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千家诗8(2 / 2)

🎁美女直播

巴山、小巴山。这里指巴蜀地区。③何当:什么时候能够。剪

烛,剪去烛花,使烛光明亮。烛,读入声。④却话:却说。却,有反顾

之意。

【解说】

这是一首以诗代笺的寄人之作。题目一作《夜雨寄内》,

说是寄给他的妻子的诗。但据考证,当时诗人客居巴蜀,妻

子王氏已去世,所以把它看成是送给北方朋友的诗,较近事

实。诗通过描述在巴山秋雨之夜诗人一时的心理活动,表

现了他思念朋友、渴望北还的情怀。开篇先写归期难卜的

失望,然后即景点题,用夜雨涨池渲染诗人愁苦感伤的情

境;三四两句从眼前离别的悲苦,预想将来相聚时共同回味

此时此刻的互相思念之情,当别是一番滋味。用欣慰之词

表达出真挚热烈的感情。全诗重复出现"巴山夜雨"四个

字,加重了缠绵的情致。如今"西窗剪烛","西窗话雨"已成

了人们熟知的表示深切思念之情的成语。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①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②,相思迢递隔重城③。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注释】

①骆氏亭:所在地有二说:一说是长安春明门外骆骏所筑的池馆(《唐

语林》),一说是长安春明门外的骆亭(屈复《玉谿生诗意》)。崔雍崔

衮:崔雍字顺中,崔衮字柄章,是李商隐的从表兄弟。二崔的父亲崔

戎对李商隐很器重。②竹坞:长着竹子的池边高地。水槛:临水的

轩亭,指骆氏亭。③迢递(tiáodì条弟):遥远的样子。重城:指长安

城。长安城有内城、外城。时崔雍、崔衮在长安。

【解说】

这是一首写景寄怀的诗,通过夜宿骆氏亭园所得清幽

寂寥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挚怀念之情。首句写

骆氏亭的景物,它既临湖水,又傍竹林,环境清幽寂静。次

句点明对友人的怀念。友人远隔重城,无由会晤,惟有时刻

相思而已。第三句转写眼前景物。时令虽是深秋,但云阴不

散,孕育着一场连绵秋雨。这是在为下句作铺垫。第四句由

秋阴写到秋雨,雨打枯荷,声音单调凄清,昕来更见其寂寥。

全诗运用以景托情、寓情于景的写法,诗意含蓄蕴藉。纪昀

说:“相思二句微露端倪,寄怀之意全在言外。”何焯也说;

“下二句暗藏永夜不寐,相思可以意得也。”

感弄猴人赐朱绂①

罗隐

十二三年就试期②,五湖烟月奈相违③。

何如学取孙供奉④,一笑君王便着绯⑤。

【注释】

①朱绂(fú扶):唐朝的一种红色官服,四、五品官才有资格穿。

②这句指罗隐考过十次进士都没有中取之事。就试:参加科举考

试。③五湖:其说不一,这里可取指太湖一解,泛指诗人的故乡。

奈相违:无可奈何地相离。④孙供奉:指以耍猴供奉朝廷的人。”孙"

字或谓技艺人姓孙,或以指胡孙,猴的别称。供奉:官职名,以某种技

艺在皇帝左右供职的入。⑤绯(fēi飞):红色。这里代指朱绂。

【解说】

罗隐,本名横,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富阳

县)人,生活于晚唐五代之际。几十年奔走游历,皆未能中

进士,故多感慨失意的诗篇。后投镇海节度使钱鏐,累官钱

塘令、镇海牢掌书记、节度判官、著作佐郎等。唐亡后,他被

人表荐为后梁朝给事中。有《罗昭谏集》。

他的诗以七言为多,律诗和绝句写得较好。七律多感

怀时世和个人遭遇。七绝中多怀古、托物言志的诗。有些

诗浅易流畅,流传颇广。所著文集《谗书》,亦著称手世。

据《全唐诗》所引《幕府燕闲录》载,广明元年(880),黄

巢起义军占领了唐朝京都长安,僖宗李俨逃往成都,有一个

耍猴子的艺人随行。他驯的猴子能模仿人的动作,上朝站

班。李俨很赏识这个艺人,就赐给他一件绯袍,让他做了

官,号"孙供奉"。诗人有感

于此,便写了这首辛辣的政治讽

刺诗。

诗篇前两句自述遭遇:应考进士科十二三年,都没有录

取,以致大好的太湖风光都无暇领略。后两句扣题,意思

是;怎样才能学得那个耍猴人的本领呢?只要博取君王一

笑,便可以穿上朝服了。本篇以自身苦心文学、累试未第与

耍猴人的以技艺邀宠、轻易地做了大官对举,深刻地揭露了

封建王朝的黑暗和腐败,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之情。

而猴子上朝本身就是讽刺,弄猴人做了朝官同样荒唐。本

诗取材典型,加之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更深化了主题。

再经胡城县①

杜荀鹤

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

今来县宰加朱绂②,便是生灵③血染成。

【注释】

①胡城县:旧城在现在安徽省阜阳县西北。②县宰:县令,县的长

官。朱绂:注已见前。按照盾代的制度,县令的官阶一般都在六品以

下,通常没有资格穿"朱绂";而这时竟然加了朱绂表示是得到了上级

官长的恩宠。绂:读入声。③生灵:老百姓。

【解说】

杜荀鹤晚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彦

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省石埭县)人。出身寒

苦,有诗名,四十六岁才考中进士,在仕途上很不得意。他

的部分诗篇真实地反映了唐末动乱时期的社会矛盾和人民

苦难。

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诗篇写两年之中两度经过胡城

县的所见所感,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压榨百姓的反动

本质,表现了诗人对冤民的深厚同情和对县宰及其上司的

愤怒鞭挞。前两句叙事,写初经胡城县的所见所闻,是从县

民反应落墨,是铺垫,反衬"加朱绂";后两句寄慨,写再经胡

城县的所闻所感,则是从正面写县宰。章法活脱巧妙,语言

凝炼概括,而题材又具有高度的典型性,不愧是古代政治讽

刺诗中的上品。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①江草齐,六朝②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

①霏霏:形容雨的绵密。②六朝:三国的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

陈,都以建康(吴为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为首都,历史上合称六朝。

【解说】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属陕西省西

安市)人,宰相韦见素之后。性疏旷,不拘小节,年近六十始

中进士第。官校书郎,左补阙等职。因中原多事,乃投四川

藩将王建,为掌书记。唐亡,王建称帝,以韦庄为宰相,有

《浣花集》。

他的诗以感时、伤乱、怀旧等题材的居多。其七绝韵味

悠长,声调和谐,耐人吟咏。他还写词,风格清疏淡雅。

这是一首吊古之作,一题《金陵图》。按,台城本三国吴

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为东晋、南朝台城(中央政府)和

宫殿所在地,地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诗写台城一带景

色,然后由景及情,抒发诗人的沧桑之感。江雨霏霏,江草

芊芊,春鸟啼唱,烟柳笼堤,是台城一带古今相同的景色。然

而昔日六朝的繁华却如梦幻般地毁灭了。这种感慨或许是

由晚唐颓靡衰败的时代气氛引发出来的。此诗关戾在最后

两句,意谓台城烟柳并不理会朝代更替、人事兴衰的痛苦,

而这一点正是使诗人感慨无穷的原因。诗中选用了"空"、

“无情"、"最是"、"依旧"等词语,不仅能强化诗人所抒发的

感怀,还能增加诗的情韵,使之空灵飞动。

此诗三、四句颇类李白的"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

宫里人"(《苏台览古》)的诗意,既含有怀古情调,又寓有讽

今新意。

寄人

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①,小廊回合②曲栏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解说】

张泌,字子澄,淮南人。曾在南唐任句容县尉,累官至

内史舍人。

这是以诗代信的作品,表现了诗人与意中人离别后的

相思之情。诗篇以写梦境入笔,"小廊回合曲栏斜"是梦中所

见,当是与情人幽会定情的地方;梦境如此真切,可见当初

相会时的印象是多么深刻难忘。梦醒后,又只见皎洁的月光

洒满寂寞的庭院,在为离人照着满地的落花。这春暮阑珊的

景象正好衬出离情惆怅。而梦后之境,又是以明月的多情,

衬出离人的多情,而离人的多情,又似乎在埋怨对方的无情

【注释】

①别梦:离别以后的梦。依依:难舍难分、缠绵萦绕之意。谢家:古

代有个著名才女叫谢道韫。这里代指所思念的女子之家,不一定就

姓谢。②回合:犹回抱。

呈寇公①

蒨桃

一曲清歌一束②绫,美人犹自③意嫌轻。

不知织女萤窗④下,几度抛梭织⑤得成!

【注释】

①呈寇公:献给寇准。呈:献给。公:古代对长者的敬称。②一束:

一捆。这里指一匹。③犹自:还是。④萤窗:光线如同萤火那样

微弱的窗口。⑤抛梭:指纺织机上的梭子穿来穿去。

【解说】

蒨桃是北宋政治家寇准的侍妾,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

(1010年前后)在世。

寇准曾两次担任宰相,取得些政绩,但是生活相当奢侈

豪华,他时常听歌女们唱歌,每唱一支曲子,他觉着中听了,

就赏给一匹绫子。作者于是写了这首诗进行规谏。

开篇一句,将"一曲清歌"和"一束绫"并举,对照强烈。

第二句说唱歌的美人还嫌赏赐微薄。这样写,笔法含蓄,易

于收到婉而讽的效果。三、四两句转写织女辛劳,绫绸来之

不易。表现出对劳动妇女的同情和对劳动成果的珍视,从

而反衬出寇准的奢华和不珍惜物力。

淮中晚泊犊头①

苏舜钦

春阴②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③。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注释】

①淮中:淮河当中。犊头:淮河边上的一个小地名。②春阴:春天

的阴云。③明:新鲜夺目。

【解说】

前两句写雨前行舟淮河之中所见到的岸边景物:天低

云沉,春阴垂野,草色青青,时有幽花一树。在底色灰暗的

画面上涂上鲜明的色彩。后两句写黄昏风雨中泊舟观潮,

颇有些宏放的气度。这诗或许是受了唐代韦应物《滁州西

涧》的启发,而别有寓意。

泊船瓜洲①

王安石

京口②瓜洲一水间,钟山③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④!

【注释】

①瓜洲: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南,在长江北岸。②京口:今江苏省镇江

市,在长江南岸。③钟山:在今南京市。作者的父亲王益任江宁府通

判,作者亦随官少居江宁。王益卒于官,葬于江宁牛首山,子孙遂家于

此。④还:指从瓜洲返江宁。

【解说】

这诗疑是留别友人之作。诗人另有《与宝觉宿龙华院

三绝》。其一云:“老于尘迹倦追攀,但见幽人数往还;忆我小

诗成怅望,金山只隔数重山。”(公自注云:“某旧有诗:京口

瓜洲一水间,……"。)其二云:“世间投老断攀缘,忽忆东游

已十年;但有当时京口月,与公随我故依然。”其三云:“与公

京口水云间,问月何时照我还;邂逅我还还问月,何时照我

宿金山。”从上可知,《泊船瓜洲》一诗或是作者与宝觉京口

别后泊船瓜洲时作。宝觉,即无外,名务周,居金陵法云寺。

而"钟山只隔数重山",当是指与金山相隔。而"春风又绿",

是说江南又春,宦游又复开始。此诗的确切作年待考。

据洪迈《容斋续笔》,知此诗第三句中的"绿"字是经诗

人反覆推敲才选定的。唐李白《侍从宜春花苑奉诏赋龙池

柳色初青听黄莺百啭歌》:“春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

好。”丘为《题农父庐舍》:“春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白居易《题岳阳楼》:“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此处

的推敲也可能是受了这类诗句的启发。但作者毕竟是炼字

的高手,他把看不见的春风,变成伸手可掬的视觉形象,使

江南春色呈现出鲜明的画面,因此"春风又绿江南岸"成了

千古传诵的名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