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洪承畴论天下大势
“护军统领博尔辉,顾纳岱为前军,各率一万人马,攻取曹州。”
“张存仁,赵福星两翼出击,各率一万人马,攻占定陶,巨野,扫除大军前进道路。”
“其余诸将集合人马,随本王跟进,长驱直入,先取兖州,占领济州。”
“大军出征,寸草不生,所过之处,一律烧杀殆尽,不留活口,以免阻碍我军速度。”
面色红润,长相俊朗的多铎,说出的话却如寒冰一般寒彻人心。
“喳!”
堂下一众金国将领,齐声叩头应道。
郑州知州衙门,现今的河南巡抚衙门驻地。
洪承畴,谭泰,宁古里三人这会正品着茶,一脸轻松的商讨着前线的战事。
“洪大人,最新消息,英亲王(阿济格)率领的十万大军,已经攻占襄阳。”
“流寇李自成退往武昌,此人何至于半年时间,从鼎盛走上了穷途末路呢?”
一脸谦虚的宁古里,好奇的向洪承畴请教道。
宁古里是女真人,满语翻译的汉名又叫宁古理,宁古哩等。
他是满洲正蓝旗人,出自女真托和洛氏,属于正宗的八旗子弟,不过他的部族早年曾经对抗过努尔哈赤,从而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少年时代的宁古里,生活贫苦,做过马奴,但他勤奋好学,曾考中金国乡试举人,从而进入官场。
从吏部小吏一路做到主事,启心郎,历史上此人曾官至满清户部尚书。
“李自成的兴盛,是因为他迎合了底层百姓。”
“他的败亡,是彻底得罪了士大夫。”
洪承畴抿了口茶,淡淡的说道:“天下汹汹,百姓犹如枯草,星星之火便可燎原。”
“然这个天下,终究还是士大夫的天下,老百姓既是枯草,任人践踏,但也是水,能够载舟,也能覆舟。”
“水至柔有形,只要善于引导,它可以汇聚成滔天巨浪,也可以筑土成堤,玩弄于鼓掌之中。”
“治理天下,首要在于合理的制度,其次在于人才的运用。”
“你让一个目不识丁的老农放牧种田,肯定轻而易举。”
“甚至你让他管理是个村民种地,他只要以身作则,也能够做的很好。”
“可你要让他管理一县,一州,一府,乃至一省,一国之民,你认为他还能做好吗?”
洪承畴这番说辞,让谭泰和宁古哩都不由颔首表示认同。
“我明白了,李自成就是一个老农,他带领的队伍搞破坏可以,可因为没有合理的制度,没有有效的人才运用。”
“一旦打下天下,那就是败亡之时。”
宁古哩随即醒悟了过来。
谭泰的身份地位和出身,相比起宁古哩都要高得多。
此刻听完洪承畴的见解,他也不由对于这个备受先帝(皇台极),以及摄政王多尔衮,还有太后孝庄器重的汉人,多了一份钦佩。
“如此说来,李自成这次必亡了。”
谭泰颔首而笑:“英亲王一旦拿下湖广,便可顺长江而下,拿下江西,配合我南征大军,夺取江南,指日可待。”
“我大金国一统天下,看来为时不远了。”
对于谭泰这个说法,洪承畴到没有去反驳,只是说道:“打天下难,守天下更难。”
“江南自古看似民风偏弱,但读书人一旦众多,智谋之士冠绝天下。”
“一旦读书人觉醒,也是不可小觑。”
“故而我一贯主张,对底层百姓执行镇压,对待士大夫要招抚。”
“只有双管齐下,天下方可大治。”
“洪大人高瞻远瞩,下官佩服。”谭泰虚心的拱手一拜,倒是认可了他的话。
“洪大人,那依你之见,这次山东战事,我军胜算几何?”
宁古哩有些期待的看着洪承畴问道。
“韩烈这人我不熟悉,根据目前掌握的消息来看,此人应该是一个不世出的猛将。”
说到眼下山东的战事,洪承畴也慎重了起来。
正如他所说,他对于韩烈的生平事迹一无所知。
目前仅仅知道此人就像横空出世一般,三年前击杀了饶余贝勒阿巴泰父子。
前不久又两蹶名王,斩杀了孔有德,耿仲明。
固山贝子屯齐,尚善两员骁将,也折杀在此人手中。
根据投降的明军将领,官吏汇报的消息。
韩烈只是一个武举人出身,二十五岁的年纪,年轻的可怕。
手握十五万左右兵马,以太傅,长平侯,征虏大将军,总督山东,凤阳,淮安三镇军政大权。
这样的年纪,战功显赫,封候拜将,这点在洪承畴的理解之中,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一个武将,二十出头的年龄,封候拜将,纵观历史也少见。
大明朝二百七十年更是从未有过。
更让洪承畴震惊的是,韩烈现在不单单是封候拜将,他以武将身份拜太傅,担任总督,这两个职务,都是文官才有资格担任的职务。
太傅是正一品勋官,总督是正二品实权文官,他是在想不通,韩烈凭什么坐上这样的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