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贾舍人早朝
王维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①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②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③
朝罢须裁五色诏,珮声归到凤池头。④
【注释】
①帻(zé责):包头用的巾。鸡人:古时宫中
的卫士,头戴绛帻(用红布包头),夜间守候在宫门,专传鸡唱,报
告天亮,称鸡人。晓:即五更。筹:唱更报晓用的更筹,即
计数的竹片,宫中记筹多用铜片。尚衣:掌管皇帝衣冠的官。
方:才,使。裘:皮衣,这里指皇袍。这两句说,用红布包头
的鸡人报了五更,尚衣官便送上翠云色的皇袍。②九天:这里指
皇帝居住的地方,阊阖:见《打球图》注①。衣冠:这里指
代使节大臣。冕旒(miǎnliú免流):冕即皇冠,旒为冠前
下垂的缀珠。皇帝的冕有十二旒。这里的冕旒指代天子。这两句说,
这时候皇宫里的门户一齐打开了,万国来朝的使臣,俯伏在金阶上
朝拜皇帝。③仙掌:即仙人掌,见林洪《宫词》(其一)注②。
衮(gǔn滚)龙:天子所穿的绣龙礼服。这两句说,旭日的光辉照
到仙人掌上,好象仙人掌在晃动一样;殿上香烟缭绕,皇帝礼服上的
绣龙也好象在烟中滚动的样子。④诏:皇帝的命令,因用五色纸
写,故称五色诏。珮声:珮玉的声音。这两句说,早朝完毕,贾
舍人回到中书省撰写诏书,珮玉的丁冬声,也一直响到中书省里面。
【解说】
这诗和前面两首一样,主要是写早朝时的景
况。诗中虽然写得气象壮丽,音律雄浑,但是它和其他应制诗
一样,总是歌颂封建皇帝。也许因为这个原因,清代皇帝曾
命大臣书写于养心殿上,表示赞赏。
上元应制
王珪
雪消华月满仙台,万烛当楼宝扇开。
双凤云中扶辇下,六鳌海上驾山来①。
镐京春酒②沾周宴,汾水秋风陋汉才③。
一曲升平人尽乐,君王又进紫霞杯④。
【注释】
①六鳌:《庄子》故事:海上有三座神山,下有六条
鳌鱼托着它们。龙伯国为大人国,有一个人去钓鱼,一下把
六条鳌鱼都钓了起来,一齐背上就走了。
②镐京春酒:周武王在镐京宴群臣,诗人歌颂它。
③汾水秋风:汉高祖当皇帝后还故乡,与父老欢宴作
《大风歌》,歌辞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
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④又进紫霞杯:据《侯鲭录》,元祐中王珪作此诗
时,"是夕以高丽进乐,又添一杯",则此句不是泛指。
【解说】
王珪,字禹玉,宋代人。元祐年间翰林学士。
这首诗叙照顾皇帝多饮一杯酒的事情,故把重点放在饮
宴上。皇帝有喜庆事多加一餐,或有不幸事减膳,史官就要
记上一笔,所以作应制诗的人是不能忽略这样的"大"事
的。
为了以饮宴为重点题材,如何立意,诗人以周武王镐京
赐宴正面歌颂赵宋王朝;又以贬低汉高祖的手法,一反唐人
以汉颂唐的作法,从反面来衬托,歌颂赵宋王朝。诗人开头
一句即写"华月"这一节日的特点之一。春雪既消则寒气不
逼人,春月既上则光融大地,何况皇宫内院好比神仙瑶台,
是一片阳和景致。二句点节日主要特点灯烛。顺手引出宴会场
面及皇帝幸临的气氛:高楼之上,万烛煌煌,宝扇双列,皇
帝的仪仗十分隆重。然后写皇帝出场,双凤推车,六鳌托
轮。宴会前的庄严、富丽气象已写够了。下面再转入宴会正
文。这一宴会汉高祖不能相比,只周武王可以媲美。末联用
“尽"字既点普天同乐,又切高丽进乐事,因而君王快乐人
民也更加快乐。
当然,这仍然有不少虚誉之词。不过宋仁宗元祐年间正
是赵宋国力兴旺时期,虽然有不实之处,但还不全是粉饰。
凡是这类的诗,都有一些习用的词汇,用现代语言学的
术语叫做词的文体色彩。凡应制诗,要有一定的术语,如仙
掌、宝扇、玉阶、剑珮、宸游、青琐、玉墀等,文体才合
格。《侯鲭录》云,"元祐中,元夕上御楼观灯,有御制
诗,时王禹玉(
即王珪)和蔡持正为左右相。持正扣禹玉
云:应制上元诗如何使故事(成语、术语、典故)?禹玉
曰:鳌山,凤辇外不可使。章子厚笑曰:此谁不知。后
两日登对(答皇帝的问话),上独赏禹玉诗(即这一首诗),
云妙于使事。”
诗中使事是一门学问,善于使事,是这首诗的又一艺术
特色。用典好坏的标准在于贴切自然,"不露形迹",使人不
觉得在用典,要生动形象。所谓"使事不为事使"(王安石
语)。故钟嵘《诗品》乃谓:“吟咏性情,何贵用事。”这
固然太极端,但如同于"抄书"就不好。这首诗"双凤"二
句,末尾二句用典就自然生动,"镐京"、"汾水"二句就
太露形迹。这是两段大议论(议论的诗句也有好的,此不具
论),欠形象,尽管在用"沾"、"陋"等字上花了功夫,
也生动不起来。:又诗人对《大风歌》的评价为"陋",古
今都有争论。我们也不要盲目地受诗人的左右。
上元应制①
蔡襄
高列千峰宝炬森,端门方喜翠华临。②
宸游不为三元夜,乐事还同万众心。③
天上清光留此夕,人间和气阁春阴。④
要知尽庆华封祝,四十余年惠爱深。⑤
【注释】
①上元:古时旧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当夜为上
元夜。这一夜所有达官贵人。巨贾豪商,户户高挂花灯,供人观
赏。应制:奉皇帝命令写作的诗。②宝炬:大蜡烛。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百枝灯树》:“置百枝灯树,高八十尺,竖之高山,
上元夜点之,百里皆见,光明夺月色。”森:林立。端门一
宫殿的正门,即午门。翠华:御驾,此处指皇帝坐的车子。这两
句说,灯烛高列,象千座山峰森然矗立着,这时候,正喜皇帝的车驾
来到了午门。③宸(辰):本指帝王住的地方,引申为王
位、帝王的代称。宸游,此处指皇帝出游。三元夜:说法不一。
旧时以阴历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合
称三元。另一说,阴历正月初一,为年月日三者的开始,故称三元。
这两句说,皇上出游不是为了观赏上元灯节,而是与民同乐。④阁
:同"搁"。这两句说,由于君主与民同乐,感应了上天,所以今
晚的月亮也特别亮;也由于君民同乐,人间一派和睦气氛,那美
好的春光好象都被挽留住了。⑤华封祝:即华封三祝。《庄
子·天地》。传说唐尧游于华,华封人祝其多福、多寿、多男子。成玄
英注:“华,属地名,即华州。封人,即华地守封疆之人。”因之,古
人把"华封三祝"称为祝颂之辞。四十余年:朱仁宗在位四十二
年,这是指此数。这两句说,要知道,天下的老百姓,为什么都仿效
华封人祝颂天子,那是因为皇上在位四十余年,恩泽宏深的缘故。
【解说】
蔡襄,生卒年不祥,仙游(今福建省仙游县)人。宋仁宗天圣年间的进士。工诗文,善草书。著《茶录》、《蔡忠惠集》。
这是上元节应皇帝的诏命而写的诗。诗的意思
是说,皇帝正月十五夜出游不是为了观赏上元灯节,而是与
民同乐。天上的月亮因受到感应而变得特别明亮,美好的春
光也好象因人间和睦相处而被挽留住了。老百姓为了表示对
天子的感恩,都在庆贺上元节时祝颂皇上万寿无疆。很明
显,这首诗全是对皇帝的****,无论在内容上或艺术上
都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
答**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①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菊,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啼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②。
曾是洛阳花下客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释】
①山城:泛指**珍住处的城,据载此诗作于三峡,
则可认为是指白帝城,但与诗的内容不一致。
②物华:对时令气候景色的总印象。
③花下客:比喻曾在洛阳做官。唐时宫廷多植花柳,
故前录的应制诗有"花迎剑珮","柳扶旌旗"之句,朝见
皇帝时,行礼之后,有些官员退立花柳之下以备问对。
【解说】
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
居士,宋代庐陵人,谥文忠。宋
代的古文运动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有名的诗人。
首联喻**
珍受贬谪的问题还没得到**落实,所以
“春风不到",还"未见花"。次联比喻只要身体健在,如
雪中之橘,终会有转机,如惊笋抽芽。三联转入就友人"思
乡"和对时节的感慨发表意见说:这是很自然的。四联再转
照应首联,虽然"二月未见花",也不过时间的早迟,曾经沾
受过朝廷的恩德,在洛阳做过官,现在改正贬谪处分纵然迟
一点,也用不着过多的抱怨忧愁。
这首诗是回答友人**珍贬居边城小邑后的来信,慰勉
友人"守身待时"的诗。
《西清诗话》云,诗人自己很欣赏首联二句,曾说: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若无下句则上句不
见佳处,并读之便觉精神顿出"。接着诗话的作者说:“文意
难评如此:要当着意详味之耳。”此联首句的"疑"字更见
精神,使用肯定语气则呆滞,也无法映带全诗,今用一"疑"
字,则诗人之犹豫徘徊,对这样的时代竟会有这样的事情,
欲说不说,欲咽不咽的情态活现纸上;对友人对朝廷双方兼
顾,并且使以后各种推想之词,都可从"疑"字生发。这两
句在章法上为句间倒装。本是"未见花"才"疑"春风不到
天涯,今先提出"春风疑不到天涯",下再以"二月山城未
见花"补叙这一"疑"字之由来,如果疑而有定,则边城春
日之寂寞凄凉,官况之萧条,羁旅之穷愁,情态之潦倒,皆
包含在此句之中,故"并读之便觉精神顿出"。
全诗除第三联以白描手法刻画形象外,其余各联皆用比
喻手法。贴切工稳,不露痕迹,情景交融。而全诗的结构于
波澜起伏照应中表达同情、安慰、勉励的真挚感情。首联不
仅**珍有春风不到天涯永远被遗弃的感觉,作者亦有春风
不到天涯的怀疑,这是有同感以安慰友人,但处境不同,疑
与不疑程度不同,以悲怜之情引起。颔联慰其虽有残雪的压
抑,但身子尚在,并且春已来了,也许暗中在考虑解决您的
问题了,文气一扬。颈联再转述友人闻雁思乡,写秋冬凄
苦,新年感物,春风未到的感情;诗人不著一字,但言外之
意,是安慰同情,等于说:这并不奇怪,据你的处境有这些
想法是很自然的,文气一抑。尾联又象批评又给予慰勉:曾
经是洛阳花下的客嘛,"野芳"晚一点又何必过分计较呢?
以乐观作结,文气又一扬。经过这样一番布置,友人的失
望,诗人的慰勉等感情都形象地浮现在读者面前了。
这首劝慰友人的诗,由于情真意切,形象生动贴切,音
律对仗也出色,故传为名篇。尤其是诗的主题积极向前看,能
给蒙受冤情的人以信念和力量,当代的读者也会喜欢它。
侍宴①
沈俭佺
皇家贵主好神仙,别业开初云汉边。②
山出尽如鸣凤岭,池成不让饮龙川。③
妆楼翠幌教春住,舞阁金铺借日悬。④
侍从乘舆来此地,称觞献寿乐钧天。⑤
【注释】
①侍:陪从的意思。②贵主:指高贵的安乐公
主。好(hào浩)神仙:喜爱供奉神仙。别业:别墅。云汉边
:形容别业**入云。这两句说,帝皇家的贵公主喜欢供奉神仙,
那新建的别墅**无比,象建在云端上一样。③鸣风岭:山名,在
今陕西省凤翔县。饮龙川:指渭水。这两句说,这里的山峰象鸣凤
岭那样挺拔秀丽,凿成的池水不亚于渭水一样的清澈。④妆楼:指安
乐公主的住楼。翠幌(huǎng谎):绿色的帘幔。教(jiāo郊)春住
:使春色常在。金铺:金,指颜色。铺,衔门环的底座,一般
用铜制成,色如金黄,样子象虎、螭、龟等形状。借日:指金铺闪闪
发亮,好似从太阳借来光亮一样。这两句说,妆楼那绿色的帘幔,好象
使春色常住;舞阁的金铺,也好象从太阳借来光辉,悬在那里闪闪
发⑤侍从:陪从。舆:銮舆,即皇帝的车驾.称:举。
觞(shāng商):古代酒器,这里指酒。乐钧天:即《钧天广
乐》的简称,神话中天上的音乐。
乐,这里作动词用,乐钩天即奏着
《钧天广乐》。这两句说,我们这一班侍从的人,陪伴皇上的车驾来到
这里,自当共奏《钧天广乐》,举杯祝颂天子万寿无疆。
【解说】
沈佺期,唐代相州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人。他的诗风格绮丽,长于五言,但内容较浅薄。著有《沈佺期集》。
唐中宋的女儿安乐公主的别业落成,中宗临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