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悲怀(三首选一)
元稹
谢公最小偏怜女①,自嫁黔娄百事乖②。
顾我无衣搜荩箧③,泥他沽酒拔金钗④。
野蔬充膳甘长藿⑤;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⑥。
【注释】
①谢公:本指东晋谢安,他曾任仆射(宰相),这里借指韦夏卿,韦夏卿
官至太子少保,死后追赠左仆射,社会地位很高。偏怜女;谢安最喜
爱侄女谢道韫。这里以谢道韫借指韦丛。韦丛是韦夏卿的小女儿,最
受父亲的疼爱。②黔娄:春秋时齐国的贫士。乖:不顺利。③荩
箧(jìnqiè进妾):草箱子。这里指衣箱。④泥(nì腻)他:纠缠着
她。泥:软缠。他:指韦丛。⑤充膳:当饭。甘长藿(huò或):甘心
吃豆叶。长藿,豆叶。豆叶枝蔓很长,故称。⑥营奠:设祭。营斋:
指延请僧道做法事为亡妻祈求冥福。
【解说】
贞元十八年(802),元稹二十四岁时与出身于名门望族
的韦丛结婚。婚后生活清苦,但夫妻感情亲密无间。元和
四年(809),韦氏病死,元稹十分感伤,写了不少悼亡诗。
《遣悲怀》三首作于元和六年,也是悼念韦氏的。这是第一
首。首联上句用东晋才女谢道韫的典故说明韦丛深得其父
韦夏卿的偏爱,可见韦丛的高贵身分;下句以贫士黔娄自
比,并以"百事乖"总写婚后生活的贫困,下启中间二联。中
间二联围绕乖字展开,通过日常生活细节的生动描述,表现
出韦丛守苦安贫、怡然自乐的贤淑品德。先说妻子搜箧拔
钗为丈夫添衣沽酒,见出她性格的温婉和对丈夫的关心,以
及恩爱生活的和谐。再写妻子甘心以野菜豆叶充饥、以古
槐落叶当柴而毫无怨尤。以上六句是追怀与韦丛结婚后的
生活情景。尾联对韦丛不能同享今日富贵一事深表惋惜和
憾恨,只好用设斋祭奠的方式聊表对妻子的报答和悼念。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①
杜牧
六朝文物②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③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④。
【注释】
①开元寺:建于东晋,初名永安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改名开元
寺。水阁:开元寺中临宛溪而建的楼阁。宛溪:一名东溪,在宣州城
东。夹溪:指夹着宛溪的两岸。②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
文物:有关以往礼乐典章等方面之事物。③人歌人哭:《礼记·檀
弓下》:“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这里用来指宛溪夹岸人民世
世代代定居于此。④范蠡(lǐ里):《史记·越世家》。”范蠡事越王勾
践,既苦身戮力,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
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
处安。……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
这二句是说,惆怅的是没有原由见到范蠡,但见五湖之东有参差烟
树。《吴越春秋》卷六《勾践伐吴外传》:范蠡"乃乘扁舟,出兰江,入五
湖,人莫知其所适。”
【解说】
这首登临述怀之作写于开成三年(838),当时杜牧任宣
州(州治在今安徽省宣城县)团练判官。诗人在任职期间,
曾经多次游览开元寺,并作诗为念。本诗是其中最有名的
一篇.
开元寺是六朝时期的建筑,诗篇首联便从这里发端,表
明六朝文物已为陈迹,六代繁华已成过去,但天容云态依然
如故。中间二联转写现实风光:前一联写宛溪人民世世代
代聚居在这飞鸟来去、山色撩人的云水之乡,他们有生的欢
乐,也有死的悲哀;后一联写每当深秋霪雨霏霏,家家帘幕
低垂,有时斜阳晚照楼台,笛声随风飘扬。这四句描写的不
都是眼前景,其中寄寓着诗人丰富的联想。尾联抒写他对
春秋时代越王勾践谋臣范蠡的追慕。范蠡既立下了赫赫的
功业,又找到了理想的归宿,对照自身,不免心情惆怅。字
句间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的失望和对现实的不满。全诗以议
论起,以抒怀结,中间夹有景语。笔意挥洒自
如,含蓄有致。
而且对仗精妥,语言工丽。
早雁
杜牧
金河秋半①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②月明孤影过,长门③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④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⑤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⑥。
【注释】
①金河:即伊克土尔根河,唐代在这一带设立金河县(在今内蒙古自
治区呼和浩特市南)。秋半:旧历八月居三秋之半,"秋半"指八月。
②仙掌:汉武帝在长安建章宫中设置了承露盘,下面有铜铸仙人以掌
承托。这里借指唐代宫殿。③长门:西汉长安宫殿名。这里也代
指唐代宫殿。④胡骑:指回纥骑兵。⑤潇湘:湖南省的潇水和
湘水一带,唐代这个地区比较偏僻。⑥莓(méi梅)苔:一种属蔷薇
科的植物名。
【解说】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八月,回纥贵族南侵,造成北方
人民的流离失所。这时诗人恰见到南征的早雁,因而想起
乱离中的人民,于是以《早雁》为题,写诗以寄感慨。首联点
题"早雁"。但这雁是闻弦惊飞、四散哀鸣的早雁。仅仅两
句就把时间、地点、入侵者、受害者都交代清楚了。颔联以
汉喻唐,诗句用长安宫殿上空"孤影过"、"数声来"渲染气
氛,似有向朝廷哀呼求援之意。颈联指出,因为"胡骑纷纷
在",所以这些惊雁不愿再伴随春风飞回北方。言外似说胡
骑侵扰的现状不知将继续多久。尾联说江南尚可存生,劝
慰早雁在这里留住。通首以雁喻人,比喻那些兵乱中的逃
难者,用比兴、象征手法,写得感情真挚,情调凄凉,以完
整的形象和悲凉的意境,寄托着时代的悲哀和对人民的同
情。
九日齐山①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②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③。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④,不用登临恨落晖⑤。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泪沾衣⑥?
【注释】
①齐山:在贵池县东南。②江:指长江,贵池县在长江南岸;涵:包
含,映入:指江水映照着秋天的景色说。③翠微:本指远山的青色,
这里代指齐山。④酩酊(mínɡdǐnɡ瞑顶):大醉的样子。节:读入
声。⑤落晖:落日的余光。这里借指暮年晚景。⑥这句反用故
典。按,春秋时,齐景公登牛山(在齐国都城临淄以南),北望齐国说:
“美哉国乎!使古而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而何之!"言罢感伤不已,
泪落沾衣。(《韩诗外传》)说明死生运化之理杳冥难测。杜牧认为齐
景公那样感伤没有必要。
【解说】
会昌四年(844)至会昌六年(846),诗人任池州(今安徽
省贵池县)刺史,本篇当作于这个时期。首联扣题:上句写
景,点明时令,将重阳佳节暗含其中;下句叙事,写登高。中
间二联,处处关合诗题,抒发感慨。”尘世难逢开口笑",既
表明诗人深谙世情,又真实地反映出封建社会的冷酷,人情
的淡薄。既然如此,所以要借九日登临自得其乐。”菊花须
插满头归"和"但将酩酊酬佳节"就写出了诗人的这种达观。
第五句"酩酊"照应"携壶","佳节"扣住题面"九日";第六句
意谓登临时不必为年华老大岁月蹉跎而憾恨。这两句的写
法是一反一正。尾联由登齐山联想起齐景公登牛山,然后
发出"古往今来只如此"的慨叹,并认为大可不必象景公那
样的悲伤。以上六句都是对自己,同时也是对随同登山的
友人的宽解之词。而达观,宽解的背后,显然有对世事、对
自身遭际的牢骚情绪。
无题①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②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③此去无多路,青鸟④殷勤为探看。
【注释】
①无题:李商隐有不少爱情诗以"无题"名篇。因为写得比较隐晦,其
中一部分经研究可知有所寄托,其他则难以断定。②云鬓:形容年
轻女子美丽而浓密的鬓发。③蓬山:****中海
上的仙山,是仙
人居住的地方。这里指所思念的女子的往处。④青鸟:《汉武故
事》载:西王母会汉武帝时,有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后人便把传递爱
情信息的使者称为"青鸟"。
【解说】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暮春时节与所爱慕的
女子离别的
痛苦和别后执着的思念与追求。首联追叙离别时情景,相
见既难,则一旦相别,尤觉难舍难分。”东风"句写暮春花落
景象,衬托感伤情绪。颔联以春蚕和蜡烛作比,表示两情坚
贞、至死不渝:以"丝"谐"思",以"蜡泪"比"人泪"。颈联设
想对方相思的愁苦寂寞,尤见感情细腻入微。尾联承上,说
让青鸟去探问情况,运用美丽的神话,写无望中的希望,绝
望中的追求,表示对女方的思慕之深。这首诗运用了比兴
象征的艺术手法,抒写了刻骨的相思之情,尽管它的情调比
较感伤低沉,是否有寄托也难以明断,但仍不妨其为佳作。
如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早己成为脍炙人
口的名句,并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含义。
隋宫①
李商隐
紫泉②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②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④,锦帆⑤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⑥,终古垂杨⑦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花⑧!
【注释】
①隋宫:隋朝的宫殿,这里指江都(今江苏扬州市)宫苑。②紫泉:
水名,在长安北。这里借指隋代都城长安。汉朝司马相如《上林赋》
中咏长安形胜,有"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的句子。这里因避唐高
祖李渊名讳,所以把"紫渊"改为"紫泉"。③芜城:江都的别称。刘
宋时诗人鲍照见广陵(即江都)故城荒凉,追想今昔,作《芜城赋》。诗
篇用"芜城"而不用"江都",带有凭吊的感情色彩。④玉玺(xǐ喜):
皇帝的宝印,是国家最高政权的象征。不缘:不是因为。日角:古时
看相的人所用的迷信术语,指人的额骨突出饱满如日,以为这是帝王
之相。李渊起兵之前,唐俭曾吹捧他"日角龙庭",日后必能取天下。
这里以日角指李渊。⑤锦帆:用华贵的锦缎制成的船帆,这里指隋
炀帝的"龙舟"。⑥腐草无萤火:古代有"腐草化为萤"的说法。大
业十二年(616),隋炀帝在洛阳景华宫搜求萤火虫数斛,夜出游山时
放出,光照岩谷,以此取乐。在江都也干过这种事。这里是说萤火虫
已被隋炀帝派人捉光,极写隋炀帝的奢靡荒唐。⑦终古:永久,久
远。垂杨:隋炀帝时开通济渠和邗沟,在岸边修筑御道,种植杨柳,后
人称为隋堤。⑧二句意谓隋炀帝死后如知悔恨,那就不应再向陈
后主询问《玉树**花》曲了。《隋遗录》载:隋炀帝在江都时,一次梦
见陈后主,曾请陈后主的宠妃张丽华舞《玉树**花》。重问:再问。
【解说】
这是一首吊古咏史之作。隋炀帝杨广是历史上有名的
暴君。他荒淫无道,穷兵黩武,曾经三次南游江都(今江苏
省扬州市),耗资惊人,百姓不堪其苦,终于招致国**亡。
诗人目睹隋宫(江都宫苑)的荒凉景象,颇有感触,便写下这
首诗,对隋炀帝杨广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并以隋朝灭亡的历
史教训,向晚唐昏庸的帝王含蓄地提出了警戒。
首联写隋炀帝将京城长安的宫殿闲置不用,任凭烟霞
空锁,而一味出巡游乐,他竟然想把江都作为京城,另起宫
阙。颔联是虚想之词,指明如果不是李渊的唐王朝取替隋代
的政权,杨广恐怕还要乘龙舟游遍天涯,这就进一步揭露了
他的骄奢淫逸和愚顽不化。颈联以夸张和对比手法表明今
昔的变化,衬托亡国的凄凉,揭示历史的教训。尾联以设问
作结,用来讽刺隋炀帝重蹈陈朝亡国的覆辙。
晚唐的文宗、武宗、宣宗都是穷奢极欲的昏君,本诗虽
不明具体写作年月,但借古托讽之意十分明显。诗的对仗
精工,语言典丽,诗意显豁,寄情遥深,是一篇出色的政治讽
刺作品。
马嵬①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②,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鸣宵柝③,无复鸡
人报晓筹④。
此日六军同驻马⑤,当时七夕笑牵牛⑥。
如何四纪⑦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⑧。
【注释】
①马嵬:即马嵬坡,在今陕西省兴平县西。②九州:邹衍说九州之
外复有九州(见《史记》),这里借指仙境。③虎旅:勇猛的军队。这
里指随从唐玄宗赴蜀的禁军。宵柝(tuò拓):夜晚报更的刁斗,是军用
铁器,白天做炊具,夜晚击之以报更时。④鸡人:古代宫廷所设司
晨唱晓之人。报晓筹:敲击更筹以报天晓。筹,计数的用具,多用
竹子制成。⑤此日:指夜宿马嵬这一天(天宝十五载六月十四日)。
六军:《周礼》说天子有六军,后用来泛指皇帝的军队。这里指玄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