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而占领巴蜀,湖广,然后一举南征,覆灭南明政权。
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可能是朋友。
为此,在兖州出发前,韩烈便派了李牟,与兖州人范淑泰,前往长安见李自成,商讨应对建奴进攻之事。
范淑泰是兖州本地人,崇祯元年进士,曾担任过工科和吏科给事中,浙江乡试主考等职。
李牟是韩烈亲卫营指挥使,又曾在李自成帐下效力过。
范淑泰之前在兖州府守孝,暂时属于白身,韩烈授予了他大将军参军府主薄一职。
让他和李牟前往长安,与李自成联络,商讨应对建奴事宜,自然是符合朝廷利益。
当然,这事韩烈也给徐州的史可法汇报过,并取得他的同意。
史可法在回复韩烈的时,也表示会向朝廷上书,支持联冦平虏的政策。
在韩烈的严令下,十二月三日上午,济南攻城战正式打响。
寒雾还未散尽,随着东门外忠武军营地鼓声响起。
柏永馥,虞绍勋二将,率领的一万二千人马,排列成严密的队形,朝着济南东门城墙外,徐徐开进。
紧随其后的则是后军营参将杨彪,率领的火炮和火枪大队。
五十门红夷大炮,在一千名士兵,马匹的运载下,进入土堆堆砌的发射炮台。
这些红夷大炮,都是十二磅的滑膛炮,经过改良之后,炮管采取的是铁管,重量在一千斤上下。
炮管长度也比朝廷制造的更短,只有两米五左右。
无论是炮身重量还是炮管长度,都得到不小的改良。
虽然依旧是前装滑膛炮,但炮弹也改成了圆锥炮弹。
这样的圆锥形状炮弹,想比圆形炮弹更容易装填,弹药威力伟大,射速也更快。
既有破甲弹,也有爆破弹,爆炸威力可达三米范围。
同时,炮身可以拆卸,也可以用马车运输,从而解决了移动不方便的弊端。
眼下,韩烈的各军之中,都装备了二十门红夷大炮,一百门臼炮。
而原来的火炮营,现在的神武军,更是配备了一百门红夷大炮,五百门臼炮。
比如神机军中,就装备了五十门红夷大炮,二百门臼炮。
事实证明,这些火炮,在两军对垒之前,事先做好准备,火炮就能发挥最大威力。
还有就是像眼前的攻城战,攻击既定目标的情况下,火炮的威力,绝对是大杀器。
但是要两军遭遇的野战情况下,炮台来不及架设和校准,不但无法发挥威力,还会成为拖累。
这就是凡事有利有弊吧。
此刻,济南四门外,韩烈率领的各军,多达二百门红夷大炮,就像一个个巨大的黑洞般,瞄准了济南四门城墙。
其中虽然大部分是十二磅的轻型滑膛炮,但也有二十门十八磅的中型滑膛炮,还有十门二十四磅的重型滑膛炮。
虽然这个时代的火炮,无论是轻型还是重型,对于坚固的城墙,都很难直接造成大面积轰塌的效果。
但是几百门火炮同时发射的威力,以及震慑效果,显然十分壮观。
南门外神武军炮兵阵地上,随着晨雾刚刚散去,一轮寒阳若隐若现照耀下。
一身银盔白袍的韩烈,双目看着南门城墙上,人头攒动的建奴人马,以及一面面建奴旗帜,高举手中长枪,遥指着城头沉声下令道。
“传我命令,炮台准备,十发齐射!”
“大将军有令,炮台准备,十发齐射!”
随着韩烈的一声令下,传令的旗手,快马第一时间把军令,一遍遍的传达了下去。
“轰!轰!轰!”
刹那之间,一颗颗冒着火星黑烟的炮弹,划过天际,犹如流星火雨般落在了城墙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