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都观桃花①
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②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③
【注释】
①题目一作《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
君子》。②紫陌:古时称京都的道路为紫陌,此处指长安郊外的
道路。红尘:街上因人行**而尘土飞扬。拂面:扑面。这两句话,长安郊外的道路上,看花回来的人群熙熙攘攘,卷起的尘土,迎着人面扑来(这里含有嘲讽新贵多,趋炎附势的人也极多的意思。)
③玄都观(guàn贯):道教的庙宇叫"观",玄都观在唐长城内。桃千树:指桃树极多。刘郎:作者自称。这两句说,玄都观里这么多桃树,都是刘郎云后才栽的(言外之意,暗讽满朝的权贵都是他走后靠谄媚而得宠的)。
【解说】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曾授监察御史,因参加王权文集团的进步政治改革,被贬为朗州司马,以后又因经常作诗讽刺统治者,多次被降职到边远地方做刺史。由于长期被贬,有机会接触下层人民,吸取民歌营养,因而他写的《竹枝词》、《杨柳枝词》等有浓厚生活气息,接近民歌风格。他的政治讽刺诗,辛辣有力,锋芒毕露。
这是作者被贬为朗州司马,经历了十年贬谪生
活,于唐宪宗元和十年召回长安之后,写的一首有名的讽刺
诗。因为这诗"语涉讥刺"(《旧唐书·刘禹锡传》),触
怒当权者,同年又被贬往更荒远的连州任刺史。全诗寓讽刺
于叙事写景中,枣义深刻。
花影
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①,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注释】
①瑶台:已见《清平乐》注,但此处比喻赵宋王朝。
【解说】
王相注此诗认为"花影"是影射宋朝"新法",颇有道
理。王安石变法,叫"新法"。新法在神宗时开始,神宗死
后,"新法"废而党争未息。到宣仁太后死后,"新法"又
一度有抬头之势。东坡此诗即以"花影"象征新法。句句明
写对花影的态度,暗写对"新法"的态度,是这首诗构思的
独特处。
首句写花影重重叠叠上瑶台。喻神宗时力主新法,任王
安石为相,而当时保守势力受到打击,引用的多为赞成实行
新法的人,故曰:“重重叠叠",新旧两党虽几经斗争,因
神宗极力主持,故扫花影的童子,几度去扫也扫不开。呼童
扫花影,设想奇特而又比喻确切。太阳比喻神宗死后废除新
法的新皇帝,太阳方盛,花影潜形,比喻废除新法。而后来
又有抬头的趋势,这个趋势是在宣仁太后死了才出现(古人
习惯以太阳象征皇帝,以月亮象征皇后),所以说"却教明
月送将来"。二句以"刚被"、"却教"相呼应,既显示时
间的短暂,于短暂中突出诗人厌恶花影的感情。
滁州西涧①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②上有黄鹂深树鸣。③
**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④
【注释】
①滁(chú除)州:令安徽省滁县。西涧:在
滁县城西,俗名上马河。②独:特别。怜:怜惜、喜爱。
幽草:僻静地方生长的青草。这句说,我特别喜爱生长在这幽静山
涧边的青草。⑤黄鹂:即黄莺。这句说,黄莺在树丛深处啼唱。
④**:春天急雨骤下,河水上涨叫**。这两句说,傍晚时,急
雨骤下,河水上涨了,郊野渡口,无人往来,连撑渡的人也不在船上,渡船随着浪潮的激荡,自然而然地横躺在江面上。
【解说】
韦应物,唐代大历年间人。他长于描绘自然景物,风格闲适高远,语言简练,有些诗篇能反映百姓的疾苦和愿望,是中唐成就较大的诗人。
这首诗是描写春天傍晚雨中的景象。作者通过
渲染涧边幽草、深树黄鹂、带雨**、江中野渡等景物,出
色地勾勒出一幅幽静而又饶有生意的风景画。全诗语言简
洁,色彩鲜明清丽。
湖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①,草长平湖②白鹭③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④几船归。
【注释】
①乱莺啼:莺即黄莺,又叫黄鹂(别名很多),声音
很美。西湖的"柳浪闻莺",为十景之一。
《文选》有"群莺
乱飞"之句。这里略变字,而为"乱莺啼",景象又觉不同。
②平湖:指春草绿色,春水碧波,草色湖水相接,好
拟草与湖水相平。
③白鹭:水鸟中以鹤与鹭为娴静、高洁,故诗人多用之。
④箫鼓:指游西湖的人乘画舫,击鼓**为乐。
【解说】
徐元杰,字仁伯,宋代上饶人。
此诗写得自然而清新。前二句写西湖暮春的自然景色,
到处是花香鸟语,树梢枝头或红萼欲绽,或簇簇怒放,或红
紫披离,景色如此之鲜艳夺目,而到处是莺声婉啭,更加使
人情意盎然,俯视湖水则春草绿茵,春水碧波,草色湖水相
接,白鹭飞翔于青天碧湖,悠然自得,以衬托下句人的快意。
春风人在画图中。这样好的天气,人的心境自然也好,总一
句为风日晴和人意好,因此,欢娱漏短,"娱乐未终极,白
日忽西慝",夕阳影里有几只画舫游船能在箫鼓声中尽兴而归呢。
北山①
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陂,②直堑回塘滟滟时。③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④
【注释】
①北山:即今南京市钟山,王安石当时有别墅在
此。②输绿:指流水。输,输送、流的意思。绿,指水,因为水
深有碧绿的颜色。陂(bēi杯):这里指水的岸边。这句说,从北
山流过来的水,澄清碧绿,涨满了横陂。③直堑(qiàn欠)、回塘
:北山附近的两处地名。这句说,放眼遥望,直堑和回塘都是一片晶
莹的水光。④细数(shǔ暑):细算。缓寻:慢慢找寻。这
两句说,为了尽情赏玩这些美好的自然景物(落花,芳草),意兴越
来越浓,所以坐久归迟了。
【解说】
这首诗写春雨水涨,花落草芳的景象。作者在
诗中抒发了对自然景物的留恋和内心无所牵挂的悠闲心情。
诗的前两句主要写春水,一个"涨"字引出一片碧绿的春
水,景色又是那样的美丽。后两句写诗人为了赏玩落花芳草
而坐久迟归,这两句不但对仗工整,而且把幽闲从容的情
态描绘得生动逼真。
春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解说】
王驾字大用,唐代河中人,大顺年间进士,自称守素先
生。司空图喜其《小仪重阳相访》诗(见《唐诗纪事》)。
《春晴》诗,以雨前雨后的花的变化作对比,以见春光
易去。试看雨前还是花蕊相间,有的花虽已怒放,有的却含
苞待绽,可是一雨之后,全无叶底花,残红褪尽,绿叶成
阴,春光易逝,人生易老。然而春光真的这么快就溜走了,
恐怕未必吧。你看,蜂蝶不是追逐春的急先锋吗!它们纷纷
地向墙边飞去,可能春色并未过去,只不过在邻家罢了,不
然蜂蝶何以过墙去而不留在墙这边呢?这末二句设想奇特,
婉而多思。用蜂蝶以讽争名逐利之徒,明知无益也整天地钻
营奔走。也批评不安分守己,强求非分的人。
按:《苕溪渔隐丛话》载此诗亦见荆公《临川集》,题
为《晴景》。王驾诗见《唐百家诗选》,此书为荆公所选,
而荆公《临川集》中,又有此诗,但字句略有不同,为"雨
前不见花间叶,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应春
色在邻家。”而王驾诗又为"雨前初见花间叶,雨后兼无叶
底花,蛱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
。”胡氏因推断为
荆公爱此诗,遂为改正七字。使此篇语工而意足,了无斧凿
之迹,真削鐻手也。
漫兴(其七)
杜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①点溪荷叶叠青钱。②
笋根雉子无人见,③沙上凫雏傍母眠。④
【注释】
①糁(sǎn伞)径:指杨花铺满小径。杨花:
即柳絮。这句说,杨花随风飞舞,把路面铺成了一条白毡子。②青钱
:古代的青铜钱。这句说,初生的荷叶,点缀着溪面象重重迭迭的
青钱一样。③雉子:俗称山鸡。这句说,雉子很小,在笋旁很准
发现。”雉子"一作"稚子",因此这句也解释为竹根下刚生的小
笋
。④凫(fú符):水鸟,俗称野鸭或水鸭。雏(chú除):
生下不久的禽类。这句说,沙滩上的凫雏紧靠近母凫睡得很浓。
【解说】
这是绝句《漫兴》中的第七首。这首诗写了
春末夏初的四种景物,每一种景物都扣紧时令着笔,表
面上好似各自独立,实际上四种景物却组成一幅形象逼真、
色彩鲜明的画图。此外,这诗在写作上有两个特点:一是对
仗工整,二是第一句的"糁"字、"铺"字,第二句的"点"
字、"叠"字,用得恰当、准确,表现了诗人对诗歌语言的
锤炼功夫。
落花
朱淑贞
连理①枝头花正开,妒②花风雨便相催,
愿教青帝③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
【注释】
①连理枝:双树并生,根相连。
②妒:忌刻,妒嫉。
③青帝:神话:四时各有主宰之神。春天的神叫青
帝,又称东皇。
【解说】
朱淑贞,宋代钱塘人,是南宋有名的女诗人之一。她同
一个商人结婚,情绪郁结,有诗集叫《断肠集》。
这首诗借花遣恨,富有正义感而纯以"落花"二字影射
之,故意境深刻。连理枝头花开得正好,可是妒嫉花的风雨
马上就来摧残,使落红狼藉,飘零满地。诗人见此摧残芳菲
的风雨,无比痛心,但诗人又无能为力,只好发出真挚的呼
吁,青帝啊,您是春天的主宰啊,为什么让这万恶的风姨、
雨伯横行霸道,肆无忌惮地糟踏芳香纯洁的花朵的生命呢?
青帝啊,您就永远主宰这大好的春天,莫使这些美丽的事物
遭到摧残吧。诗人悲天悯人之旨,于温婉中充分表达了出来。
春暮
曹豳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①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②
【注释】
①冉冉(rǎn染):渐渐地。涯(yá牙):边
际。天涯,即天边。这两句说,春天已过去,所以门外落花也无人理
睬了,这时候已逐渐是绿树荫浓,遍满天涯了。②这两句说,树林
中的黄莺也不再啼唱了,可是青草池塘中却处处是蛙声。
【解说】
曹豳,字西士,号东圳,宋代瑞安人。
这首诗从"门外""落花"、"绿阴冉冉",
“林莺""无声"、"池塘""蛙"鸣等多种景物来描绘春
末的景象。全诗四句,一句一景,句句扣紧暮春着笔。
莺梭①
刘克庄
掷柳迁乔②太有情,交交③时作弄机声。
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
【注释】
①莺梭:黄莺往来飞于园林树丛之问,飞鸣迅速,好
象织布的梭子一样。
②迁乔:《诗经》有"出于幽谷,迁于乔木"的句
子,后人谓"由低到高"为莺迁。
③交交:织布声,亦即黄鹂的鸣叫声。
【解说】
刘克庄,字后村,宋代人。后村本南宋一大诗家,是
《千家诗》的最初编纂人(王相注本提到为谢枋得编,不
确),但《诗人玉屑》等书都很少提到他。
诗紧扣"梭"字命意选材。一句写莺飞之状,黄莺在绿
柳丛中,穿梭跨干,越南度北,迅速来往,其行动似掷梭。
二句,黄莺跳跃枝头,嘤嘤而啼,交交而鸣。首二句已为后
二句作好铺垫,既然是"梭",那么织了些什么呢?诗人不直
接回答这个问题,用翻进一层法:你若问织了些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