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隽语,不得不让宝玉仍旧说" 明年好歹大哥哥再去时" ,好在是说
笑话,不相干。薛蟠今年去了,也说不定明年还会去。
第四十八回薛蟠去后,香菱进大观园跟宝钗住,庚本有条长批:
" 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
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青年罹祸,命运乖蹇,足(卒?)
为侧室,且虽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岂
可不入园哉?故欲令入园,终无可入之隙,筹画再四,欲令入园必呆
兄远行后方可。然阿呆兄又如何方可远行?曰名不可,利不可,正事
不可,必得万人想不到,自己忽一发机之事方可。因此思及情之一字,
及(乃)呆素所者,故借情二字生出一事,使阿呆游艺之志已坚,
则菱卿入园之隙方妥。回思因欲香菱入园,是写阿呆情;因欲阿呆
情,先写一赖尚华(荣);实委婉严密之甚也。脂砚斋评。" 如果
薛蟠年年下江南,香菱每年都有好几个月可以入园居住,稀松平常;
向黛玉讨教,以她的资质与热心,早成了一位诗翁了。因此,要写香
菱入园学诗,必须改去薛蟠每年南下,而造成一个特殊的局面,使薛
蟠破例南下一次,给香菱一个仅有的机会入园。
各本第六十七回都写薛姨妈感激柳湘莲救过薛蟠性命,当然上一
回有柳湘莲打退路劫盗匪,援救薛蟠,前嫌尽释,结拜弟兄一同回来,
前文又有戏湘莲、打薛蟠,二人的一段纠葛。戚本与众不同的地方,
不过是薛蟠每年下江南,唯有这一次遇盗。改为薛蟠从不出门经商之
后,利用原有的蟠柳事件促使薛蟠出外,既紧凑又自然。原来的安排
是蟠柳事件促使柳湘莲出外──闯了祸出门避风头,刚巧遇见每年南
下的薛蟠──又巧遇贾琏,因此途中草草聘下尤三姐,不及打听──
这一点也保留了,直到一七五六年才把" 柳湘莲惧祸走他乡" 改为原
定旅行。
早本薛蟠戏柳湘莲,是否与今本相同,也是在赖大家里?
第五十五回凤姐与平儿谈家事,平儿虑到" 将来还有三四位姑娘,
还有两三个小爷,一位老太太,这几件大事未完呢。" 凤姐说不要紧,
宝黛一娶一嫁有老太太出私房钱料理," 二姑娘是大老爷那边的,也
不算。剩了三四个(探春、贾兰),满破着每人花上一万银子;环哥
娶亲有限,花上三千两银子,不拘那里省一抿子也就勾了。老太太事
出来,一应都是全了的……" 又庆幸探春能干:" 我正愁没个膀背,
虽有个宝玉,他又不是这里头的货,总收伏了他也不中用;大奶奶是
个佛爷,也不中用;二姑娘更不中用,亦且不是这屋里的人。四姑娘
小呢,兰小子更小,环哥儿更是个燎了毛的小冻猫子……" (各本同)
迎春是贾赦之女," 不是这屋里的人" ,显然" 这屋里" 指荣府
二房。惜春是宁府的人,怎么倒算进去?此外举出的人全都是贾政的
子女媳妇孙子。
贾政这一支男婚女嫁,除了宝玉有贾母出钱之外,凤姐歧视贾环,
他娶亲只预备花三千两,此外" 剩下三四个" ,每人一万两。去掉宝
玉贾环,只剩下探春贾兰二人,至多只能说" 两三个" ," 三四个"
显然把惜春算了进去。
两次把惜春视为贾政的女儿,可知惜春本来是贾政幼女,也许是
周姨娘生的。今本惜春是贾珍之妹,是后改的,在将" 风月宝鉴" 收
入此书的时候。有了秦可卿与二尤,才有贾珍尤氏贾蓉,有宁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