裔之间,彼此看不上的关键在于两个族裔对待「生活满足」的态度上。
为了检验这个假设,米歇尔从两大种族中分别选取一些年龄较小的儿童作为实验对象,因为儿童所受到的社会文化影响比较小。
接着,米歇尔让那些儿童在两块糖果之间选择,其中一块是较大的糖果,另一块是较小的糖果,并且较大糖果的价格是较小糖果价格的10倍。
当然了,糖当然不是白拿的,参加实验的儿童必须要遵守米歇尔定下的实验规则,那就是:如果选择较大的糖果,那就必须等一周时间,才能得到下一个糖果;如果选择较小的糖果,则第二天就能得到第二颗糖果。
米歇尔本来是想通过实验,来看看非洲裔和印第安裔对于「生活满足」的态度,并以此找到支持种族刻板印象的证据,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意外地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那就是在参与实验的孩子中,但凡家里有父亲的孩子,比那些家里没有父亲、或者父亲长期缺位的孩子,更有可能选择等待一周时间来获取较大的糖果。
这是什么情况?
对于当时还年轻的米歇尔来说,这个现象用当时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完全解释不了。
后来,米歇尔又把非洲裔和印第安裔家庭分别单独挑出加以分析,发现两个族裔都存在同样的现象,就是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当中,大约有一半以上,选择了「延迟奖励」,而没有父亲的孩子当中,竟然没一个愿意等待,并且这个现象跟族裔差异并没有明显的关系。
本来,米歇尔想仔细研究一下这一现象,但由于当时美国民权运动和女权运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米歇尔的研究结论又非常敏感,甚至有些「政治不正确」,很有可能会成为当时女权主义者们的攻击对象,并会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这将会极大影响他的学术生涯。
但米歇尔相信,孩子「延迟满足」这个现象背后,一定隐藏着我们尚未得知的「惊天秘密」,非常值得深入研究。
于是,米歇尔非常聪明地规避了这个「政治风险」,他在之后的研究中,绝口不提单亲还是双亲的问题了,只关注孩子行为本身,这就引出了后面著名的「棉花糖实验」(Themarshmallowtest)。
大名鼎鼎的「棉花糖实验」1972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校园的一家幼儿园里,已经是斯坦福心理学教授的米歇尔开始了他的「斯坦福棉花糖实验」。
他找来一些4岁的小孩,让他们单独待在一间小房间里,桌子上会放置一个托盘,里面有一颗又漂亮又诱人的棉花糖。
那个年代的小孩子很难抵御这样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