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王者败北(1 / 2)

苍狼(下) 森村诚一 3695 字 10个月前

“日本建国以来最大的劫难,因为天佑神助而躲过,但是此后恐怕……”时宗心中明白。

同时,他也认为这是上天赐给他的一次巩固幕府政权的绝好机会。幕府的实权虽然掌握在执政的手中,但是名义上,将军才是幕府的最高统治者。

从京都招来的宗尊亲王在位十四年,逐渐培养了一股势力,这让时宗颇不高兴。

废了宗尊亲王,将大权集中在自己手中的时宗,试图以蒙古来袭为契机,巩固自己的权力。

时宗听到北九州防卫军的报告,看到了日本军的弊端。在与蒙古军作战的时候,日本军几乎是一盘散沙。

迎击蒙古第一次远征军的,主要是较独立的北九州奈族。他们世代都是地方豪族,不服从总将命令,各自为阵,导致兵力分散。

镰仓幕府的九州守将主要居住在关东,不在九州当地。如果当时九州的守将是在镰仓直属的御家人的指挥下作战,说不定会将损失降低到最少。

日本面临着迄今为止最大的国难,时宗感到了身上的重担。如果自己判断失误,日本将会亡国。高丽已经成为蒙古的属国,与亡国无异。在高丽,上至国王,下至百姓,都被迫剃去头发,制度、礼仪、风俗和习惯都被强制改变。

一想到自己被迫剃头并穿上蒙古服装的情景,时宗就觉得非常屈辱。

“自神武天皇开国以来已历两千余年,岂能让日本在我这一代被贼寇侵犯。第一次是神明护佑我们击退了敌军,如果他们还敢来,我们就用自己的力量把他们击退。”

时宗态度强硬。

他开始修正防卫的缺陷,并调整九州、山阴、山阳甚至北陆道的任官,巩固自己的权力。大部分新的守将都是北条家的人。

当然,被更换下来的旧将也有反抗,但是时宗的态度却非常坚决。

“不顾国家大难,只顾自己的地位和私利,实乃不忠。”

时宗把元人来袭当成了加强自己权力和巩固边防的一个绝好契机。为了可以动员更多兵力,时宗让寺院和神社负责自卫,并向朝廷要来了对寺院和豪门私领的武士的征兵权。

另外,他还下令在博多沿岸一带筑一种易守难攻的堡垒,堡垒高两米,宽三米,面朝大海。他还常设卫队,加强防卫。

如此时宗还不满意,在一二七五年十二月,他对少二经资下令道:“贼宼的基地在高丽。我们不能坐等贼寇来袭,而应先发制人。召集所有兵船水手。”他又令中部和九州的各守将出兵。

但是,联署北条义政和政所执事二阶堂行纲等重臣坚决反对出征高丽。

“蒙古来袭之后未及一年,我方国力疲弊,实在不是出兵海外的时候。如果现在动员出兵,定会导致国力衰微,人心离散。而且即便我方出兵讨伐高丽,也无法阻止贼寇来袭。高丽不过是贼寇的桥头堡,我们消灭它,不会对贼宼产生什么影响,反而会刺激贼寇,使其提前来攻打日本。我们应该自重,争取准备时间,加强国力,巩固边防。请大人三思。”

时宗无奈,只得作罢。

远征日本失败的消息很快传到忽必烈耳中。原本坚信这次远征一定会取得胜利的忽必烈非常吃惊。

这次远征动用兵力总数三万三千,包括水夫在内则有四万,有一万三千五百人没有回来,即便是回来的人,也都满身疮痍,兵船也都遭到了破坏,实在是惨不忍睹。

声称失败是因为遭遇暴风雨,忽必烈没什么话好说。但他听完报告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小瞧了日本。

远征军于十二月二十八日回到了高丽国都开京。次年一月,忻都、洪茶丘和刘复亨等回到了大元,将此次的战况报告给了忽必烈。忽必烈听完忻都的报告之后,犒劳了远征的将士。

“卿等并非败给了日本,而是败给了暴风雨。对于卿等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朕已经满足。厚葬战死的将士,厚遇他们的遗族。负伤者要好好给他们治疗。”

同时,忽必烈决定再次发动远征。

一二七五年,元夺取了建康,逼近宋的都城临安。

现在,南宋已成口中之肉,因此忽必烈没有必要担心宋会和日本联手了。

忽必烈心里清楚,第一次远征,蒙古输给了日本。

在此之前对西方的作战中,虽然也曾遭遇过花剌子模的札兰丁这样的英雄,也失败过,但是不过是局部战役,从来没有遭受过这种全局性的失败。

蒙古不败的神话在日本被击破了。忽必烈因此遭受的屈辱和打击是巨大的。

一二七五年二月九日,忽必烈命礼部侍郎杜世忠和兵部郎中何文著出使日本。

元的使者经由高丽,于四月十五日到达了长门的室津。上次的使者潘阜只到了太宰府便回去了,这次为了不重蹈其覆辙,决定过太宰府不停,直接到日本的权力中心与他们面谈。

元使者一行被护送到镰仓。此时,时宗正在加强北九州的海防,打算攻打高丽。元的使者来得不是时候。

“没必要跟他们啰唆。要是他们来道歉也就罢了,竟然不知羞耻来要朝贡。拉出去,斩了!”时宗下令。

“如果斩掉元使,将没有交涉的余地,不如与上次一样,不给他们答复,让他们回去好了,”在场的重臣忙劝阻。

“杀不杀元的使节,理不理他们,该来的还是会来。”

时宗不顾重臣反对,斩掉来使,表明了自己的决心。

忽必烈大概已经预料到使者的命运。他在派出使节的同时,已经命高丽造战舰和兵器,准备发起第二次远征。

第一次远征日本,高丽已经疲惫不堪。高丽国王派金方庆为使者前往元都,诉说了朝廷的窘况,请求不要发起第二次远征。

此时呈给忽必烈的奏文中,是这样陈述高丽惨状的:“……军国之需,敛于贫民,至于罄其斗升,已有采木实草叶为食者。民之凋敝莫甚于此……若复举事于日本,则其战舰兵粮实非小邦所能支也……”

在第一次远征日本的时候坚持主张攻到太宰府、斩草除根的金方庆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但是,忽必烈完全没有理会高丽的哀诉。

一二七六年,蒙古攻陷南宋的都城临安。一二七九年二月,南宋的残余势力在广州湾头的崖山抱着小皇子沉海自尽,南宋完全灭亡。忽必烈最终完全统一了中国,将目标对准了日本。

南宋灭亡之后的蒙古对日本的远征,和第一次远征完全不同。现在的蒙古大帝国,已经延伸到大陆的东西南北,日本成为隔海相望的唯一目标。

在宋灭亡之前,蒙古的最初目标是想与日本结成盟友,防止其与南宋联手。但是,现在蒙古已经将战争目标锁定日本。更何况,日本军曾经让第一次远征的蒙古军吃尽了苦头,是不可饶恕的敌人。

“朕在位期间,一定要完成祖父所说直到天涯海角的遗愿,现在我们终于要实现了。还剩下最后一个国家,不将其征服,就无法完成祖汗的遗愿。”忽必烈宣布。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远征日本是蒙古大帝国以及忽必烈的最后一件大事。

忽必烈吸收了南宋的海军,增加了不擅长海战的蒙古军的自信。

中日两国的交流源远流长,亡宋积累了很多关于日本的信息。忽必烈让宋国的降将担任征服日本的随军谋士。

一二八〇年,忽必烈开始了远征日本的准备。高丽重新建造了九百艘战舰,亡宋境内四省也建造了六百艘战舰。

这一年的八月末,忽必烈召集忻都、洪茶丘、南宋降将范文虎和高丽王等人,讨论对日作战。

在第一次远征日本六年之后,最终决定再次征伐。

此次远征除了要完成成吉思汗的遗训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目的。

元征服了南宋之后,对如何处理南宋的四十万降军感到非常棘手。国内没有了战争,将士们也没有了用武之地,坐视不理的话,会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忽必烈希望通过这次远征,消耗掉他们。他还想把他们转移到日本。忽必烈对以亡宋军为主力的江南军下令:“准备大量的农具、家畜、谷物、锅、釜、家具等各种生活用品。”

一二八一年一月,忽必烈下达了远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