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发连贾珍都说出来" ,戚本同,全抄、庚本作" 越发"也有文言,
第六回给刘姥姥开出一桌" 客馔" ,戚本同,全抄、庚本作" 客饭"
(注十三)。
这些异文戚本大都与甲戌本相同,有几处也已经改掉了,与他本
一致。但是戚本第七回有吴语," 尤氏问派了谁人送去" ──全抄本
第五十九回第一页下也有" 这新鲜花篮是谁人编的?" 他本无" 人"
字。弹词里有" 谁人" ,近代写作" 啥人"第六十七回戚本特有的一
段又有吴语" 小人" (儿童)──第九页上,第五行。全抄本吴语很
多,庚本也偶有(注十四),显然是此书早期的一个特色。
第六回只有戚本有回末套语,回目也是戚本独异,作" 刘老妪一
进荣国府"第三十九回回目" 村姥姥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寻根究底
" ,戚本作" 村老妪是信口开河,痴情子偏寻根究底" ,全抄本作"
村老妪谎谈承色笑,痴情子实意觅踪迹"前面提起过,全抄本此回几
乎全部用" 嫽嫽" ,显然是可靠的早本,回目也是戚本回目的前身,
" 村老妪" 这名词是书中原有的。
第四十一回回目,戚本也与庚本不同,作" 贾宝玉品茶栊翠庵,
刘老妪醉卧怡红院" (程本同,不过" 老妪" 作" 老老" )。显然戚
本" 刘老妪" 的称呼前后一贯,还是早期半文半白的遗迹。
第七、八两回回目纷歧。第七回戚本作" 尤氏女独请王熙凤,贾
宝玉初会秦鲸卿" ,称尤氏为" 尤氏女" ,仿佛是未嫁的女子。甲戌
本作" 送宫花周瑞叹英莲,谈肄业秦钟结宝玉" ,称周瑞家的为周瑞,
更不妥。下句" 秦钟结宝玉" ,其实是宝玉更热心结交秦钟。庚本"
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上句似乎文法不对,但是
在这里" 送宫花" 指" 当宫花送来的时候" ,并不是贾琏送宫花。但
是称白昼行房为戏凤,仍旧有问题,俞平伯也提出过。
第八回戚本作" 拦酒兴李奶母讨恹,掷茶杯贾公子生嗔" ," 贾
公子" 与" 尤氏女" 都是此书没有的称呼,带弹词气息。
甲戌本此回回目作" 薛宝钗小恙梨香院,贾宝玉大醉绛芸轩。"
全抄、庚本作"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似乎是后
改的,因为第三十五回才透露莺儿原名黄金莺,那一回回目" 白玉钏
亲尝莲叶羹,黄金莺巧绾梅花络" ,显然是现取了" 黄金莺" 的名字
去对" 白玉钏"统观第六、七、八回,这三回戚本、甲戌本大致相同,
是文言与南京话较多的早本,戚本稍后,已经改掉了一些,但是也有
漏改的吴语,甲戌本里已经不见了的。庚本趋向北方口语化,但是也
有漏改的地方,反而比戚本、甲戌本更早。全抄本的北边话更道地。
例如第七回焦大说:这等黑更半夜(庚本,半文半白──早本漏改)
这样黑更半夜(戚、甲戌本,普通话。南京话同)
这黑更半夜(全抄本,北方话)
但是戚本、甲戌本也有几处比他本晚,如第六回刘姥姥对女婿称
亲家爹为" 你那老的" ,甲戌本有批注:" 妙称。何肖之至!" 全抄
本作" 你那老人家" ,庚本误作" 你那老家"既然批者盛赞" 老的" ,
作者不见得又改为" 老人家"当然是先有" 老人家" ,后改" 老的"
第七回周瑞家的送宫花," 穿夹道,彼时从李纨后窗下过,隔着玻璃
窗户,见李纨在炕上歪着睡觉呢。" (庚本第一六四页。全抄本次句
缺" 彼时" ,句末多个" 来" 字。甲戌、戚本缺加点的十九字,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