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崇祯的后手,动身南下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一日,一大早上,保定的塘报,六百里加急送达了乾清宫。
“陛下,保定总督李建泰降贼,巡抚徐标,知府何复,总兵马岱等人殉国。”
一大清早的,崇祯正在乾清宫,准备为太子,定王,永王,长平公主等人送行。
咋一听到王承恩送上来的军报。
崇祯脸上的笑容,也不由戛然而止。
“朕知道了,着内阁追谥徐标等人吧,李建泰辜负朕意,定为叛贼……”
有些意兴阑珊的崇祯,现在心中已经充满失望之情。
这三天来,京城勋贵集团,文武百官,争相买船票,准备南下的消息,他已经尽数知道。
韩烈第一天就给户部,解送了两百万两银子。
虽然在三月八日当晚,他就让兵部和户部,调派了一百二十万两银子前往辽东。
诏令蓟辽总督王永吉,辽东巡抚黎玉田,调令山海关总兵吴三桂,辽东总兵马科等人入京勤王。
但这些人能不能及时赶到,崇祯这个时候,也并不抱希望。
如果这笔银子,在一个月前筹备齐了,事情也许就不会这么糟糕。
可惜这一切都怪自已,太过心慈手软,听信了那帮奸猾的官吏的鬼话。
他是万万没有想到,他信任的文武百官,一个个在他面前清廉正直,口口声声喊着忠诚,愿为他肝脑涂地的官吏们。
私底下个个都是贪官污吏,却在自已面前装穷。
敢情自已这个皇帝才是真穷,满朝文武都是假穷呢。
“王大伴,让大将军上前,朕有旨意给他。”
想起年前李建泰在廷前会议上,慷慨激昂陈词,要誓死报国的言语,再想到这位自已视作股肱的臣子。
数月时间,耗费了朝廷最后一笔钱粮,足足三百万两银子,一百万石粮草。
结果御敌不成,堂堂内阁大学士,督师竟然投降了闯贼。
崇祯的心头便在滴血,充满了背叛的愤恨。
若不是李建泰的无能,他何至于沦落到今日的地步。
当初他要是听从蒋德璟的话,让张国维出任保定总督,也许局面就会完全不同。
要不是李建泰把朝廷积累的最后一笔钱粮给带走了。
何至于辽东各镇欠饷三月,导致各镇人马,迟迟不可能开拔。
“李建泰此贼,万死不足以赎其罪啊。”
一脸悲愤的崇祯,充满了懊悔之色。
蒋德璟,黄景昉年底前被罢黜,正月的时候已经南下,被他责令返回老家。
张国维也被他调任南直隶总督,前往南京负责平叛事宜。
现在满朝文武大臣,他谁都不再相信。
陈演,魏藻德,朱纯臣,徐允祯这帮人,私下里竟然统统交了钱,买了南下的船票。
这帮人要么是内阁大学士,要么是勋贵国公,国难之际,这帮人不思报国,却争相逃跑。
这如何不让崇祯哀莫大于心死。
现在的他唯一的念头,就是拉着这些人跟他陪葬。
免得这帮人南下,留在太子身边成为祸害。
大明亡了,可他相信太子要是在南京登基,有韩烈在,有刘文炳,巩永固这些忠臣在。
大明即便无法中兴,但也定可以延续南宋一半的国祚。
“微臣叩见陛下。”
宫门口的韩烈,接到司礼监太监的传达的旨意,一路匆匆来到乾清宫大殿。
“庆之,免礼起身吧。”
崇祯这会已经收拾好心情,面无表情的他,布满血丝的双眼,透着一股阴冷的看着韩烈。
“韩烈,听朕口谕。”
一身甲胄在身的韩烈,赶忙躬身应道。
“臣恭请圣安。”
“镇国大将军韩烈听旨,凡是京中私自购买船票南下官吏,一律不准出城,如有违抗,以抗旨处置。”
“微臣领旨。”韩烈心头一震,还是躬身回道。
“陛下,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虽然接下旨意,但韩烈还是有一句话不吐不快。
“讲!”崇祯这会在隐忍着情绪,但此刻的他,就像一头疯狂饿狼,随时会爆发出嗜血的一面。
“内阁首辅陈阁老,京营提督定国公,成国公等人,都私自买了船票。”
“如今这些人手中都掌握了兵权,如若现在就阻拦他们出城,他们势必会狗急跳墙。”
“微臣建议让他们出城,待到达北通州之时,微臣在宣读陛下旨意,责令他们回城。”
“到那时他们人财两空,在想要作乱,也无能为力。”
韩烈本来就没有打算带这些人南下,他的目的不过是压榨钱财。
如今既然皇帝有旨意,这不正好遂了自已心意。
“就依你之见。”崇祯深深的看了眼韩烈,表情严厉的盯着韩烈说道。
“韩爱卿,希望你不会辜负朕的信任,好好辅佐太子……”
崇祯的话没有说绝,但韩烈却懂得他的意思。
“下去忙去吧。”
“微臣告退。”韩烈恭敬的一拜,随即退出了宫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