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告诉孩子们,说自己要离开一会儿,如果孩子们想要在这期间吃掉桌子上的那颗棉花糖,那他们就需要摇一下摆在桌子上的铃铛。
但是,如果他们能忍住暂时不吃这颗棉花糖,坚持等待15分钟,等到研究人员回来后再吃,那么研究人员就会再给能等待15分钟的孩子每人一颗棉花糖作为奖励。
这个实验是不是看起来跟上面所提到的「种族刻板印象实验」很像啊?
你可能已经大概猜到实验结果了:有些孩子的确无法抵制诱惑,研究人员只要一离开,他们就直接把棉花糖吃了;有些孩子能等待一会儿,但也只能等待3分钟左右,就放弃等待了;有的孩子用各种计策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比如蒙住自己的眼睛,装作看不见棉花糖,比如开始唱歌,甚至干脆趴在桌子上,准备用睡一觉来抵抗诱惑;还有的孩子,干脆连实验规则都不顾了,吃棉花糖的时候就没有按铃。
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孩子则比较能忍耐,他们成功等待了15分钟,延迟了自己对棉花糖的欲望,等来了研究人员,并兑现了属于自己的奖励。
实验到这儿还没结束,真正让米歇尔声名大噪的,正是他的后续研究。
在将近30年的时间里,米歇尔的团队陆续追踪调查了当年参加实验的孩子们,发现当年在实验中就能够抵抗诱惑的孩子,在进入青少年时期后,自控力与意志力较强,心理调节能力较强,并且更值得他人信赖。
他们参加SAT考试的成绩也较同龄人普遍较高,成年后的职业发展也比较成功。
也就是说,一个简单的「棉花糖测试」,居然就「预测」了一个孩子未来的人生,这简直就是一颗「上帝」送来的棉花糖啊!米歇尔把这个结论发表后,引起了大量关注,使得米歇尔成为「延迟满足感」和自我控制理论的代言人和开山鼻祖。
后来,米歇尔还两次获得美国心理协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从「被质疑」到「被推翻」在米歇尔关于「延迟满足感」和自我控制的研究被世人所熟知之后,就立即被世界各国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顶礼膜拜,也顺道成为各大教育培训机构用在营销上的「葵花宝典」。
霎时间,各类青少年的教育培训产品,都开始打着「延迟满足」和「增强意志力」的旗号大行其道,还产生了所谓「延迟满足教育」。
我在文章开头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