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官场得志4(1 / 2)

🎁美女直播

五、善察明辨幕僚人众

我们知道朋友是你的另一个生命,良友都该是善良而睿智

的。当你和他们在一起,会所得很多,许多事情也变

得顺遂。

我们也知道一个人成大事光会交友是远远不够的,他必

须会识辨人才为已所用,有时候其他人看重你,或许会是因为你的良友的价

值,你须善用这种价值。一位真正的朋友只有心中觉

得你好时才可能当面也说你好。要打动一个人,最好

的办法是真诚无私地帮助他,如果能以朋友待人的方

式待他,所得会更多。我们所拥有的绝大部分东西都

须经由他人的配合,当你面对分裂时,须三思而后行。

身在名利场,要么与朋友打天下,要么与敌人结为临

时伙伴,此外别无选择。认真选择良友,他们中的有

些人将使你获益终生。

因慎交一友而成名,因**一友而致败,这一点亳

不夸张。真正有益的朋友、是那些乐意帮助你,而且

有力量帮助你的人。认真选择朋友,他们中的有些人

将是你终身都可依赖的人。有这样的朋友,一定要珍

惜。处在某个位置上,非要得罪某人不可时,也尽量

不要是在困难时期帮助过你的人。好的朋友不完美,

但诚实。在钱财生意上不要轻易与朋友合作,得到金

钱,随之也失去了朋友。朋友之间的摩擦损耗的是心

灵的力量。推床脱颇,谢不罪系,非君子不能为也。

曾国藩在识人方面值得称道的是他对新鲜事物的接

受和理解。清末国外势力在中国耀武扬威,当时的中

国对此不是奴颜婢膝,就是盲目排斥,而曾国藩在这

个问题上则显得十分清醒,如他特别看重在通洋、经

商方面颇有心计的容闳。容闳在美国耶鲁大学毕业后,

回到祖国,但大清朝对他不重视,任其当翻译、上海

海关职员、洋行职员,自由经商。在这过程中,太平

天国运动的蓬勃发展,第二次鸦片战争,都充分暴露

了清朝的腐败与无能,使其大失所望。咸丰十年

(1**0)秋,容闳从上海来到了天津,去对“凡欲起而

之响应”的太平天国进行实地考察,受到热情欢迎,

并多次被邀参加讲座军政大事。同治二年(1**3)经

李善兰的介绍,加入曾幕,办理洋务。

当时容闳的主要想法是要通过曾国藩实施他的“西

学东渐”计划,首次会面。曾国藩便向他提出:“君以

为今日欲为中国最有益最重要之事业,当从何着手?”

容闳当即问答:“中国今日欲建设机器厂,必以先立普

通基础为主,不宜专以供特别之应用。所谓立普通基

础者,无他,即由此厂可造出种种分厂,更由分厂以

造各种特别之机械。简言之,即此厂当有制造机器之

机器,以立一切制造厂之基础也。”容闳特别强调“立

普通基础”之工厂,因为拥有了这样的基础,不单可

以造枪炮弹药、轮船,而且可以造出各种机械,作为

一切制造厂的基础。

谈话后,曾国藩深深为这位年轻人“制器之器”的

主张而折服,颇感这一主张比自己的为适应“特别之

应用”的军火生产要高出一筹。几天后,曾国藩再次

召见容闳,专折保奏他为五品衔,拨白银68000两,

派其赴美购买先进的机器设备。对于曾国藩的知遇之

恩,容闳认为一时无以回报,只有倾尽全力,购回机

器设备,才是对曾国藩最好的回报。不久,容闳即从

安庆出发,经英国伦敦于次年春抵达美国,经多方洽

谈,终与朴得南公司订约,由该公司按“制造机器之

机器”标准承造,并于同治四年(1**5)运抵上海。

通过容闳这次购买洋机器,曾国藩加深了对通商贸

易的认识,也对与读书做官之间的关系,做了深刻的

论说。经商是为了获取巨额利润,读书是为了博取名

声和权位,一个人如果用心读书而没有成效,就应该

把读书做官放在次要地位,而以主要精力去经商致富。

经商获利之后,办子孙后世考虑,就应该把经商放在

次要地位,而专心读书经世。这样一弛一张,相辅相

成,要么赢得万贾家业,要么获得高官厚禄,就像车

轮运转一样不断循环变化。

薛福成曾

颇具感慨地说:“凡事都要靠人才才能成

功。才学高的人必定能任用贤才,并因而使自己的成

就更加伟大。推而广之,能把天下的人才合于一处,

这样就可以平定天下。”

曾国藩和幕僚之间总的来说是主从关系,具体而言

则又可为互幕、互助和相互影响三个方面。首先,他

与幕僚双方都有相互结合的愿望,可以说是一种相互

倾慕、相互追求的关系。曾国藩认为,远而言之则天

下之兴亡、国家之强弱,近而言之则兵事、饷事、吏

事、文事之成败利钝,无不以是否得人为转移。故多

年爱才如命,求才若渴,为吸引和聘请更多更好的幕

僚尽了很大努力,做了大量工作。他于率军“东征”

之始,即号召广大封建知识分子奋起捍卫孔孟之道,

反对

太平天国,盛情邀请“抱道君子”参加他的幕府。

其后行军打仗,每至一地必广为访察,凡具一技之长

者,必设法延至,收为己用。闻有德才并称者,更是

不惜重金,驰书礼聘。若其流离失所,不明去向,则

具折奏请,要求各省督抚代为查明,遣送来营。曾国

藩与人通信、交谈,亦殷殷以人才相询,恳恳以荐才

相托,闻人得一才羡慕不已,自己得一才喜不自胜,

遂有爱才之名闻于全国。由于曾国藩精研百家,兼取

众长,早在青年时代即以、“道德文章”名满京师,称

誉士林;加之其后出办团练,创建湘军,“战功”赫

赫,威震天下,遂被视为救星,受到不少士大夫的崇

拜。有的知识分子非但升发无望,且身遭乱离之苦,

徙无定居,衣食俱困,亟须庇护之所,衣食之源。还

有一部分知识分子,既无升官发财之念,亦无饥寒交

迫之感,甚或已是学问渊博,名满仕林,但却仰慕曾

国藩的大名,以一与相认为幸,一与交游为荣,所有

这各类人物,他们闻曾国藩能以诚心待士,破格用人,

便纷纷投其麾下,入其幕府。

同时,曾国藩同幕僚之间也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

系,幕僚们助曾国藩功成名就,曾国藩使幕僚们升官

发财。多年来,幕僚们为曾国藩出谋划策、筹办粮饷

办理文案、处理军务、办理善后、兴办军工科技等等,

真是出尽了力,效尽了劳。可以说,曾国藩每走一步,

每办一事,都离不开幕僚的支持和帮助。即如镇压太

平天国一事,他之所以获得成功,并非靠他一人之力,

而是依靠一支有组织的力量,其中他的幕僚们占有一

定比重,起了相当大的作用。西汉初的刘邦在向诸将

解释为何张良足不出户而封赏最高时,曾把战争比为

狩猎,以猎人喻张良,以猪犬喻诸将,称指示之功胜

于奔走之劳,诸将为之悦服。而在安庆、江宁两役中,

曾国藩的幕僚则不仅有指示之功,犹有筹饱之劳,可

谓功兼张(良)、萧(何)。自咸丰十年(公元1**0

年)六月至同治三年(公元1**4年)六月,四年之中

曾国藩报销军费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绝大多数来自

厘金与盐税。这笔巨款主要靠幕僚筹集,没有它湘军

早已饥溃:何成功之有?曾国藩所谓功劳的排名绝对

不次于前线英勇善战的将领,绝非夸大之话,至于曾

国藩刊行《王船山遗书》和《几何原本》等重要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