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离骚:“离骚"二字的含义,据言有66种之多。主要的说
法是:一,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引淮南王刘安《离骚传》
云:“离骚者,犹离忧也。”班固《汉书·离骚赞序》:
“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将"离骚"解为
“遭忧"。二,王逸《楚辞章句》:“离,别也;骚,愁也。”
谓"离骚"意为"离别忧愁"。三,游国恩《离骚篡义》等认
为"离骚"与《楚辞·大招》篇中所说的楚地古曲名《劳商》
为双声字,"劳商"即"离骚"之转音,一事而异名;同
时,"离骚"二字可能又有牢骚不平之意。
②"帝高阳"句;高阳:传说是古帝颛(zhuān)顼(xū)有
天下时的称号。苗裔(yì):朱熹《楚辞集注》:“苗裔,远孙
也。苗者,草之茎叶,根所生也。裔者,衣裙之末。衣之余
也。故以为远末子孙之称也。”据传楚国国君为颛顼帝之后。
春秋时,楚武王熊通之子名瑕,受封于屈地,子孙因以屈为
氏。屈原即是屈瑕的后代,所以他自称为"高阳之苗裔"。兮
(xī):语末助词,或以为古音读"啊"。
③"朕皇考"句;朕:我。先秦时人无论上下皆可自称为
“朕",至秦始皇才用作帝王自称的专用词。皇:大,美。考:
对已故的父亲的敬称。”皇考",犹言英明伟大的父亲。伯庸:
屈原父亲的字。
④"摄提"句;摄提:即摄提格。古时根据岁星(木星)的
运行来纪年,岁星绕日一周约十二年,用十二地支来表示,岁
星在寅年就叫摄提格。所以此处"摄提"指的就是寅年。另据
朱熹《集注》:“摄提,星名。随斗柄以指十二辰者也。”则
“摄提"说明后面的生月生日,不指年份。贞:正当着,正对
着。孟:开始。陬(zōu):正月的别名。”孟陬",即孟春正
月,为一年之始,故云"孟陬"。又夏历建寅,正月也就是寅
月。
⑤"惟庚寅"句;惟:语助词。庚寅:战国时期用干支纪日,
此即庚寅日。降:降生。按,以上两句,若用王逸《楚辞章
句》之说,是屈原自述其生于寅年、寅月、寅日。后人据此对
屈原出生的年、月、日进行了种种推算,较为流行的说法有:
一,邹汉勋、刘师培认为在楚宣王二十七年(前343年)正月
二十一日;二,陈暘认为在楚宣王二十七年正月二十二日;
三,***认为在楚宣王三十年(前340年)正月初七日;
四,浦江清认为在楚威王元年(前339年)正月十四日;五,
胡念贻认为在楚宣王五十七年(前353年)正月二十三日或二
十二日。其中,浦江清的推算多为人所认同。
⑥"皇览"句;皇:即上文"皇考"的省称,指其父。览:
观察。揆(kuí):揣度,估量。初度:初生时节;一说初生时
的气象或气度。
⑦"肇锡"句;肇:始。一说为"兆"的假借字,指卜兆。
锡:同"赐",赐与。嘉名:美名。
⑧"名余"句;名:命名,取名,是名词作动词用。正则:
公正而有法则。屈原名平,字原,"平"字即有"正则"之义。
⑨"字余"句;字:取表字。灵:善。均:平地。”灵均",即
地之善而均平者,而屈原之"原"字就有"高平之地"的意
思。清人王夫之曰:“灵,善也;均,平之则也。地之善而均
平者也。隐其名而取其义,以属辞赋体然也。”一说"正则"
与"灵均"为屈原的小名小字。近年,或有人以为,"灵均"
是一个带有神灵身份及神性色彩的名字。
⑩"纷吾"句;纷:众盛貌。状语置于句首,是屈原楚辞的
特殊句法。内美:内在的美,即先天具有的美好素质。也就是
朱熹《集注》所说的:“生得日月之良,是天赋我美质于内
也。”又汪瑗《楚辞集解》云:“内美总言上二章祖、父、家世
之美,日月生时之美,所取名字之美,故曰纷其盛也。”
“又重之"句;重(g):加上。修:长。能:才能。
“修能",即富于才干。一说
"修"作"修治"、"修饰"解;另
说以为"修"意为"美好""能"与"态"通,指容貌、美
态。
“扈江离"句;扈:楚地方言,披于身上。江离:香草名,
即川芎。辟:同"僻",幽僻之处。芷:即白芷,香草名。
“纫秋兰"句;纫:连结。秋兰:秋天开花的兰草。佩:
身上佩带的饰物。这两句是说,不仅将江离和辟芷披挂在身
上,还把兰草串联起来当佩饰。
“汩余"句;汩(yù):楚地方言,水流迅疾的样子,比喻
时光有如逝水。不及:赶不上。
不吾与:与:等待。”不吾与",即"不与吾",谓时不我
待。朱熹《集注》:“言己汲汲自修,常若不及者,恐年岁不待
我而过去也。”
“朝搴"句;朝(zhāo):早晨。搴(qiān):拔取。阰
(pí):楚地方言,指坡地、山坡。木兰:香木名,又称辛夷,
今称紫玉兰,是一种落叶乔木,春开紫花。因花形似莲,又称
木莲。
“夕揽"句;揽:采,摘。洲:水中的陆地,沙洲之类。
宿莽:王逸《章句》谓:“草冬生不死者,楚人名曰宿莽。”或
说即卷施草,相传其草拔根不死。关于这两句,王逸说:“木
兰去皮不死,宿莽遇冬不枯,以喻谗人虽欲困己,己受天性,
终不可变易也。”
“日月"句;日月:此指时光。忽:倏忽、迅速。淹:久
留。
代序:代,更代;序,次序。言时序更相替换。一说"序"
与"谢"古通,"代序"即"代谢"之意。
惟:思,想。一说作发语词。
“恐美人"句;美人:这是屈原作品中常见的内涵丰富的
一个语词,或用以喻指楚君,或用以喻指德才美好之人,或用
以自比,另外还有其他的说法。一般认为,这里是指楚怀王。
迟暮:晚暮,比喻衰老。
“不抚壮"句;不:“何不"的省文,与下句"何不"为互
文。一说"不"字为语气词。抚:凭着、趁着。壮:壮盛。
弃:去掉。秽:秽恶。此句可有二解,一如徐焕龙《屈辞洗
髓》所言:“抚,凭也;年富力强,正可凭之以迁善改过。
三十曰壮有室,正室家之候。弃秽者,去不洁之蒙,遂
呈西子之质;皆与美人迟暮紧相承";一说是劝楚君凭借
楚国的民心士气及各种有利条件,摈除黑暗政治,革除弊端。
此度:此种态度,即上文"不抚壮而弃秽"的态度。一说
“度"指现行的政治法度。一本"度"下有"也"字。
“乘骐骥"句;骐(qí)骥(jì):骏马。”乘骐骥",比喻楚
君能任贤用才。驰骋:奔跑。
“来吾"句;来:招呼之语,犹言"请跟我来"。道:同
“导",引导。夫:语气词。先路:充当前驱,即在前面带路。
“昔三后"句;后:君。”三后",指从前的三位君王,但
说法不一。或说即黄帝、颛顼、帝喾"三皇",王逸《章句》
以为是夏禹、商汤、周文王,王夫之《楚辞通释》以为是楚之
先君鬻熊、熊绎、楚庄王。戴震《屈原赋注》以为是楚先君熊
绎、若敖、蚡冒。按。《左传·昭公十三年》载楚右尹子革语
曰:“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
山林,以事天子。”《左传·宣公十二年》又记晋栾书曰:“楚自
克庸以来,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不易。祸至之无
日,戒惧之不可以怠;……训之以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
山林。”可见楚国的这三位先君曾为楚国的崛起和壮大作出了
重大贡献。楚之后人时常缅怀他们,所以说"三后"是熊绎、
若敖、蚡冒,是较有理由的。纯粹:德行精美而没有任何杂
质。此乃指"三后"而言。
“固众芳"句;固:副词,本来,确实。众芳:即下之
“申椒"、"菌桂"、"蕙"、"茝"等众香花美木,比喻众多的贤
才。在:萃集。
“杂申椒"句;杂:聚集,拥有。申椒:“椒"指一种香
木,即花椒树;"申",或以为作"重叠"讲。指花椒结子重披
而言,也有人认为是指地名、人名(如王夫之《通释》云:
“或申地所产之椒。”)。菌桂:一作"桂",香木名,即肉桂。
其树干浑圆挺拔如竹竿,皮薄可卷;开白花,黄蕊。
“岂维"句;维:同"唯",独,仅只。夫:彼。蕙:香草
名,又叫做薰草、零陵香、佩兰。与兰同属。茝(chǎi):即
白芷,也是一种香草。两句说从前的"三后"众芳汇集,重用
众多贤才,国家因此而致治,并非仅取蕙茝,独独重用少数贤
能而已。
耿介:即光明正大。王逸注:“耿,光也;介,大也。”
“既遵道"句;既:已经。遵:遵循。道:正确的道路
(或以为"道理")。路:正途。此言尧舜业已遵循治国的正确
轨道而走上了康庄大道。
“何桀纣"句;何:何等,多么,状语置于主语之前。桀:
夏朝的最后一个君主。纣:商朝的最后一个君主。两人均为古
代暴君。猖披:或作"昌披"、"倡披",本指衣不束带之貌,
引申为猖狂放肆。
“夫唯"句;夫(fú):发语词。唯:因为。朱季海《楚辞
解故》:“楚人言夫唯,犹云只以、正因之比,多用
于铨释所由。捷径:邪出的小路。或"捷"作"速"解,谓
为图求快而走斜近小路。窘步:困窘难行。言桀纣未走正道,
寸步难行。
“惟夫"句;惟:发语词。夫(fú):指示代词,彼。党人:
钱杲之《离骚集传》:“谓时小人相为朋党者。”指楚国当时那
些在楚王周围结党营私的小人。偷乐:苟且偷安、贪图享乐。
王逸注:“偷,苟且也。”
“路幽昧"句;路:喻指国家的前途。幽昧:昏暗。险隘:
朱熹《集注》:“险,临危也;隘,履狭也。”即危险狭隘。此
谓朋比为奸、苟且偷安的小人将使楚国的国势危艰。
“岂余身"句;岂:难道。惮(dàn):畏惧。殃:祸殃。
“恐皇舆"句;皇舆:王逸《章句》:“皇,君也;舆,君之
所乘,以喻国也。”以君王之车乘喻指国家。败绩:古时既指
战车的翻覆,也指战争的溃败。这里以翻车之义比喻国家的覆
亡。
“忽奔走"句;忽:迅疾貌,匆匆忙忙的样子。此是状语
前置。”奔走先后",即效力左右。闻一多《离骚解诂》:“忽
奔走以先后承上皇舆言,谓奔走于皇舆之先后也。王逸
注曰奔走先后,四辅之职也者。四辅《尚书·大传》谓之
四邻,曰:前曰疑,后曰丞,左曰辅,右曰弼。案疑之言碍
也,碍,止也。丞承古通。车前覆则碍止之,后倾则承持之。
辅弼之义亦然。”
“及前王"句;及:赶上。前王:即上文的"三后"。踵:
脚后跟。武:足迹。此言希望楚王追随前王的足迹。继承前王
的事业。
“荃不察"句;荃(quán):香草,又叫做"荪",即"溪
荪",俗名石菖蒲。此处用以隐喻君王。察:体察。中情;内
情,内心。
“反信谗"句;信谗:听信谗言。齌(jì)怒:暴怒、盛怒。
“余固知"句;固:本来。謇(jiǎn)謇:本义为口吃难言,
此指正直敢言之貌。朱熹《集注》:“謇謇,难于言也。直词进
谏,已所难言,而君亦难听。故其言之出有不易者,如謇吃然
也。”故王逸本就注其为"忠贞貌"。朱冀《离骚辨》则注为
“直言貌"。正是朱熹所言。为患:造成祸患。
“忍而"句;忍:忍耐。汪瑗《楚辞集解》:“忍,甘受其
害而不辞之意。”舍:舍弃。二句说,明知忠言直谏会给自己
带来祸殃,然而无法忍住不说。
“指九天"句;九天:九重天。正:通"证"。”指九天为
证",即对天发誓。
灵修:"灵修"在楚人中有诸如"神灵"、"神明"、"神圣"
等意义。王逸注:“灵,神也。修,远也。能神明远见者,君
德也。”朱熹注:“灵修,言其有明智而善修饰,盖妇悦其夫之
称,亦托词以寓意于君也。”朱冀《离骚辨》曰:“借以况君
者,只一灵字耳,有尊之为神明之意,望
君修其美政。故曰
灵修。”因此,一般认为,"灵修"于此用以指楚王,即楚怀
王。此句之后,别本或有"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二句。洪兴祖等认为是衍文,人多从之,故不录。
“初既"句;初:当初。成言:彼此说定。
“后悔遁"句;悔:翻悔。遁:改变,变心。有他:有另
外的打算。此言当初已与我说定,后来又背弃诺言。
“余既"句;难:惮,畏惧。”不难离别",不怕被疏离而
远别。
“伤灵修"句;数(shuò):屡次。化:变化。
“余既"句;滋:培植,栽培。畹(wǎn):田三十亩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