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提问变辩论
李泽沧还站在台上,下面的领导还在沉思。
老钱走到了李泽沧的边上,用赞许的眼神看了李泽沧一眼,这才缓缓说道:
“下面是提问环节。”
“不考虑是否能成功,你如果是校委会的一员,你准备怎么做?”
“具体的东西我也没考虑好,我只能先泛泛而谈,说说我的一些浅见:
我认为大学教育要朝着两方面贴近:
一是科研,尖端科研,尤其是研究生博士生的研究方向要朝着尖端研究所靠拢。
研究方向也要分成两部分,一个是只考虑尖端,二个是考虑产业转化,利用新的研发成果,转换成新技术、新产业最终转变成学校持股的创新型企业。
二是产学研集大成,这一点要就将学校、技术、企业三位一体相结合,开设更符合市场的学科,培养更符合企业的人才,后端我们是学校,前端就是企业,要用两种思路同时对待。
提前布局重视理工科,以后的学科组建、重心都放在理工科相关学院,招生人数也朝着这两大学科倾斜。”
“纯理工科的发展方向,清华本就是如此,你觉得我们本大还有必要这样吗?你是觉得这些文科、管理、金融相关的专业没有必要吗?”
“有必要,但和理工科相比又没有那么重要,即使因为分工不同,我们不能像清华那样纯理工科方向,但依旧要更加倾向于理工科,还是那句话科技才是改变世界的唯一力量。”
“李泽沧,我想请问从你的角度,当下北大最应该做出什么改变、最缺什么?”
“缺钱,最应该赚钱。”
语不惊人死不休,李泽沧只用几个字就回答了这个看起来很复杂的问题。
“能展开说一下吗?缺钱我能理解,怎么赚钱、怎么花钱,是通过朝国家要经费还是通过学生来赚钱?”
“我认为以现在国家对于北大的投入,已经非常夸张了,和国内任何一所高校相比,在经费上做出的投入和做出的成绩相比,实在不怎么样,再开口要钱实在是很丢人的行为。”
“我认为北大所有问题的根源,其实就可以用这两个问题来解决,只要解决好这两个问题,不说那么高大上的口号和目标,至少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拥有多个诺奖成就,这两个可以量化的指标是绝对可以达到的。”
“先说如何赚钱,产学研、产学研,这个名词貌似从九十年代就开始讲。
现在我要反问大家一句,为什么我们北大,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机构,拥有国内最顶级的实验室、最专业的科研人员,为什么我们能转化成生产力的专利几乎没有,完全比不上企业?
到底是制度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
如果是学校制度的问题,那就代表着这些博导、教授、院士在学校的制度下研发不出来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技术,远远落后于企业,那我们就改变制度。
如果是人的问题,是我们可以甚至是已经研发出可以转化成生产力、转化成财富的技术、专利,但这些技术专利被某些人窃取了,那这是人的问题,同样是制度的问题。
我们要通过我们在高端人才的建设方面,在这些博士、博导、教授、院士的支持方面,做出更符合当下的制度,让知识能转化成财富。”
“再说如何花钱,现有的经费朝着理工科倾斜,朝着有可能转化成果的项目倾斜,并设计出一套合适的制度,赚钱的同时继续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形成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