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韩烈封官挂印而退
在韩烈的提议下,路振飞担任凤阳,漕运二镇总督的任命,得以顺利完成。
但凤阳总兵,护漕总兵人选上,却迟迟没有落实。
尤其是韩烈提议罢免山东总督,改任孙传庭担任巡抚,刘汉儒调任南都的事情。
更是石沉大海。
这样一来,导致韩烈在山东布防的事情,迟迟无法推行。
孙传庭只能以临清关兵备道的身份,率领新编的两万天雄军,屯驻在东平州安顿。
韩烈原本的布防,是让孙传庭担任山东巡抚,全权负责山东军政事务。
调任张凤翔和刘汉儒如南都,同时任命黄得功为山东提督,负责临清关和东昌府的军务。
马宁继续担任山东都司总兵,统率山东都司营的两万人马,与孙传庭的天雄军合并为一军。
再整合沂州,兰陵,济州守备营,归属天雄军治下。
这样山东的兵马,可以扩编为七万余人,形成孙传庭为统帅,黄得功为大将,全面负责山东防务。
但因为韩烈的推荐,并太子朱慈烺以登基之后,再兴商议为由给压了下来。
同时,韩烈推荐李岩以忠勇军总兵,出任护漕总兵,王希贤以忠武军总兵,出任凤阳总兵,杨衍以忠义军总兵,出任安庆总兵。
神机军,神武军为南都禁卫军,骑兵营屯驻浦口的布防提议。
也尽数被否定,包括陈子龙出任操江水师提督一职,夏允彝出任操江御史的实职,也尽数被罢免。
五月十日,当韩烈跟随车驾抵达南都之时。
接到太子府发布的教令时,饶是心胸宽阔的韩烈,也忍不住面露出了怒容。
“好,好一个卸磨杀驴,既然他要作死,那老子就成全他。”
愤慨的韩烈,拍案而起,沉声对左右贾开宗,徐作霖,李之芳,刘楗四人道。
“贾参军,你立即写一封辞呈,递上去。”
“本候辞去大将军,山东提督,太子少保等一切职务,请太子另选贤能。”
“徐参军,你去一趟安庆府,传我命令,让杨衍率军撤回徐州待命。”
“李参军,你先去淮安,再去凤阳,传令李岩,王希贤率部撤回徐州。”
“刘参军,你传我命令,神机军,神武军,中军骑兵营渡江北上,随我撤往徐州。”
“是,大将军。”贾开宗和徐作霖一愣,转而惊喜的应道。
李之芳和刘楗迟疑之下,也还是躬身领命而退。
“李牟,陈长林,收拾行李,准备离开南都。”
在贾开宗书写辞呈之际,韩烈吩咐一声,站到窗前的他,看了眼居住的驿馆,脸上无喜无悲。
这大明朝廷,他已经尽力了,说实在谁坐天下,他还真不在乎。
只要不是建奴鞑子坐天下,无论是李自成,还是张献忠,他都能够接受。
如今京师陷落,天下纷乱,太子朱慈烺年少,韩烈虽然有匡扶天下之心。
但也绝对不会任人拿捏,更不会为他人坐嫁衣裳。
同样,韩烈也绝对不会像司马家那般,做出“洛水背盟”“当街弑杀天子”这样的遗臭万年之事。
眼下他手中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人有人,而且他韩烈如今只有二十多岁。
他只需要徐徐图之,无论局势如何变幻,只要他掌握钱财,粮食,人丁,他有的是机会翻盘。
如今天下之人,谁不知道他千里护送崇祯皇帝灵柩下江南。
冒死为太子开辟南下道路。
揭穿马士英,福王朱由崧篡位阴谋,这一桩桩,一件件事情,足以彰显他的仁义名声。
天下谁人不知道他韩烈是忠臣?
现在被迫辞职离京,看似失去了一切,可却赢得天下人的同情。
韩烈这招就叫以退为进。
反之,他现在要是仗着手中兵权,威逼太子,要挟群臣,为自已加官进爵,天下人必然对他口诛笔伐。
转而同情太子朱慈烺,把他视作董卓,朱温之流。
故而,韩烈递交辞呈,并不是他害怕,也不是懦弱,而是为了“养望”。
何谓“养望”呢?
简单的说法,就是通过隐居避世,来蓄养自已的名声。
复杂的说法,就是通过某种策略,来培养自已的名声和影响力,从而在特定的时间点,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关中良相唯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
历史上前秦的丞相王猛,东晋的谢安,就是通过前期的“养望”,厚积薄发,成为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
韩烈这几年崛起的太快,而且他又是武举人入仕,也就是属于武夫序列。
在大明朝重文轻武的局面下,他这个武夫在士大夫,以及文官眼中,也就是一个丘八。
无论是名望还是名气,其实都不高。
现在大家敬畏的他原因,不过是因为他手中的兵权,要是他真被剥夺了兵权,那么他在那些文人士大夫眼中,自然也就什么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