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1 / 2)

宋词三百首 佚名 4553 字 4个月前
🎁美女直播

念奴娇

驿中言别友人①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②。蜀鸟吴花残照里③,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④,金人秋泪⑤,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⑥。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⑦。正为鸥盟留醉眼⑧,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⑨,回旗走懿⑩,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注释】

①驿:指金陵(今江苏南京)驿站。友人:指邓剡。

②不借:不助。英物:英雄人物。

③蜀鸟:指杜鹃。相传它是蜀国望帝杜宇所化。

④铜雀:铜雀台。三国时魏建安十五年所建,在今河北临漳西南古邺城西北隅,与金虎,冰井二台合称三台。

⑤金人;汉武帝时铸造的捧露盘的铜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序》:“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折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

⑥斗牛:斗指北斗星;牛,指牵牛星。

⑦属:托付。⑧鸥盟:与鸥鸟

订盟,旧指归隐。采熹《过盖竹作二首》诗:“浩荡鸥盟久未寒,征骖聊此驻江干。”

⑨嬴:秦王的姓。

⑩懿:司马懿。

秦淮:秦淮河,流经南京。

【简说】

这首词是文天祥在广东海丰被元军俘虏后,押解北上燕京,途经金陵时所作。表达了他国耻不雪、丹心不灭的耿耿情怀。全词充满了凛然无畏的浩瀚正气。

词的上片头三句引用三国时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借助东风火烧曹操战船,大破曹兵的典故,抒写英雄抗元,得不到天助,乃至失败的愤慨。“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两句是写金陵之所见。金陵是吴国的都城,李白曾有“吴宫花草埋幽径”的诗句。蜀鸟是指杜鹃,传说蜀国望帝杜宇死后化作杜鹃,悲鸣泣血。这两句的“残照里”和“忍见”是相互为文的,都包括“蜀鸟吴花”、“荒城颓壁”,烘托出一种荒凉残败、不忍目睹的亡国氛围,也表达了作者极为感伤悲痛的情怀。“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按词意应是“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上句以光冲霄汉的宝剑喻友人邓剡,下句是写自己辜负了友人的信任,未能完成兴宋大业,其中既有自责,也有不平之气。

过片通过回忆自己经历的抗元斗争生涯,表现自己视死如归、壮心不已的坚强信念。更以蔺相如、诸葛亮挫败强敌的光辉业绩激励自己和友人抗元斗志。最后以“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结束全词,表达对友人的眷念和对国破君亡的哀痛。

全词是作者血泪的凝结,慷慨悲壮,感人肺腑。《历代诗余·词话》云,明人陈子龙称赞此词:“气冲斗牛,无一毫委靡之色。”汪元量(一首)

汪元量,字大有,号水云,钱塘人。度宗时以善琴为宫廷琴师。宋亡,随幼帝及太后等被元军带到燕京,后为道士南归。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莺啼序重过金陵

金陵故都最好,有朱楼迢递①。嗟倦客、又此凭高,槛外②已少佳致。更落尽梨花,飞尽杨花,春也成憔悴③。问青山、三国英雄,六朝奇伟。麦甸葵丘,荒台败垒。鹿豕衔枯荠④。正潮打孤城,寂寞斜阳影里⑤。听楼头、哀笳怨角,未把酒、愁心先醉⑧。渐夜深,月满秦淮,烟笼寒水⑦。凄凄惨惨,冷冷清清,灯火渡头市⑧。慨商女不知兴废。隔江犹唱庭花,余音亹亹⑨。伤心千古,泪痕如冼。乌衣巷口青芜路,认依稀、王谢旧邻里⑩。临春结绮。可怜红粉成灰,萧索白杨风起。因思畴昔,铁索千寻,漫沈江底。挥羽扇、障西尘,便好角巾私第。清谈到底成何事。回首新亭,风景今如此。楚囚对泣何时已。叹人间、今古真儿戏。东风岁岁还来,吹入钟山,几重苍翠。

【注释】

①迢递:高貌。谢朓《隋王鼓吹曲)十首之四《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②槛:窗户或长廊旁的栏干。王勃《滕王阁》:“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③梨花:郑谷《下第退居》二首之一:“落尽梨花春又了。”杨花: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这两句形容花落以后,凄然春暮。

④甸:古时郭外称郊,郊外称甸。这里麦甸即指郊外野麦。葵丘:长着葵菜的丘陵。鹿豕句:见《史记·淮南王安传》载伍被言:“臣闻子胥谏吴王,吴王不用,乃曰: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许浑《姑苏怀古》:“荒台麋鹿争新草。”这三句是指昔年豪华竞逐的金陵如今已是蔓草遍野,猪和鹿衔着枯荠菜出没在荒台旧垒之中。

⑤刘禹锡《金陵五题》之一《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又《乌衣巷》:“乌衣巷口夕阳斜。”

⑥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这两句是说听见哀怨的笳声,耳边似乎响起南朝亡国之音,未曾举杯已象中酒

那样难过起来。

⑦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⑧周邦彦《夜游宫》:“看黄昏,灯火市。”又《西河》(金陵怀古):“酒旗戏鼓甚处市。”

⑨亹(wěi伟)亹:同“娓娓”。本训行进貌,这里作久而不止解。《世说新语·赏誉》:“谢太傅未冠始出,西诣王长史(濛),清言良久。去后,苟子(修)问曰:‘向客何如尊?’长史曰:‘向客亹亹,为来逼人。’”这三句是慨叹商女不知亡国之恨,她们的歌声袅袅不绝于耳。

⑩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周邦彦《西河》:“想依稀王谢邻里。”

临春结绮:临春阁、结绮阁是陈后主、张丽华所居的宫殿。见《南史·后妃传》。刘禹锡《台城》:“结绮临春事最奢。”苏轼《次韵杨公济梅花》:“临春结绮荒荆棘。”红粉成灰:指女子死亡。白居易《和关盼盼感事诗》:“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白杨:古代墓地以种松、柏、白杨最为普遍。古诗《去者日以疏》:“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这三句是说南朝彻夜笙歌的宫殿已化为乌有,后妃也埋骨于坟墓之中。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千寻铁锁沉江底。”漫,徒然。这三句是说东吴徒然将铁索横于长江作为防守,结果仍然被西晋王濬用火烧断,沉入江底,晋军沿江而下,抵达石头城(金陵),迫使东吴孙皓投降。

《世说新语·轻诋》:“庾公(亮)权重,足倾王公(导),庾在石头,王在冶城。坐大风扬尘,王以扇拂尘曰:‘元规尘污人。’”又《雅量》载庾有东下意,王曰:“若其欲来,吾角巾径还乌衣,何所稍严。”两句都是东晋王导事,这里借用来说敌氛很恶而不作防备。

《晋书。王衍传》:“终日清谈。”又说王衍“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这句借西晋王衍清谈亡国指空淡可以误国。

楚囚:指楚锺仪被囚在晋国。见《左传·成公九年》?这三句认为东晋苟安江左不足为训。

这句以六朝喻南宋,认为南宋政局犹如儿戏。

钟山:在南京东北。一名蒋山,又名紫金山。这三句是江山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

【简说】

本词的题意是吊古伤今,借六朝兴废来表达自己的亡国之恨。

全词共四段。首先点出金陵故都,自己重游此地,想当年六朝的多少英雄豪杰、兴亡盛衰,也已事随世迁,只有青山如旧。

次段承上文描绘出古城的残破景象:荒台败垒,孤城旧楼、秦淮寒水……在这些地方,使人怀想起一幕又一幕的史事,心头涌起无限哀愁。

接着写眼前一片冷落凄凉,那不知亡国之恨的商女歌声,更引起无限伤心;六朝遗迹,还依稀可以辨认,只是人事已非了。

末段写西晋清谈亡国、东晋苟安江左,借此隐喻南宋政局如同儿戏,并以此指斥荒淫失国的统治者。

全篇多用有关金陵故都史事的典故,以此从怀古而引入伤今的境地。作者在另一首《水龙吟》中说:“目断东南半壁,怅长淮已非吾土。”同样是暗伤亡国,但相比之下,所采用的手法是并不相同的。王清惠(一首)

王清惠,南宋度宗(1265~1274)昭仪(宫中女官名)。恭帝德祐二年(1276),临安沦陷后被俘往大都,后自请为女道士,号冲华。

满江红

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①。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②。名播兰簪妃后里③,晕潮莲脸君王侧④。忽一声、鼙鼓揭天来,繁华歇⑤。龙虎散,风云灭⑥。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⑦。客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碾关山月⑧。问嫦娥、于我肯从容,同园缺⑨。

【注释】

①太液芙蓉:太液池本汉代宫苑中池名,唐代长安大明宫中亦有太液池。白居易《长恨歌》有:“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之句,是以芙蓉和柳比喻女子容貌。浑不似:全不似,这两句是以花比人,说自己本是宫中女官,容颜美丽,现在(亡国后)已面貌枯悴,完全失去旧时的风姿。

②春风雨露:比喻君恩。玉楼金阙:泛指南宋宫殿。

③兰簪:本为女子插在髻上的首饰,这里借喻宫中后妃。这句是说自己在宫中美名四播。簪,一作馨。

④晕(yùn运)潮:形容脸上泛起羞红的光采。莲脸:指面貌美如莲花。这句是指自己得到君王宠爱。

⑤鼙鼓:军中小鼓。这两句是指战鼓声响入云霄,敌兵攻陷临安,繁华顿时消歇。

⑥龙虎风云:《易·乾·文言》:“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后人以龙虎比喻明君,风云比喻贤臣。这两句是指王朝覆亡。

⑦山河百二:百二,指以二敌百,一说是百的一倍。《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悬)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这是说秦

地形势险固,二万人足以抵挡诸侯百万军队。另一说是指诸侯虽有百万军队,但秦地处险要,他的百万军队能抵得上诸侯的二百万。这两句是说对着险固的山河要塞,痛惜它们沦入敌手。

⑧这句是说后妃们坐的车子清晨上路,车轮碾压上被月光洒遍的大地。

⑨从容:舒缓不迫。这两句是希望不致受到胁迫侮辱,能够被容许到一清静所在安度余年。

【简说】

这首词是作者被俘北上途中所作,抒写了国破家亡今非昔比的哀愁痛楚。据传文天祥有和作一首,还代她重作一首,题目中说:“王夫人至燕题驿中云,中原传诵,惜末句欠商量,代王夫人作。”这是由于末句有幸免苟安之意。代作末二句为“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瓯缺。”自誓大节不亏,这是对南宋妃嫔和对自身的勗勉之词。王沂孙(五首)

王沂孙,字圣与,号碧山,又号中仙,又号玉笥山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朱亡后与周密,张炎等同结词社。《延祐四明志》说他入元后曾任庆元路学正(学官),词名《碧山乐府》,又名《花外集》。

周济认为“碧山胸次恬淡,故《黍离》、《麦秀》之感,只以唱叹出之,无****习气。”又说:“咏物最争托意,隶事处以意贯串,浑化无痕,碧山胜场也。”(《四家词选序论》)这里指出王沂孙的亡国之悲是通过咏物等手段,以隐晦曲折的方式表达出来,使事用典能做到上下一气相连而了无痕迹。正由于他的词字句工雅而又多含蓄不尽之意,凄然自伤之情,因而受到清代很多词人的推重,认为他词风接近张炎而意境极其深远。实际上,王沂孙擅长写咏物词,其中寄托了家国之恨,但又如秋蝉之哀鸣,充满着凄苦消沈的幽怨,反映出作者思想上消极的一面。

眉妩新月

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瞑①。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②。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③。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④。千古盈亏⑤休问。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⑥。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⑦。故山夜永⑧。试待他、窥户端正⑨。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⑩。

【注释】

①新痕:一弯新月。淡彩:浅淡的月色。依约:仿佛。初暝:指天刚黑下来。这三句写一弯新月悬挂柳梢,淡淡的月光透过花丛,好象冲破了昏暗的暝色。

②团圆意:开始有团圆的迹象。深深拜:指拜月祝祷。李端《新月》诗:“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这三句是写一弯新月预兆团圆,拜月是祝祷月圆人好,所以有“谁在香径”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