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兖州城楼①
杜甫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②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③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余。④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⑤
【注释】
①兖(yǎn演)州:今属山东省,杜甫的父亲杜闲
当时在那里做司马。②东郡:自秦汉以来,兖州都设郡,加
上地处我国东部,所以称东郡。趋庭:语出自《论语》:“鲤趋
而过庭。”因之以后均用"趋庭"作为承受父亲教导的代称。纵目
:纵其目力,远眺的意思。初:初次。这两句说,我到兖州探
亲,第一次登上南楼远眺。③海:这里指东海。岱:泰山,
古时称东岳,也称岱山、岱宗。入:一直伸展到。青、徐:
即青州、徐州。这两句说,但见天上的浮云与东海边的泰山相接,而
那辽阔的平野一直伸展到青州、徐州。④秦碑:秦始皇下令刻的
石碑。鲁殿:即灵光殿,在兖州曲阜县城中,是汉景帝鲁共(gōng
恭)王所建造。余:残余,残迹。这两句说,那孤嶂上保留着秦
始皇所刻的石碑,荒城里还留下灵光殿的残迹。⑤这两句说,这些
地方的古迹从来就很多,现在登楼远眺,不免使我产生无限的感慨。
【解说】
这诗是杜甫年仅十五岁到兖州探亲,登兖州城
楼时写的。
诗的开头两句对仗工整。首联点明题意,中间四句写登
楼所见的景象,其中三、四句的"连海岱""入青徐",
真是纵横千里,宏伟壮阔,这是写远景。正因为这样,前
句用"纵目"两字极为恰切。五、六句的"秦碑在""鲁殿
余",这既是写近景,又是写名胜古迹,从而引出末联怀古
情怀。作者随手写来很是得心应手。全诗气象壮阔,章法谨
严而又不呆板。
登总持阁①
岑参
高阁逼诸天②,登临近日边。
晴开万井③树,愁看五陵烟。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④。
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⑤。
【注释】
①题解:阁在终南山半山间。
②诸天:佛教术语,指众神佛居住之界。此句亦可解
“诸"为"于",言逼近于天。
③万井:街道四方如井,街道多如井。
④低秦岭,小渭川:都是意动用法,但在诗句里叫化实
为虚。
⑤金仙:汉明帝梦一人身长一丈六尺,紫金身,以向
群臣,曰,西方有圣人叫佛,巍巍丈六紫金身。后遂以蔡愔
入西城(今印度)求佛,佛教遂传入中国。
【解说】
总持阁在终南山之半,故曰"逼",曰"近"。半山而
逼於天,近于太阳,则其高可知。全诗皆从"高"字来写景
来抒情。因为高,故晴天可见***上的树,雨天可见五陵
的烟雾,写近景;因为高,故秦岭低于槛外,窗中的渭水显
得小小的,写远景。而人的心情亦随之而变化,晴则气象一
新,雨则情绪愁烦,从"开"、"愁"、"低"、"小"等
字中呈现种种色相,有种种烦恼,而这一切都因不识佛理,不
能清心寡欲,不悟四大皆空。今天登上这个总持阁,总算有
点觉悟,悔识清净理之不早,如早知清净之理,就长此以往
皈依佛法,侍奉****了。
诗写景有气势,"低"、"小"二字的用法值得玩味。
“开"字亦用得好,有气魄。但思想内容则是消极的。
送崔融
杜审言
君王行出将,书记远从征。①
祖帐连河阙,军麾动洛城。②
旌旗朝朔气,笳吹夜边声。③
坐觉烟尘扫,秋风古北平。④
【注释】
①行出将:命令大将出征。书记:旧时在官府中
主管文书工作的小官。这两句说,君王派遣大将远征,你作为戎幕中的
书记官,也奉命随行。②祖帐:古时送人远行。在野外路旁为饯别而
设的帷帐,亦指送行的酒筵。河:即洛河。麾(huī挥):古时用
来指挥军队的旗帜。军麾,这里指代军队。这两句说,为你们饯行的筵
席,从宫阙摆到洛河;远征的军队,军威雄壮,震动了整个洛阳城。③旌
旗:军旗。朔气:北方的寒气
。笳:即胡笳。这两句说,早上,
旗帜在凛冽的寒风中飘扬;夜晚,冷寂的边塞传来胡笳的哀怨声。④坐
觉:形容时间短暂。烟尘:这里泛指战事、战争。这两句说,不用
多久,到了秋风起时,北方战事就会平定了。
【解说】
崔融任节度使书记官,随主将出征,作者便写
这诗送别。诗的前四句写眼前的送别,描绘了设宴送行的隆
重和出征时军威的雄壮,气氛浓烈,是实写;后四句是想象
他日随兵到达边塞的情况,展现了一种寒冷、悲壮的景象,
是虚写。全诗虚实结合,情景逼真。
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①,风烟望五津②。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①三秦:项羽分秦关中之地为三:雍(关中之西)、
塞(关中之东)、翟(今陕西榆林),是为三秦。
②五津:《华阳国志》:大江湔堰下到犍为有五个渡
口(津),即灌县至犍为的白华、万里、江首、涉头、江南五津。
【解说】
王勃,初唐四杰之一。字子安,龙门人。父名福畴,左
迁交趾令,勃往省,度海溺水,痵而卒,时年二十九。痵为
文,先磨墨数升,引被覆面而卧,忽起书之,初不加点,时
谓腹稿。
少府相当于副县长。送行之作一般写惜别慰勉之词,但
此诗胸怀宽广,确实无儿女态。首联从送行之地说到赴任之
地,对偶工整。人称为"缩地术"。颔联用流水对,自然灵
活,内容丰富,也有离别之意,意在同是宦游人。同是宦游
人,则宦海风波、世态人情,一切都在不言中。颈联推开一
层,在上联旷达基础上说一层至理。只要海内有知己,不管
在什么地方,天涯海角也都一样。所谓"人之相知贵相知心",
所谓"隔花人远,天涯近",就是这个意思。因此,临歧分
手时不要象儿女一般哭哭啼啼的了,那是没有意思的。
题义公禅房①
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②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③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④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⑤
【注释】
①义公:唐代一个高僧的法名。禅(蝉)房
:即和尚的住房,此处指寺庙。②习:诵习。禅:佛家用语,
梵语"禅那"或"禅定"的省称,意即静思,将散乱的心集于一处。
习禅意同"参禅"。寂:寂静。结:这里指构造,建。宇:这
里指屋宇,庙宇。依:依傍。空林:僻静的树林。这两句说,义
公念经需要寂静的地方,所以把庙宇建在清幽的树林旁边。③户:
本来指门或窗的入口处,此处指门。阶:本意为台阶,此处引申为
寺庙。这两句说,门外是一座秀丽挺拔的山峰,庙前又有好些澄碧的
深溪。④这两句说,一连下了几天大雨,这里太阳西下时的光霭很绚
丽;在翠空晴日、林荫映地时,这里的禅房更是分外的幽寂。⑤这两句
说,看到莲花那样清秀洁净,就可以晓得主人义公的禅心,真是一尘
不染。
【解说】
这是一首题壁诗。诗中首先点明主人为什么把
禅房建在僻静的林子里,然后写寺内和寺外四周景色。从门
外的挺秀山峰,写到屋前澄碧的深溪,又从雨后的夕阳光
辉,写到绿翠满铺庭院。中间四句写景,总的是描绘寺的清
幽僻静,围绕"习禅寂"着笔。最后由景及人,赞叹禅房的
主人,从看到莲花的高洁清净,说主人堪与一尘不染的青莲
相媲(pì僻)美。全诗笔触细腻,构思严谨。
扈从①登封途中作
宋之问
帐殿②郁崔嵬③,仙游实壮哉!
晓云连幕卷,夜火杂星回。
谷暗千旗出,山鸣万乘④来。
扈游良可赋,终乏掞天⑤才。
【注释】
①扈从:随皇帝出行叫扈从。
②帐殿:皇帝旅途中临时住处也用锦帐围绕,如宫殿
一样。
③崔嵬:本指山的高峻,这里用以形容侍卫的森严。
④万乘:皇帝拥有万乘之富,即以为皇帝的代词。
⑤掞
(shàn):发抒、铺张,此指自己缺乏发抒辞藻
的文才。
【解说】
宋之问,字延清,唐代汾州人,以媚附权贵流贬钦州赐
死。其在律诗上的功绩已见前对沈佺期的介绍中。宋之问人
品比沈佺期更差。因有齿疾,武后不喜,作《明河篇》,有"明
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
都卖卜人",以求武后重用,这是唐代一般习惯。可是他以
《代悲白头翁》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之
句,以土囊压杀其外侄刘希夷,则丧心病狂,罪不可逭了。
“文人无行",虽不尽然,但亦足引为深戒。这首诗亦应制
之作,无多大价值。
登封在河南,境内有嵩山,为五岳之一(中岳)。古代
帝王要祭境内名山大川,唐高宗祀嵩山,宋之问扈驾从行,祀
毕献诗以表祝贺。首联写皇帝行宫之庄严壮丽。以壮字为
全篇骨干。幕卷晓云,火杂夜星,千旗谷暗,乘来山鸣(暗
用嵩呼事)。通过"壮"字来写皇帝出行的气派,刻画如
实。末二句以自己无才,未能写出皇帝出行的盛况作结。
玉台观①
杜甫
浩劫因王造,平台访古游。②
彩云萧史驻,③文字鲁恭留。④
宫阙通群帝,乾坤到十洲。⑤
人传有笙鹤,时过北山头。⑥
【注释】
①玉台观(guàn贯):道教的庙宇叫观,在阆
(làng浪)州(令属四川省)城北七里面临终南山上,是唐高祖子滕
王元婴所建。杜甫写有《玉台观》两首,第一首是七律,这里选的五
律是第二首。②浩劫:大的寺观。王:即滕王。这两句说,
玉台观是滕王建造的,我今天来游览这古迹。③萧史:秦穆公的女
婿,弄玉的丈夫,传说中的仙人。这句说,画图中彩云缭绕,使人疑
是箫史曾居住的地方。④鲁恭:即鲁恭王,汉景帝的第五子。
恭,《史记》作"共",此处从《前汉书》。他初立为淮南王,后迁
徙于鲁,恭,为人好治宫室花园,为了扩建他的宫室,曾毁坏孔子
旧宅,在壁中得古《尚书》及《论语》。这里作者用"鲁恭"比喻滕
王。这句说,观里留下滕王的文字,犹如鲁恭王宅中发现古书一样可
贯。⑤宫阙:指殿宇。群帝:指五方的天帝,即东方青帝,
南方赤帝,中央黄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乾坤:原指天地,
这里指代观内殿宇。十洲:《十洲记》上说,巨海之中有十洲:
袒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凤麟洲、聚窟洲、流洲、生
洲。十洲是传说中的仙境。这两句说,殿宇巍峨**可通群帝,其宽
敞清幽又好似十洲仙境。⑥笙鹤:《神仙传》:王子乔(周灵王
太子),好吹笙,后来骑鹤升仙而去。北:作"此"。这两句
说,怪不得人们传说有仙人骑鹤吹笙,经过这里北面的山头。
【解说】
这首诗是作者咏玉台观胜景兼叙滕王的遗
迹。首联点玉台观的建造者及作者到此游览,以下两联写观
里看到的景物,其中第三句是见到的图画仙像,故说"萧
史驻",第四句是说观内有滕王的题咏,故说"鲁恭留",
第五句形容庙宇之高,故说疑"通群帝",第六句比喻宫阙
的深幽,故又说如"到十洲"。末联承接前两联的诗意,说
玉台观是人间仙境,以人们传说常有笙鹤游过作结。全诗写
景灵活,有些景物虽属想象,但不牵强,读后印象较深。
醉后赠九旭①
高适
世上谩相识,此翁殊不然。
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
白发老闲事,青云②在目前。
床头一壶酒,能更几回眠。
【注释】
①题解:张旭字伯高,排行第九,唐代苏州人。能诗工
书法,尤善草书。时以李白诗歌、张旭草书、裴旻剑舞称为
“三绝"。旭又为饮中八仙之一,常床头置酒一壶,饮醉则
卧,醒则又饮而复卧。此诗为诗人与张旭饮,旭醉后,诗人
写了这首诗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