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章(1 / 2)

🎁美女直播

其他人的聊天。

而我却反思出了这个错误的自我评价,乃至于在未来去影响我和其他人的交往。

真的是「水清无鱼,人紧无智」啊。

那么,该如何应对呢?

其实很简单,现在你明白这个概念后,就能加入认知结构方便自省,以后再产生类似的怀疑自己的想法时,你就可以及时判断你是不是正处在「放大」中了。

察觉:我有没有从客观事实中过度延伸,把一件事情放大联想到了自身和未来上去?

行动:跳出「放大」思维,只从客观事实去推理可能性。

比如现在别人和我聊天突然不回时,我只会从客观现实去推断:「可能ta突然有事不能看手机了。

」「可能是手机没电了。

」「可能我说的太无懈可击,Ta无言以对了。

」Whatever,没回的不是我,这都不是我需要操心的事情。

回想一下你过往担惊受怕的经历,是不是大多数都只是虚惊一场?

其实,真的只是你「放大」了而已。

第二个M是Minimizing,极小化。

它是指:隧道视野,只关注极狭小的一部分,只关注自己的缺点或者做失败的事,从而忽略了,或者无法觉察到自己曾经优秀、成功的大部分。

对此Tal教授举的例子是:我在讲课时,台下的620个人中618个在看教材,一个在看天花板,另一个在睡觉。

但「极小化」思维,会让我只关注那个在睡觉的人,并且认为「我的课肯定讲得让人无聊、犯困」。

我自己也有很多这种经历,比如之前有读者给我留言说,他写文章天天被喷子骂,但我让他克服了心理障碍,去认真数一数真正骂过他的人到底有多少,他数下来发现事实上骂自己的只有6个,而他的点赞数有1000个,阅读量估计有10w+……但他却因为只关注这骂自己的6个人,怀疑了自己的写作水平,乃至于质疑自己的价值,如果长此以往他很可能会陷入一个自我贬低的怪圈。

生活中你可能也会有许多这种感受。

你有许多爱你的朋友,但却仅仅因为和一个人的分手就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

你考上了不错的大学,但却因为不小心挂了一科就觉得自己很笨,学习很糟。

我大学就经常钻这种牛角尖(我当专业课学渣其实也没有那么坦然……),直到我的学姐打醒我:「你丫的根本就没想学习好不,你这个逃课频率能及格都已经比正常学习考90分的还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