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三言二拍低调成婚(1 / 2)

🎁美女直播

第244章三言二拍,低调成婚

“一家人不必客气,既然你喊我小姨,哪有什么打扰呢?”

被韩烈一声小姨叫的心情愉悦的商景徽,一脸高兴的连忙招呼道。

“坐下说话,我去给你们沏茶。”

“庆之哥哥你坐,我去给小姨帮忙。”祁德琼找了个借口,跟着走出了房间。

很显然这丫头有悄悄话要说。

韩烈点点头,坐在桌前的他,随手拿起桌上刚才商景徽看的书,看了眼封面才发现这书,竟然是最早雕刻版的《警世通言》。

这书的作者叫冯梦龙,这个名字在这个时代,并没有多少名气。

就跟他的写的这本警世通言一样,也就是在江南民间有些传播。

但在后世这本警世通言,与冯梦龙所著的另外两本书,合称为三言二拍。

冯梦龙与三言二拍的名字,在后世这才真正算得上是声名大噪。

而警世通言这部书,大体来说,应该分类与鬼怪爱情,民情传说类的小说情节。

其中后世大名鼎鼎的《白蛇传》,就是出自与这部书中。

“冯梦龙一生追求科举功名,到六十岁才取得一个贡生名额,如今也已经是古稀之年了吧。”

冯梦龙的人生轨迹,韩烈倒是记忆深刻。

说起来他前世的记忆之中,像曾樱,祁彪佳这样的明末巡抚,他记忆反而模糊。

但那些留下著作的人物,他却是耳熟能详。

比如毕懋康,毕懋良兄弟,作为火器专家的二毕,这几年一直在微山湖岛上隐居。

被韩烈保护安置的妥妥当当,舒舒服服。

再比如宋应星,汤若望这两人。

汤若望在京师陷落前,被韩烈点名加入南下名单,虽然韩烈没有来得及拉拢安排此人。

但现在汤若望在南都工部,担任着六品主事。

其次是宋应星,他此前是亳州知州。

卜从善占领亳州时,宋应星不为其用,被抓捕关押在亳州大牢。

韩烈收复亳州后,宋应星得到释放,但在韩烈邀请他入大将军府时,被他婉拒,返回了江西老家。

韩烈想着今后还有机会,倒也没有强求他留下。

说起这些明末的科学人物,也是看到冯梦龙的著作,让韩烈有感而发。

商景徽手中之所以有这本原装版警世通言,主要原因是冯梦龙与祁彪佳有几分私交。

原因是十年前,冯梦龙在丹徒担任训导期间,政绩突出,受到时任常熟巡按的祁彪佳举荐。

训导相当于教育局领导工作,从而使得冯梦龙得到升迁,不久出任为福建寿宁知县。

在知县任上冯梦龙尽职尽责干满四年,因为为人耿直,在当地得罪不少人。

因此,虽有政绩,却饱受打压,难以升迁。

为此在崇祯十一年,也就是1638年后,冯梦龙任期满后,辞官回到故里,开始潜心打磨著作。

而那些年里,祁彪佳的生活也不好过,先是父亲去世,后来母亲年迈去世。

他在家为父守孝,赡养老母,直到母亲去世之后,他在守孝期满,也就是崇祯十五年才回到京师选官。

值得一提的是,在古代守孝是每个官吏,都迈不过去的一道坎。

有的人运气好,父母一直健康长寿,有的早逝,从而避免了三年守孝,能够一直扶摇直上。

也有人运气不好,十年之内父母接连去世,守孝下来就得五六年时间,从而仕途戛然而止。

祁彪佳就是后一种,十年为官,六年在守孝,一年在尽孝。

可即便如此,他凭借过人的才华,以及孝道之名,数年之间,累迁至三品官身。

而这本原本警世通言,就是冯梦龙在祁彪佳出任山东布政使期间,派人送给祁彪佳雅正的。

对于这类民间小说,祁彪佳没有瞧不起,但也不可能有精力去修正。

所以这类书,自然就流落到了家眷手中。

其中商景徽和祁德琼,就特别喜欢这书。

值得一提的是,时年已经七十岁的冯梦龙,在历史上弘光被俘,南明灭亡之后,携家带口,变卖家产。

毅然加入到了监国鲁王朱以派帐下,为抗清大业奔波,联络有志之士,积极参与抗清,直至七十三岁生命的尽头。

如果说一个人的生命有尽头,那他的精神,显然是没有尽头的。

冯梦龙青年时代,曾师从过熊廷弼,致力科举数十年,直到六十岁才获得一个贡生名额。

就是考了一辈子的老秀才,获得殊荣。

相当于一个候补举人名额,从而有了出仕的资格。

并开始在丹徒担任训导,相当于教育局领导职务。

可就是这么一个挣扎在社会下层的士人,他对于大明王朝,对于这个国家,始终忠心耿耿,矢志不渝。

不但著作了三言二拍这样的名著,也为这个民族遗留下了宝贵的文学作品,以及抵抗侵略的不屈精神。

前世的时候,韩烈是看过三言二拍这部名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