,武官不怕死,则天下治矣。”曾国藩以书生带兵作战,既
不爱钱,又不怕死,湘军得此***,故能树立规模,取得胜利。
曾国藩的时代,还是中国宗法社会和家族制度最稳固的时代,
所以他对于勤俭治家一事,是很关心的。
曾国藩的治家方法,只有两个字。一个是“勤,”另一个是
“俭”。
他曾说:
子姓半耕半读,以守先人之旧,慎无存半点官气;不许
坐轿,不许唤人取水添茶等事。其拾柴、收粪等事,须一一
为之,插田莳禾等事,亦时时学之。庶渐渐务本,而不习淫
佚矣。宜令勤慎,无作欠伸懒慢样子,至要!至要!吾兄弟
中惟澄弟较勤,吾近日亦勉为勤敬。即令世运艰屯,而一家
之中,勤则兴,懒则败。
他对于妇女的勤劳,也很关心的。他说:
新妇初来,宜教之入厨做羹,勤于纺绩。不宜因其为富
贵子女,不事操作。大、二、三诸女,已能做大鞋否?三姑
一嫂,每年做鞋一双寄余,各表孝敬之忱,各争针黹之工。所
织之布,做成衣袜寄来,余亦得察闺门以内之勤惰也。
但他对于一个人的勤,并不主张立时做到,主张慢慢造成习
惯。所以他说:
此二者,妇道之最要者也。但须教之以渐,渠系富贵子
女,未习劳苦,由渐而习。则日变月化,而迁善不知。若改
之太骤,则难期有恒。
对
于勤劳,他又举出若干例子。他说:
家中种蔬一事,千万不可怠惰。屋门首塘养鱼,亦有一
种生机;养猪亦内政之要者。
家中养鱼、养猪、种竹、种蔬四
事,皆不可忽。一则上
接祖父来相承之家风,二则望其外而有一种生气,登其庭而
有一种旺气。
在“俭”字上,曾国藩更是有过人之处。
曾国藩生长于一个勤俭孝友的家庭。及自己结婚生有子女,虽
任侍郎,任总督,任大学士,一直到死,他的家庭生活,仍然和
过去一样,不稍改变,这是任何人都不易办到的。
曾国藩的日常生活:
先说食。曾国藩的日常饮食,以一荤为主,非客至,不增一
荤,时人称之为“一品宰相”。
次说衣。他做了总督,他的鞋袜,规定由太太及媳妇女儿制
定。晚上,老太太、媳妇、女儿,规定要绩麻纺纱。
曾国藩嫁女,规定压箱银二百两。一日三女出嫁,曾国荃不
信仅只有二百两,开箱视之,果然,叹为太少,乃赠给四百两。
次说住。哥哥做总督,弟弟做巡抚,人客子孙增多,旧屋不
敷应用。九弟乃新建一屋,费去三千银两,曾国藩闻之不乐,驰
书责九弟曰:“新屋搬进容易搬出难,吾此生誓不住新屋。”以是
终其身未履新屋一步,卒于两江总督任所。
儿子曾纪泽新婚,曾国藩特驰书与其子嘱其转诫新妇,要学
习纺织酒食二事,要亲下厨房,讲求做酒食小菜。他在南京总督
府任内,其夫人和儿媳们,每晚还要绩麻纺纱,很少间断,此以
视达官贵人豪富之家,妻女的生活,真不可同日而语了。
相传曾国藩三十初度时,曾制添青缎马褂一件,家居不轻着,
惟遇庆贺及新年时穿一次。故藏之三十年,衣犹如新。
凡此,可以概见曾国藩持身治家之俭,实可以风末俗而颓风
了。
道光二十三年(一八四三)三月。曾国藩升任翰林院侍讲,六
月任四川正考官,十一月回京复命。曾国藩居在京都四年,景况
很苦,生活俭朴,但对于穷困和疾病死亡的同乡,必尽力资助,从
四川回来,得到俸银千元寄家,并且拿出一部份钱来救济贫困的
亲友,他在家信中说:
孙所以汲汲馈赠者,盖有二故:一则我家气运太盛,不
可不格外小心,以为持盈保泰之道;旧债尽清,则好处太全,
恐盈极生亏;留债不清,则好中不足,亦处乐之法也!二则
各亲戚家,皆贫而年老者;今不略为茨助,则他日不知何如?
自孙入都后,如彭满舅,曾祖彭王姑母,欧阳岳祖母,江通
十舅,已死数人矣!再过数年,则意中所欲馈赠之人,正不
保何若矣!家中之债,今虽不还,后尚可还;赠人之举,今
若不为。后必悔之。
曾国藩做了十多年的京官,对于职务十分尽责,他这种勤恳
廉洁的精神,很为一般人所钦佩,他说:
现在衙门诸事,男俱已熟悉。各司官于男,皆甚佩服。上
下水**融,同僚亦极协和。男虽终身在礼部衙门,为国家
办此照例之事,不苟不懈,尽就条理,亦所深愿也!
以这种不苟不懈的精神,廉洁自矢的为政,无怪博得当时京
都的盛名了。
孟子的理想社会,是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曾国藩的理想家
庭,是八宝之家,生机活泼。自从曾国藩的八宝主意一出,湖南
人民,多有仿效实行,蔚成风气。
曾国藩所持俭有恒,终身不渝。他常常不厌过烦的说:
闻家中修整“富厚堂”屋宇,用钱共七千串之多,不知
何以浩费如此,深为骇叹!余生平以起屋买田为仕宦之恶习,
誓不为之;不料奢靡若此,何颜见人?平日所说之话,全不
践言,可羞孰甚?李翥汉言;“照李希帅之样,打银壶一把,
为燉人参燕窝之用,费银八两有奇,深为愧悔”。今小民皆食
草根,官员亦多穷困,而吾居高位,骄奢若此,且盗廉俭之
虚名,渐愧何地!以后当于此等处,痛下针砭。
照料家事,总以俭字为主。情意宜厚,用度宜俭,此居
家居乡之要诀也!
他教训他的儿子曾纪泽,也不外勤俭二字。他说: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
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
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
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我不敢也。凡仕宦之
家,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尔年尚幼,一切
不可贪爱奢
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
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曾国藩又怕家里人对于他的勤俭二字记不清楚;所以他把这
几件事编成一歌。他说:
余与沅弟谓治家之道,一切以星冈公为法。大约有八字
诀。其四字,即上年所称“书、蔬、鱼、猪”;又四字,则曰:
“早、扫、考、宝”。早者、起早也;扫者、扫屋也;考者,祖
先祭祀,敬奉显考;宝者,星岗公尝日:“人待人,无价之宝
也。”星冈公生平于此数端,最为认真,故余戏述为八字诀曰:
“书蔬鱼猪、早扫考实”也。
他自已是贫苦出身,他的诸弟也都是吃挝劳苦的。只有他的
子侄从小生在仕宦之家,不晓得物力艰难,这是他最担心的。他
说:
余在京十四年,从未得人二百金之赠,余亦未尝以此数
赠人,虽由余交游太寡,而物力艰难。亦可概见,余家后辈
子弟,全未见过艰苦模样,眼孔大,口气大,呼奴喝婢,习
惯自然。骄傲之气,入于膏肓而不自觉,吾深以为虑。吾函
以“傲”字箴规两弟。两弟犹能自省自惕;若以“傲”字诰
诚子侄,则全然不解。盖自出世以来,只做过大,并未做过
小,故一切茫然,不似两第做过小,吃过苦也。
曾国藩能自始至终不恋钱财,这在
封建时代是难能可贵的,不亚于是自己立了一座
“贞节牌坊”,是值得我们后人
钦佩的,当然我们这样
说也并不是要宣扬“金钱万恶论”,所谓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你有本事
把自己的那一份做大,这是你
的本事,但是属于人家的那一份,我们奉劝你:“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成功语录: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以长久。处乱世无以戒奢侈为要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