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的韩玄心性急躁,喜好杀戮,将领士卒都不喜欢他。
刘备派关羽攻打长沙时,韩玄派手下黄忠出战,关羽和黄忠大战,不分胜负。
两人第二次交战时,黄忠马失前蹄,被战马摔倒在地,关羽不忍趁机下手,放了黄忠一马。
因此两人第三次交战时,黄忠本可一箭射死关羽,因念及上次被放过的恩情,只区箭射中了关羽的盔缨。
这本是英雄惜英雄的一段佳话,在韩玄眼里却成了黄忠通敌的罪证。
之前黄忠意外落马,作为敌人的关羽没有趁机下手,已经让人奇怪。这次黄忠作为神射手,宁射盔缨都不射额头,不更印证了两人明面上假打,暗地里早互通款曲的事实吗。
因此韩玄不顾众将求情,执意令左右推黄忠下去处斩。
这一行为可惹恼了他的部将魏延。魏延砍死了正要行刑的刀斧手,救下了黄忠,振臂一呼,数百人跟随他一同去攻杀韩玄。
最终韩玄在城头上被魏延一刀砍作两段。
可以说,小说里的韩玄完全是一个不分黑白善恶、残暴好杀、慢待良将的昏庸君主,没有丝毫的才能。
之所以能“单擒黄忠”,无非因为他是黄忠的领导罢了。
只是乍一看这称号,还给人一种他在战场上拿下黄忠的错觉。
再说马邈,他是蜀汉灭亡前夕江油的守将。
当时邓艾偷渡阴平,翻过重重天险,损兵折将,这才越过蜀地的崇山峻岭,到达江油城下。准备由此一路向蜀都成都进发,灭亡蜀国。
因蜀道崎岖,邓艾的部众攀登小道,凿山开路,修栈架桥,越过了七百余里无人烟的险域,多次陷入过断粮的绝境。在最艰险的时候,邓艾身先士卒,用毛毡裹身,从道路断绝的马阁山上直接滚下山坡,以此进军。
就这么一支在路上便损耗了大半、攻城器械都没带的部队,马邈看到他们后,不说直接出击把这支残破不堪的疲惫之师直接击溃,哪怕据城坚守,耗也能把他们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