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追问裴戎,“敢问将军,第二个法子又是怎么样呢?”
“第二个法子,就要使者跟我去另一个地方看看了。”
裴戎带着使臣来到了另一个接水的地方。
和水井不同,这里是一排水龙头,从墙壁里伸出来。
一群百姓排着队,把水桶放在水龙头下面接水。
“此处也有水,但水源却并非是水井。”
“不是水井?”
使臣惊呆了。
其实在底下铺设水管的技术,自古就有,差别无非就是材质不同罢了。
要不然古代那么多城池,人口远比乡下密集,却连个排污的管道都没有,城里早该不能住人了。
据说现代考古,曾发掘过汉代时的遗迹,就发现过陶制的水管。
可见古人也并不傻,为了生活便利,也会想很多法子。
所以一开始,使臣看见这些水龙头,还以为是城里铺设了水管,把水井里的水引到了这边。
他只猜对了一半,没有猜出另一半。
毕竟以这时候的生产力,除了南乔这个现代人,恐怕也没人敢想什么把管道一路从海边铺到内陆的疯狂之举。
因为如果用传统的陶管的话,光是烧制出来,就要耗费颇为庞大的人力物力了。
使臣不是笨,他是压根不敢想这么烧钱的事!
即便是现在,使臣的想象力也依旧被银钱给限制住了。
他愁眉不展地思索了片刻,说道:“可是如今流经西羌的几条大河,也几近枯竭了,即便是引水,也未必引得出来啊!”
“依使者看,我云城附近,可有大江大河可供引水?”
裴戎的问题一出来,使臣也愣住了。
是啊!云城外面的江河也都枯萎了,水从哪里来呢?
想到这,使臣的神色有些微妙,低声说道:“不瞒将军,在下这次登门拜访,也是因为听见了一些风声。外头都传言,将军把守的云城,有一个极深极大的泉眼,水源源不断地往上涌,无穷无尽……故而才得以养活这许多人。”
裴戎摇头失笑,摊开手说道:“世上哪有这样的泉眼?使者不妨找找,若真能在城中找出这样的泉眼,我愿意分出一半,与贵部共享!”
要是裴戎极力否认,使臣或许还会怀疑。
但裴戎信誓旦旦地说什么要把泉水分给西羌一半,使臣立刻就知道,他说的是真话了。
这种时候,谁会拿水源做赌注?
疯了不成?
使臣虽然信了裴戎的说法,但心里对这水龙头的水从何而来,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半晌,他终于憋不住说道:“将军,您的水源在哪,在下本不该探听,可如今到处都没有水,我们部族该从何处引水,还请将军赐教。”
“自然是从我的城里引。”
“您的城池?”使臣立刻说道:“将军仁善,愿将珍贵的水分给我们部族,在下本该感激涕零才是。可我西羌工匠太少,远不如大梁处处繁华,从云城到西羌路途遥远,要用的陶管,我们恐怕没个三年五载,也烧不出来啊!”
“水管本将军可以想办法,只是说了这么多,不知道贵部要用什么来交换这一切呢?”
诱人的条件已经提出,接下来,就是讨价还价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