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风雪天气下的影响(1 / 2)

🎁美女直播

第150章风雪天气下的影响

“传令,忠勇军主将贺锦,李岩继续喊话,采取攻心之战。”

“忠武军各营人马,分兵围堵东西北三门,从现在起,我要一只飞鸟,都不得进出郑州城。”

“火器营,火炮营在南门外摆开阵势,轮番对城头展开佯攻。”

郑州城可不是中牟这样的县城,作为州城,又是一座战略要地。

郑州城东西周长达到二十六里,南北也有十五里,城中拥有十万百姓。

城墙高达三丈,城门都是精铁打造的闸门。

城外还有护城河,这样的坚城,强攻的后果,必然会损失惨重。

但若不拿下城池,就无法继续推进。

好在韩烈并没有时间限制,既然郑州一时难以攻破,他也不着急。

眼下正值隆冬时节,天寒地冻,只要围困住城池,用不了多久,城中必须缺粮。

到时候,这帮叛军,即便不降,也必然只能突围,亦或者困死城中活活饿死。

洛阳方面虽然有叛军驻扎,但根据韩烈所掌握到情报,不过三万人马。

现在他手握六万多人马,叛军三万人马要是敢来,他可是求之不得。

正好一举歼灭他们,也省的攻城,这般费时费力。

至于长安方向的李自成主力,韩烈倒是不担心。

根据历史时间来判断,李自成拿下关中之中,将会迅速挥师北上延绥,固原,同时向山西方向进攻。

到崇祯十七年正月,李自成的大军就会全面进入山西,一举攻下太原,大同,保定,宣府等重镇。

也就是说,韩烈只要率军没有打下潼关,李自成估计都不会重视他,也不会改变攻打燕京的战略部署。

十一月初六傍晚时分,郑州上空开始下起了大雪。

这场大雪一下就是三天,纷纷扬扬的大雪,几乎覆盖了黄河两岸。

不单单洛阳,郑州,开封等地遭遇大雪的冰霜袭击,黄河北岸的怀庆府,以及山西行省的平阳府,泽州府,都遭到大雪袭击。

气温骤降至零下二十度,这样的极端天气,在明末的小冰河时期,并不是罕见的气候。

从明末万历中期开始,一直到大明灭亡,长达五十年的时间内,大明遭遇了数百年难遇的极端天气。

那就是冰寒与旱灾,而这就是所谓的天灾。

也是大明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知道李自成,张献忠这些流民为什么要造反?

难道他们一开始就像当皇帝?

还是他们吃饱了撑得?

答案显然不是,他们是被逼的,因为吃不饱肚子,眼看活不下去,才走上了造反的道路。

那么他们为什么吃不饱肚子呢?

是因为他们好吃懒惰吗?

答案依旧不是,出身陕北的李自成,早年做过西北的驿卒,后来因为遭到裁撤,才回到老家米脂耕种为生。

可是在他回到家乡前,陕北便发生了连年的干旱,百姓几乎颗粒无收。

在这样的天灾面前,由于朝廷处置不当,地方官吏的贪污腐败,还变相盘剥压寨百姓。

没了活路的李自成,只得带着侄子李过,以及一帮穷苦百姓,加入了第一代闯王高迎祥的造反队伍。

这也是农民起义军的由来。

虽然对于大明朝廷来说,这些流民造反是叛贼,但在史书之上,李自成的形象无疑是正面的。

他带领穷苦大众,反抗腐败的王朝,让百姓能够活下去,这显然是正义之举。

即便是最好失败了,甚至因为他攻破燕京,灭亡了明王朝,引得建奴鞑子入关,致使满清奴役华夏百姓三百年。

但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依旧是历史上,反抗封建王朝专治压迫的一次壮举。

此刻的郑州城外,面对大雪封路,气温骤降,韩烈帐下的兵马,也都退回到营寨之内避寒。

好在韩烈手中有稳定的后勤补给线。

通过黄河水路,马宁,陈万鼎,周明鉴率领的卫所兵马,以及民夫队伍,源源不断的把柴火,煤炭等取暖物资,送到了前线。

尤其是棉衣布甲,更是在出征前夕,明军将士就装备齐了。

为了保暖,护腿,棉鞋,皮革靴,棉手套也都分发到了每一个士卒手中。

可即便如此,在这样的极端天气之中,依旧有部分士卒冻伤。

“侯爷,这天气实在太冷了,大雪也不知道何时会停下来,要不撤回中牟城,待大雪过后再做打算吧?”

面对这样的极端天气,忠武军副将王希贤,忠勇军副将贺锦,包括罗平安,崔定国等人,都陆续劝谏韩烈撤退。

身披锦袍,坐在炭火炉前的韩烈,却是不为所动。

双手捧着热气腾腾的茶水杯,韩烈正色的说道。

“风霜雨雪,这都是自然现象,难道因为一点苦难,就要放弃吗?”

“如果现在撤退,我们之前七八天的围城举动,岂不是功亏一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