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内。
“密旨王阳明,仇钺,西山晋商通敌叛国,依大明律,尽诛九族!”
“密旨牟斌,立刻抓捕西山之外,国朝之内全部晋商,如有通敌叛国者,依大明律,尽诛九族!”
朱厚照连降密旨,道。
这座江山。
是汉家的江山!
这天下子民。
是汉家的子民!
绝不容许有汉奸的存在。
哪怕被千夫所指,西山晋商,必灭!
毕云忙不迭拟好密旨,朱厚照亲自加盖玺印。
传于王阳明,仇钺的密旨,同样以八百里加急的形式,传回去。
锦衣卫指挥使牟斌接到密旨后,马上传令给国朝各地的千户所,对各千户辖内晋商实施抓捕。
而牟指挥使本人,则亲率一队锦衣卫缇骑,挨个去“拜访”京畿之地的大晋商。
第一站,常家!
晋商。
可以追溯到隋唐之间的武士貜。
是大名鼎鼎的,第一女帝,武则天之父。
唐高祖李渊父子从太原起兵时,就是凭借当时天下最精锐的太原军和武氏的财力,着手夺取大唐江山。
隋唐,五代,又出现了晋州、潞州、泽州、太谷、平定、大同等新兴通商城池。
李唐自太原起兵,遂定太原为北都,跨汾河两岸,商贸繁荣。
唐诗人韩愈有诗描绘:“朗朗闻街鼓,晨起似朝时“。
在宋朝,本就是商业氛围浓重的朝代,晋商更是如鱼得水,与徽州商人并驾齐驱,成为了大宋商业的中坚力量。
到本朝时,太祖皇帝的“开中制”,彻底成就了晋商之名。
晋商的辉煌之路,自此开始。
时人曰:“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
而在京师内,坊间也流传着一句话,“大贾数晋人”。
晋商,本来是雇佣当地土商,结伙经营、朋合营利成为较松散的商人群体,之所以成为国朝三大商帮之一,与常家家主常德“东伙制”密切相关。
凡是晋商学徒,学徒期满,如果干得好的话,可以直接当一座商号的掌柜。
而且。
还能获得一份顶身股。
只要晋商存在一天,拥有顶身股的人儿,就能分一天的红。
哪怕以后人不在了,子孙后代,也能继承这份顶身股。
以晋商之巨富,保管吃喝不愁。
这样一来,晋商商帮,是没有东家的,只有一个个财东。
也就是提供建立商号银子的财神爷。
常家家主常德,正是晋商七大财东之一。
承担着京畿之地晋商商号的监管之权。
小时雍坊,常家。
随着这条街道上,李东阳首辅之位被罢免,衍圣公爵位被褫夺,此地的热闹,明显降低了许多。
但是常德偏偏喜欢这种闹中取静之地方,之前太过热闹,反而不喜欢,还想过出倒。
可惜,白送的价钱,人都没要。
然而,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这座宅子,此时留下自住,也是极好的。
晴雪之日。
常德来了兴致,在庭院中,请了唱昆曲儿的班子,唤来了妻儿,听着曲儿,吃起了古董羹。
戏台上唱着热闹,戏台下吃着热闹。
府里的厨子,也是享誉京城的名厨,觉得这种吃食,配不上自己的手艺,可是,主家是花了大价钱请的他。
主家想吃什么,便做什么,无奈之下,只能表现下刀功。
鲜嫩的牛羊肉,切的薄如蝉翼,放入热汤中,微微一烫,就熟。
再配上名厨秘制的调味蘸料,一口下去,满嘴生香。
“手艺是真好。”
常德夸赞道。
名厨回之以微笑,透露着勉强的意味。
手上不停,往热汤里下着肉。
这玩意。
做是好做,就是供不上吃。
一边切,一边烫,吃的就是个鲜灵劲。
尤其是一大家子人,根本不能有停劲的时候,肉稍微下慢一点,就会惹来主家大奶奶,和十九房小妾,以及二十多个儿女的不满。
名厨和几个徒弟们,在这大冷的天,累的满头大汗,恨不得把自己搁到热汤中煮了给主家吃。
许是连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派来了救苦救难的“活菩萨”。
数百位锦衣卫缇骑,封锁了整个常府,牟指挥使驾到。
戏台上。
戏子们兀自唱着。
扮演秦桧的戏子,和扮演疯僧的戏子,正唱着对手戏。
秦桧:“悔什么?”
疯僧:“秦桧,你下阶来。”
秦桧:“做什么?”
疯僧:“看上面是什么?”
秦桧:“是天。”
疯僧:“可又来!”
(斗鹌鹑):却不道湛湛青天不可欺,如今人都理会的。
秦桧:“吓哈……左右与我拿下!”
疯僧:“恁在这里吓鬼瞒神哩,恁做的事事,做得来藏头嗳露尾。”
秦桧:“你手中拿的是甚么东西?”
疯僧:“是箕帚。”
秦桧:“要它何用?”
疯僧:“昔日边上扫烟尘,今日在佛殿上扫奸臣!”
秦桧:“唔!那呢?”
疯僧:“是火筒。”
秦桧:“又要它何用?”
疯僧:“要它私通外国!”
“……”
牟指挥使走入庭院,耳听目看着戏台上的曲目,正是元朝孔学诗所作杂剧《东窗事发》之一折。
讲的是,南宋时奸臣秦桧害死了岳飞父子以后,一次,到杭州灵隐寺进香,遇见一位疯僧,将他与王氏在东窗下设计通敌、陷害忠良的前后隐私,一一揭穿,终于狼狈而去。
而这,正是东窗事发成语的出处。
早不唱,晚不唱。
偏偏这个时候唱。
难道这冥冥之中真的有天意吗?
“指挥使大人,您这是做甚哩?”
常德猛然起身,打翻了蘸料碗,又惊又怒道。
算得上是旧相识了。
李东阳回乡,衍圣公府被抄家,都是锦衣卫来办的。
作为邻居,想不熟悉都难。
这听着曲儿,吃着古董羹,锦衣卫突然闯府,是何意思?
“常德,你的事发了!”
牟指挥使示意戏台上受惊的戏子继续唱,没有过多解释,直接着令抓人道。
西山晋商,私通鞑靼,陛下密旨尽诛九族。
这常家,是晋商的大财东,就是不清楚商帮中的腌臜,也难逃九族诛灭。
“我甚事发了?”
“我甚事发了?”
脑满肠肥的常德,很是灵活,躲过两个锦衣卫缇骑抓捕的大手,叫嚷道。
不过。
再灵活也是逃脱不掉,绣春刀一出,常德身上瞬间多了三个窟窿,登时间,就倒在血泊中。
引来常家妻妾、儿女的厉声尖叫,然而,一个都逃不掉。
胆敢反抗,就地正法!
牟指挥使听着耳畔常氏家眷的哀嚎,看着戏台上一幕起一幕落。
秦桧:“好大风吓!”
疯僧:“这不是风。”
秦桧:“是什么?”
疯僧:“是朱仙镇上那些黎民的怨气!”
“……”
常家之景。
在在京数百位大贾晋商之家上演。
连续数日不绝。
由于抓捕人数众多,诏狱塞不下,锦衣卫又借了顺天府衙天牢和刑部大牢临时使用。
当三大监牢人满为患时,西厂督主孙洪,主动提出开放厂监,才缓解了关押之难。
“指挥使大人,抓的人,都要杀吗?”
西厂提督太监孙洪孙督主,询问道。
这抓的晋商,连人带家眷,有大几千号人,要是全杀,城内的刽子手都能累死几个。
“基本如此。”
牟指挥使点点头道。
京城的晋商商号。
从大掌柜到学徒,大多有着近亲的关系,依陛下诛九族之言,没几个人能跑的掉。
“罪证确凿吗?”
孙督主头皮发麻,道:“听说朝中,有不少官员对锦衣卫大肆抓捕晋商之人很是不满,甚至,有九卿参您。”
晋商。
巨富之帮。
虽然多活跃着边关,但朝廷之内,也是对大官时有孝敬的。
锦衣卫缇骑四处,不到一个时辰,就有参奏的奏疏送入宫中。
参奏锦衣卫滥用职权,罗织罪名,捉拿良民。
而锦衣卫指挥使,纵容麾下如此行径,理应斩首。
“孙督主说的,是通政使司通政使冯忠冯大人吧。”
牟指挥使摇摇头,淡笑道。
国朝九卿。
由六部尚书和都察院左都御史,大理寺寺卿,以及通政使司通政使,共称为九卿。
通政司。
负责收受、检查内外奏章和臣民申诉文书的衙门。
具体来说就是出纳帝命,通达下情,勘合关防公文,奏报四方臣民实封建言、陈情申诉及军情、灾异等事情。
有告不法之事于御前之职。
说来可笑,通政司使本人,就是不法之人。
孙督主默然。
“走吧,我带你去抓贪官!”
牟指挥使两手一摊,道。
诏狱门口立的,就是龙子睚眦。
而锦衣卫上下,沾染龙气,自然而然也养成了睚眦必报的性格。
正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小人报仇,从早到晚。”
牟指挥使,自认不是什么君子。
南熏坊,红厂胡同,通政使,冯府。
牟指挥使,孙督主驾临。
锦衣卫缇骑,西厂番子,破府而入,顿时惊起“鸥鹭”无数。
遵指挥使大人命令,全部缉拿。
在中院,牟指挥使两人,见到了怒不可遏的通政使冯大人。
“牟斌,当日本官在御前,历陈将你斩首,你今日,竟敢公报私仇?”
冯忠突破锦衣卫缇骑阻拦,冲到牟指挥使面前,骂道。
想过锦衣卫会报复,没想过报复会来的这么快。
“别胡说八道了,下官是奉陛下之命,整肃你这些与晋商勾结的贪官。”
牟指挥使撇了撇嘴,没好气道。
不识天命,死到临头都不知道,可悲。
“我…我…我,没有贪赃,我要面圣!”
“行了,冯大人。”
牟指挥使让缇骑将人抓住,从袖中取出罪状,放到冯忠面前,冷笑道:“来来来,看看吧,这上面全是你与晋商官商勾结的罪证,冯大人,让开吧,让陛下看看您的府上,到底积攒了何等家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