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①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②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③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④
【注释】
①墓田:坟墓。纷然:众多繁忙的意思。这两
句说,南边北边的山头上有很多坟墓;到了清明时节家家户户纷纷来扫
墓。②红杜鹃:这里指杜鹃花,因为杜鹃花开时色鲜红。这两句
说,这一天,坟地上烧化的纸钱灰,象白蝴蝶一样,在空中飞舞;那红
色的杜鹃花,好似是祭扫人啼哭的血泪染红一样。③这两句说,日
落时,狐狸来到荒冢觅食,晚上便睡在坟墓旁边,人们祭扫回家,已
经把长眠地下的长者完全忘记了,照常和儿女们在灯下说笑聊天。
④九泉:犹言黄泉,即地狱。这两句说,人生一世,应及时行乐,
有酒就应痛饮;不然,死后儿孙们扫墓时洒下的酒,一滴也不会落到
黄泉供你享受!
【解说】
高翥,生卒年不详,南宋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县)人,一生隐居不仕。他在"江湖派"中是一个有才能的作者。著有《菊石间小集》、《信天巢遗稿》。
这首诗是描述清明节人们扫墓的情景及作者的
感想。诗中虽对清明节的景况写得生动逼真,历历在目,但
是说"人生有酒须当醉"的话是不对的,它反映了作者人生
空虚、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这种思想在今天来说更应该加
以批判。
曲江①(二首)
杜甫
其一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②,苑边高冢卧麒麟③。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④此身。
【注释】
①曲江:指长安东南之曲江池。汉武帝时疏广其江,
使曲折似江南广陵之江。唐时更扩建苑囿,周围七里。中
和年间游人如蚁。皇帝对新第进士赐宴于此。一本题为"曲
并对酒"。
②翡翠:永鸟名。羽分数色,翠绿可爱,俗呼翠雀。
③麒麟:鹿类的一种,独角。古人以其不常见,放神
化了它,说是不食生物,不践生草的"仁兽",并认为它的
出现是一种祥瑞的兆头。这句的麒麟,指坟前雕刻的麒麟
像。
④绊:羁绊、束缚、拴住等意思。
【解说】
首句写春暮,"一片花飞"四字,写尽了春老花残形
象。二句写情,用"风飘万点"以重复强调残春形象,
再拈出"正愁人"三字,则愁可知,有不待"人言愁,
我始欲愁"之感。颔联写不必愁,为什么?只要一看这眼
前欲尽之花,则可知韶华易逝,人生几何,故不要怕多饮
酒,应痛饮一醉以解千愁。可是江上小堂空无一人,燕雀在
上面做窠;苑边高冢,只见荒草中倒卧地上的石麒麟,又怎
能不愁?末句又说这种愁是没有理智的表现,如果冷静地想
一下事物的规律,就知道沧海桑田是极自然的,就能乐观,
不会让浮名来束缚自己了。
这首诗也是以不愁来衬托愁,在愁与不愁之间以反复,
回旋的方式来表达,使诗情跌宕多姿。起先是说"愁",并
以落红成阵,万点风飘来刻画可愁之愁,使人不得不愁。接
着却推开来写,看这欲尽之花固然可愁,但其实不必愁,以
莫厌酒入唇来表述,于不愁之中仍隐含不能不愁。下面又收
束一笔,再看曲江周围冷落荒凉之况,又怎能不愁。此处暗
写,以景寓情。最后承"莫厌"一句,又推开一笔,说不必
愁之理,似乎大彻大悟,大解脱,连浮名也不要了。但诗人
的现实仍在浮名羁绊之中,仍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反复回旋,而于明暗、虚实之中表达愁肠百结的沉重感
情。
其二
朝回日日典①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②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③,点水蜻蜒款款飞④。
传与风光共流转⑤,暂时相赏莫相违。
【注释】
①典:抵押。旧社会有当铺,把衣物等东西,暂时抵
押得钱;限时归还,加以高利;到时无钱归还,
抵押之物就,
归当铺所有。这是高利贷的剥削形式之一。
②酒债:古时酒店系私人营业,熟人可以暂欠酒钱,
叫酒债。
③深深见:在花丛中忽隐忽现之状。
④款款飞:在水面时而临近,时而胆怯之状。
⑤传:传,说文:“遽也"",引申为"及时"。
【解说】
这首诗构思非常之妙:前四句极力写"穷",后四句极
力写"达"。穷而能达观,乐天知命,故不戚戚于贫贱,不
汲汲于富贵。典春衣而尽醉,则不惜一切可知。酒债满身,
到处都有,但也毫不在乎,原因是"人生七十古来稀",
“生年不满百",何必"长怀千岁忧"呢。下联插入二句写
景语,情深语缓,便文气曲折。最后以及时行乐作结,点明
写诗主旨。
“穿花"二句,最为读者所欣赏,有的说写出了"闲
适"之情;有的说:“深深"字若无"穿"字,"款款"字
若无"点"字,无以见其精微如此,读起来觉得浑然一体。
唐末诸子为之,便当入"鱼跃练江抛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
体矣。”(《石林诗话》)这些议论都很中肯,但如从全诗
来看,诗的意义似不止于此。由于这二句紧承"人生七十古
来稀",诗人对这个自然法则是彻悟的,认为人生贵在适性
情,以常见的事物而论亦是如此:蛱蝶何以穿花,穿花又何
以时隐时现?蜻蜓何为点水,点水又为何乍高乍低,欲下又
怯呢?这都不过是自适其性,自得其乐。初非有意"深深"
“款款"。物理如此,人性亦然。为物喜的,他性情认为该
喜,喜是快乐;为物悲的,他性情认为该悲,故悲也是快
乐。阮籍死了亲人,一时吃肉饮酒,一时一哭呕血数斗;庄
周死了老婆鼓盆而歌。各随其性。而这适性随情的物理人
情,却借"蛱蝶"穿花,蜻蜒"点水"形象地表现出来,缘
情体物,天然工巧,所以大家都认为好。
酒债一联道出人生常见的现象,一经诗人点出,人们如
冷水浇背,猛然一惊,似乎才认识了真理。所谓人人意中所
有,口中所无;能发人之所未能发,这就是诗人之所以为诗
人的地方。
秋千
僧惠洪
画架双裁翠络偏,佳人春戏小楼前。①
飘扬血色裙拖地,断送玉容人上天。②
花板润沾红杏雨,彩绳斜挂绿杨烟。③
下来闲处从容立,疑是蟾宫谪降仙。④
【注释】
①画架:画有彩画的秋千架。裁:裁制。翠
络:绿色的绳子。佳人:指玩秋千的女子。这两句说,画有彩
画的秋千架上,两条绿绳悬挂着;春日里一个美人儿在楼前玩着秋
千.②血色:深红色。断送:推送。玉容:指如玉般的
女子。这两句说,一推一送,这如玉般的女子,那红裙飘舞,有时
随她拖到地面,有时又随她飞上天空。③花板:秋千架上画有彩
画的踏板。这两句说,秋千架上的踏板,被红杏雨沾湿了;彩绳斜挂
在薄雾烟中的绿杨树上。④从容:不慌不忙镇静自如。蟾
(潺)宫:月宫。谪降仙:被贬谪下凡的仙女。这两句
说,少女打完秋千走下架来,从容自如地站在空地上;我怀疑她是从
月宫里被贬谪下来的仙女。
【解说】
僧惠洪,宋人,生平事迹不详。
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描写春日里,一个女子打
秋千的姿态,并赞颂她的美貌。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
女子出身于有钱人家,而不是普通百姓家里的人。
旅怀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①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催两鬓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②烟景有谁争。
【注释】
①蝴蝶梦:庄子常梦己身化为蝴蝶,醒后问他的老师
这是什么缘故。他的老师说:他的前身是蝴蝶。
②五湖:一指"太湖",一指中国的五大湖:即洞庭
湖、鄱阳湖、青草湖、洪泽湖、太湖。按五湖之说有九种,
极不一致。此句应指五大湖。
【解说】
崔涂,字礼山、唐代光启年间进士。
旅怀写客中的感想。客中的感想是什么呢?是"想回乡
又不
忍回乡的矛盾心理,借以自嘲嘲人"。因为要说对家乡
思念之深,就不得不说客况之苦。客况之苦是什么?最苦的
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无亲戚之情话,无乡情之温暖,而是象
流水落花似的不关痛痒;不仅不关痛痒,而且还把春风送
走,以喻人情冷淡,世风浇薄。因此"美不美,乡中水;亲
不亲,故乡人",这是首联与颔联的伏脉,也是人之常情,
做梦都想回家,只有梦中才能回家。蝶梦婆娑,回到了万里
家园。乡梦而必用上蝴蝶这个典故,并非泛用,正借以形容
回到故园以后,象蝴蝶飞南园一样,到处是一片芬芳,到处
是鲜花嫩绿,故乡之美,故乡之乐,竟不知不觉地东闻闻、
西嗅嗅,不禁足蹈手舞,象蝴蝶般优游自在,极力形容回乡
之乐,乡梦之甜,为末联作伏脉。可是好梦不长,在乡梦正
关情的时候,忽被惊醒。这一意思又是颔联上下句间的伏
脉,因此下句突然说到梦醒。这样的好梦被惊破之后,欲寻好
梦梦已难成,恍惚迷离之中,觉到刚才的美境只是一梦,才
起视夜色,原来月色正是三更时,而一声声杜宇啼得正苦。
也就是"旅怀之苦。”其所以用杜宇,一则与蝴蝶为的对,都
出于神话故事;一则切实景,更主要是切合诗的感情,子规
啼血,声声催归,可是只是一梦,而梦也不能多做一会儿。
这一联从梦中梦醒反映诗人对家乡的无限深情。颈联写既醒
之后,冷簟孤月,更加乡情萦怀,旅思愁苦,不但自己不能
回乡,而且故乡的音讯也少了,动辄要一年才能收到一封信
(此句句法应在"书"字后略顿,句意才易明白),家乡情
景如何一概茫然,叫人怎得不愁,俗语说"家书抵万金",
对此怎能不忆梦中之乡情而更添旅怀的苦况。并且在客中发
月旅怀宦况的催逼下,白发更多了,更感到衰老了,暗藏回
乡的必要。但又没想到真的要回去,因此,末联从反面作
结:这些苦恼都是你自己不辞官回乡,怪得谁人呢?只要决
心回家,那就什么都好了,"算计只有归来是",象范蠡扁
舟泛五湖那样,湖中的清风,湖山的明月,湖空的烟霞任你
受用,有谁来同你争呢?可是"相逢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曾
见一人。”诗人既嘲笑自己的矛盾,也嘲笑那些口头退休
派。
这首诗首联描述客中人情冷淡,引出颔联思归情切,以致
于梦境迷离,再以音讯隔绝来进一步深化思归之情。尾联出
人意外地从反面以自己不归来点明主题。因而正反开阖,伏
脉潜通,饶有情趣。
但东坡老人评"蝴蝶梦中……"二句为寒乞,为浅露,为
一览便尽。(《渔隐》、《玉屑》均有此说)。但我们从上
面的分析,认为这两句诗用典贴切,偶对工稳,也给读者有
想象的余地;而且在结构上使人从梦中,梦醒的形象中使各
联诗句更能显出精神。大抵只从诗句的局部看,或把诗句从
整体中孤立起来看,只看"梦中家万里","枝上月三更"而
把"蝴蝶"、"杜鹃"认为是常套,忽略这两个典故在这两句中创造的深刻意境,结论当自不同。”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绿树听啼夬鸟,更那堪杜鹃声住,鹧鸪
声切"。前一联固含蓄,但其含义直到现在还无定论。后一
例也用了杜鹃,也是比喻,与"杜鹃枝上"句不同的是"杜
鹃声住",取象于家国,寄托的意义大;"杜鹃枝上"取象
于旅怀之苦,寄托的意义小,但这是指思想性说的,就艺术
性而言,这两例都是"心之所思,情之所感,寓言假物,譬
喻拟象"的。(引自《诗词例话》19页)再者:“血脉欲其
贯穿,其失也露"(《白石诗说》),此诗以跳脱之法遥接一
句,脉络不露。管见如此,特录苏评以飨读者。
黄鹤楼①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②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③
晴川历历汉阳树,④****鹦鹉洲。⑤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⑥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