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千家诗19(2 / 2)

🎁美女直播

梦往来,托意更苦。”(《唐诗解》)

哥舒歌

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①,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②,不敢过临洮③。

【注释】

①北斗:一说即北辰(北极星)。这首诗是民歌,首句借物起兴、烘托

气氛。②窥(kuī亏)牧马:即窥牧之马。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贵族常在

秋季牧马之时越过边境,骚掠内地,叫"窥牧"。马,这里专指吐蕃骑

兵。③临洮(táo桃):在今甘肃省岷县,旧属洮阳郡。

【解说】

西鄙人,指西北边地的人。按,这诗大概是在西北地区

人们集体传唱中不断加工而成。

这是歌唱哥舒翰的诗。据《新唐书·哥舒翰传》载,天宝

十二载(753)秋,陇右节度使哥舒翰打败吐蕃,收复黄河九

曲,以其地置洮阳郡,筑神策、宛秀二军,吐蕃不敢到内地骚

扰。此诗当是那时的口头创作。写北斗星高,是为点缀哥

舒乘夜出击光景。末二句赞扬哥舒保卫了边地人民的和平

生活。诗写得质朴自然,适合歌唱。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①,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②,遗恨失吞吴③。

【注释】

①功盖:功高盖世。三分国:指魏、蜀、吴三分天下。②石不转:变

用《诗经·邶风·柏舟》句:“我心匪石,不可转也。”原句谓自己心坚

于石,石可转而心不可转。杜甫诗则以江水涨落而石终不转移以见

诸葛亮吞吴之志不可移。③这句大体有两解。一说刘备为替关羽

报仇,急欲吞灭吴国,招致失败,诸葛亮以为失计,故有无穷遗恨。一

说构筑八阵图的目的,在防东吴,此诗咏八阵图,借古迹以寄慨,所以

诸葛遗恨应指未能吞灭吴国。(后一说,见浦起龙《读杜心解》)萧涤

非说:“诸葛亮的联吴,其实是一种吞吴的手段,并不是他的目的。”

(见《杜甫研究(下)》)后一说似更合理。故诗里的"吞吴",应指诸葛亮希求一统的本心而言。

【解说】

杜甫,字子美,杜审言之孙。其先世襄阳

(今湖北省襄阳市)人。唐代大诗人,生于巩县(今河南省

巩县)。年轻时曾漫游吴越、齐赵、梁宋。玄宗天宝五载到长

安,求仕十年,只得到胄曹参军的小官。安史乱起,他到灵

武投肃宗,中途为叛军所获,押往长安。后逃出,奔凤翔,肃

宗任他为左拾遗。因上疏救房琯,贬华州司功参军。弃官,

随逃难人群入蜀,在成都建草堂。西川节度使严武曾荐为

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兼节度参谋。后决定出蜀北上,因地

方战乱,漂泊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

杜甫诗各体兼备,古、近体诗都有大量佳作。他用诗歌

深刻反映了他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其乐

府诗能摆脱乐府古题限制,做到"即事名篇,无复依傍",成

为中唐元白"新乐府"的先声。尤其是他律诗艺术高超,在意

境、声律、对仗、锤炼字句方面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另外,

杜诗富于变化,风格沉郁顿挫,耐人寻味。有《杜工部集》。

诸葛亮所布八阵图究在何处,其说不一,本诗所咏为夔

州(今四川省奉节县)的八阵图。《刘宾客嘉话录》说:“夔州

西市,俯临江沙,下有诸葛亮八阵图,聚石分布,宛然犹存。

峡水大时,三蜀雪消之际,澒涌滉漾,大木十围,枯槎百丈,

随波而下。及乎水落川平,万物皆失故态,诸葛小石之堆,

标聚行列依然。如是者近六百年,迨今不动。”八阵,指天、

地、风、云、飞龙、翔鸟、虎翼、蛇盘八种作战的阵法。

这诗是杜甫大历元年初到夔州时咏怀古迹之作。首联

对起。首句概括评价诸葛亮的功绩。由于诸葛亮的不遗余

力,使刘备在蜀立国,成为能与曹、吴抗衡的力量,功最高。

句绾到题目,点出古迹,说此石堆以八阵图之名而垂千

古。三、四句承次句抒慨:“以武侯(诸葛亮)如此阵图而不

能吞吴,真千古遗恨,故精诚所寄,石不为转,大意与出师未

捷二句(指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

襟")同一感慨。”(高步瀛《唐宋诗举要》)这首诗体现了杜甫

绝句质实、精赅的特色。

西塞山①

韦应物

势从千里奔,直入江中断。

岚横秋塞雄,地束惊流满②。

【注释】

①西塞山:在湖北省大冶县东,一名道士矶。《水经·江水》注:“江之

右岸有黄石山,即黄石矶也。山连延江侧,东山偏高,谓之西塞。东

对黄公九矶,所谓九圻者也。两山之间为阙塞。”又陆游《入蜀记》:

“晚过道士矶。石壁数百尺,色正青,了无窍穴,而竹树迸枝交络其

上,苍翠可爱。自过小孤,临江峰嶂无出其右。矶

一名西塞。”②二

句言两矶夹江,扼其险要。左思《魏都赋》。”由重山之束阨,因长川之

裾势。”岚:山间云霭。束:约束,控扼。

【解说】

韦应物,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初为玄

宗三卫郎,生活放荡不检。遭安史之乱,乃折节读书。授京

兆功曹、洛阳丞。拜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江州刺

史、苏州刺史。他的诗高雅闲淡,"能一寄秾鲜于简淡之中"

(宋濂《答章秀才论诗书》),人比之陶潜。有《韦苏州集》。

这诗象一幅山川形胜图,是诗人仕宦往还经西塞山时

作。首二句自远而近,总写西塞山,雄放而有气势。后二句

以"岚横"、"地束"写出西塞山的特点。全诗用字精审,如

“奔"、"直"、"断"、"横"、"束"、"惊","满"等字都生动恰切,

有力地表现了山形的险要。简淡中有雄健。后来吴融《绵

竹山》"横来突若奔,直上森如束",似是得力于这首诗的气

势。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选二)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①。

平明寻白羽②,没在石稜中。

【注释】

①引弓:谓拉弓射箭。②平明:天亮。白羽:箭杆末端的羽毛,此处

指箭。

【解说】

卢纶,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

县)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早年避安史之乱,客居鄱阳。大

历初,数举进士不第。曾为河中元帅府判官。《全唐诗》编

其诗五卷,以送别、酬唱诗为多。情词健丽。仅存的几首边

塞诗有雄浑气象,是盛唐遗响。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共六首,皆颂美张仆射之作,这

是第二首。仆射是官名。张仆射,一说是张延赏,一说即张

建封。所和原作《塞下曲》已佚。按,《塞下曲》是唐代乐府

标题,出于古乐府《横吹曲》的《出塞》、《入塞》之曲。《史记·

李将军列传》:“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

镞(箭头),视之,石也。”本诗即用李广这个带有传奇色彩的

故事来比拟、赞美张仆射的气度风神。林暗,隐指日暮;草

惊风,风啸草动,形容老虎将出时的威猛。后二句说天明来

寻箭,发现箭头竟是穿入石稜之中了。诗写得朴实浑括,雄

健有力。

月黑雁飞高,单于①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②,大雪满弓刀。

【注释】

①单于:匈奴天子的称号。②将:率领。轻骑:轻捷的骑兵。

【解说】

这是和诗的第三首。首句以雁高飞于黑夜暗晦的远天

背景起兴,使人有苍莽辽阔之感。次句正面写单于夜逃。三

句承次句,掉笔正面写将军,虽单笔直叙,而英雄豪气跃然

纸上。末句写逐敌时情景,"大雪"照映首句"月黑",又点缀

弓刀,为将军设色。

江南曲

李益

嫁得瞿塘贾①,朝朝误妾期②。

早知潮有信③,嫁与弄潮儿④。

【注释】

①瞿塘贾;瞿塘,指瞿塘峡,是长江三峡之一。瞿塘贾,泛指往来于长

江三峡一带的商人。②期:相约聚会的日子。③潮信:潮水涨落有

定期,叫潮信。④弄潮儿:指舟人渔子。《元和郡县图志·钱塘县》载:

“每年八月十八日,数百里士女,共观舟人渔子泝涛触浪,谓之弄潮。”

【解说】

李益,字君虞,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人。

大历四年(769)进士。曾北游河朔,幽州节度使刘济辟他为

从事。宪宗时,召为秘书少监。文宗太和初,以礼部尚书致

仕卒。有《李君虞诗集》。

他的诗笔锋多变,意气慷慨而才思风流,写边塞的七绝

尤有特色,常为乐工被于管弦,可与王昌龄比美。但情调常

流露凄怨、感伤,与盛唐的雄浑不同。

《江南曲》属乐府《相和歌》,多写女子的相思。李益的

这一首则写商妇的怨思。开头说嫁给商人作妇,商人一去

不归,致使自己朝朝怨旷。后面说既然商人尚不如潮之有

信,就不如当初嫁与弄潮儿了。于怨苦中忽生出无聊之奇

想,语促而味长。”潮信"之"信"与"信约"之"信"为双关语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虫岂①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②?

【注释】

①绿虫岂:新酿米酒上的浮沫,这里指酒。”虫岂"同"蚁"。②无:义

同"否"。

【解说】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

人。著名的唐代大诗人。晚年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

生于河南新郑。少年时期避乱江南。贞元十六年进士。后

为周至尉、翰林学士、左拾遗。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

他以左赞善大夫上疏请捕贼,被指控为先谏官言事,贬江州

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乞外放,历杭、苏二州刺史。

以刑部尚书致仕,卒。

他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提倡者之一,提出"文章合为时

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认为诗歌应该反映

现实,以便"补察时政"、"泄导人情"、"救济人病"。他的《白

氏长庆集》有诗二千八百多首,其中的讽渝诗的写作就是这

一理论的实践。他的诗雅俗共赏,尤以《长恨歌》、《琵琶行》

为最有名。浅易流畅、委曲详尽是他诗歌的特色。

美酒新醅、泥炉煨暖,颇撩诗人酒兴。而又有"晚天欲

雪"来凑趣,就更要招呼朋友来小酌了。诗写招客饮酒,却

含有一段高趣雅兴。首二句对起,用"绿蚁"、"红泥"字面

与"雪"字映衬,有色泽。末句招饮,用商量询问的语气,亦

亲切有味。

悯农(二首)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①。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注释】

①二句说明丰收年景,也见出农民劳动成果的丰硕。

【解说】

李绅,字公垂,润州无锡(今江苏省无锡市)

人。元和初,擢进士第。穆宗时,官至户部侍郎,后为李逢

吉诬陷,贬端州司马。武宗时,进位宰相。后出任淮南节度

使。卒。他的诗作,现存《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他是

“新乐府"的首创者。他的《新题乐府》十二首,今已佚,元稹

有和章。

诗题"悯农",是同情农民疾苦的意思。诗共二首,这是

第一首。说的是在终年忙碌、"四海无闲田"的丰收年景,农

民尚且饿死;如果再遇上灾荒战乱,农民的生活就可想而知

了。这诗非常深沉地指出农民所受剥削压迫的严重性,对

农民的痛苦极表同情。

锄禾①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飡,粒粒皆辛苦。

【注释】

①锄禾:在禾间锄草耪地。

【解说】

这诗写出烈日下挥汗锄草的农民的辛苦,批评官僚贵

族不爱惜劳动的成果,一味地挥霍享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