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排行不上不下、母家还是朝臣防范的重点对象的皇子,李嗣一被封为夏王之后,更是站在了风口浪尖上。
朝中皆说他荣宠太过,只是李隆基前头的几个皇子都有年幼封王的先例,纵然李隆基后头出生的子嗣里李嗣一是头一份儿,他们也不能指责太过。
为一小儿封王之事触怒天子,这才叫得不偿失,
李嗣一:我还是个孩子啊,朝堂诸公你们这样真的好吗?
李嗣一年岁未足,依然和母妃住在一起,而他的那些阿飘祖宗们在宫中不能离他超过五尺,对外头的消息自然不是那么精通,不过他们主要的作用不是到处搜集情报,而是以帝王的眼光告诉他事件背后蕴含的深意。
这日李隆基下朝后便来到武婕妤的居所,逗弄了一会儿小儿子,又问了问李嗣一近日学了什么——李嗣一还未正式出阁读书,因此不算几位先帝们的教导的内容的话,他每日学习的只是一鳞半爪而已——听得他又背了不少《开蒙要训》与《千字文》的内容,又是一番夸奖不提。
这些内容按理说都是李嗣一正式开蒙后才要学的内容,只是他早慧,身边又跟着这么些祖宗,本身也是不喜玩乐的性子,便静下心来学习。
李隆基才与他们说了没多久的话,便见他最宠幸的宦官高力士亲自进门,耳语了几句——武婕妤乖觉得很,况且自则天皇帝托梦后,她便意识到,若是她的子女尽数夭亡,纵是她斗败了一切敌人,又能如何?且三郎正式年富力强的时候,她可不着急做这个恶人,因此每次有人将消息报给李隆基的时候,她便避退一旁,后来李隆基说了几次她依然不改,便让人改成了与他耳语汇报消息。而李隆基嘴上不说,心中却对武婕妤更加满意——听罢,李隆基变了脸色:“一个个的,都不让朕省心!”
武婕妤只在一旁劝他息怒,却不敢问明详细,这难免有逾矩、干涉朝政之嫌,反正她不主动问,若是可以说的,李隆基也会告诉她,何必留个坏印象呢?
李嗣一也在边上着急地说着“耶耶不要动怒,不要因为别人气坏了自己的身子”。
李隆基镇定了一点儿之后,便说起了自己动怒的原因:“他们一个个都当朕是好拿捏的,竟在那捣鼓起将九郎过继给孝敬皇帝的事情来了!”
不用周围的先帝们解释,李嗣一就知道,李隆基这回的怒气不小,没看他的自称都变成了“朕”吗?平时在他和阿姨——是的,武婕妤是个果断的女人,在李嗣一能说话之后,她教他叫自己都是用的称呼庶母的方式,这一点在得到边上则天皇帝点赞的同时,还收获了李隆基的心疼——的面前,他可从来不用这个自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