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们本都是心性聪敏的,又有宝钗、探春等细密周全,不过半日工夫,便议定了这事。宝玉想起一件,还与黛玉道:“明儿也请瑞哥儿过来,他如今诗词竟也有些模样儿了。”
这般欢欢喜喜议定了,又说与贾母,自然博了个好彩头,当即便定了饮宴。
及等重阳,各人登高望远,又与贾母祝寿,又是诗词酬唱,也是尽情顽了一日,彼此尽兴,且不消细说。
谁知这重阳一过,翌日清晨,忽得又门子辗转报信来,道是外头有个俊俏和尚,说是有贾宝玉年前所丢的玉石。
贾母、王夫人等听说,都是吃惊不小,忙命人将他请进来。
第300章山崩
及等见了面,贾母并王夫人等却是大惊,这和尚何等眼熟,竟与宝玉生得一般模样儿。
贾母忙问道:“小师傅原系何处人士?我观你这相貌,竟与老身的小孙儿极肖似,未必不是俗世亲戚。”
那小和尚双手合十,念了一声佛号,便含笑道:“老夫人慧眼,小僧俗家姓甄,小名宝玉,原与贵府有些亲故,是以得了这一块玉,便知原委,特特登门相送,也是全了旧日俗世一点缘法。”
说罢,他从袖中取出一物,双手托与贾母。
这物五色晶莹,镌有字迹,却不是旁个,正是贾宝玉旧日胞衣里所含的玉石。
贾母并王夫人见惯了这东西,一眼便认出是真,又想着小和尚所言,忙一面使人取来玉石收好,一面又上前端详细看,不觉都落了两行泪:“好孩子,你怎么落到这个田地了?”
当下里,她们便拉着这甄宝玉坐下,一面又诉旧日与甄家种种世交情谊,一面又记起旧日甄家还寄了些东西在这里,后面又有他家三姑娘等事,不免尽情尽意,着力挽留,又着人说与贾政等处,道是如此。
那甄家素与贾家亲厚,又是积年的世交,自然也有尽力帮衬的心意。
只是甄宝玉却执意不肯:“如今小僧已是了却尘缘,不过游行四方罢了,并无旁样心思。二来,究竟俗家有些缘故,本系有罪抄检,再要与贵府攀扯,也是多有妨碍的。却不如就此了断,各自安好为上。”
他这么言语,贾母看他形容,想他也是富贵锦绣堆里养出的娇贵公子,现今却这么模样。只怕甄家经历抄检还罢了,其后又有流民为匪,作乱金陵,说不得家财散尽,至亲亡故,如此万念俱灰之下,方才有这么个结果。
因他与贾宝玉同名,又生得如此肖似,连着脾气性情皆有所通的。
贾母细细想来,也不知怎么的,忽而有些心惊肉跳起来,仿佛想到了什么,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怔怔停了半日,忽记起现还在待客,忙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