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洪承畴论天下大势(2 / 2)

🎁美女直播

想当年自已寒窗苦读十几几年,好不容易高中进士,一步一个脚印,做到蓟辽总督,领兵部尚书主持辽东军务。

也已经五十岁出头了年纪,至于封候拜将,更是不敢想象。

可现在大明朝,却封了这么一个大将军。

有传闻这人因为长得俊美,深的先帝崇祯欣赏,招为驸马。

也有人说韩烈手段很辣,担任山东提督之时,就杀了多位朝廷重臣,还抄了几位致仕大学士的家。

这样一个愣头青的行为,同样让洪承畴无法想象。

在谭泰和宁古哩的期待目光下,洪承畴沉思了片刻,起身走到墙上的地图前。

“豫亲王所部十万精锐,加上刘之源所部近三十万之众,若能够在睢阳,徐州一线,完成诱敌计划,封锁拦截退路。”

“两军夹击之下,没有不胜的道理。”

洪承畴抬手指着地图说道:“睢阳,徐州自古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韩烈绝对不会轻易放弃,只要他派兵增援,我军就有胜利的把握。”

“不过,战场之上瞬息万变,不到最后一刻,也只能说胜算各一半吧。”

谭泰是沙场宿将,这次他留守后方,协助洪承畴主要负责的是粮草补给。

眼下前线四十万大军出征,耗费巨大。

河北,山西两地的粮草,根本无法供应。

河南连年灾荒,根本就没有粮食。

若不是李自成撤退长安时,留下数以万计的军需粮草,他们根本无法供应军需。

眼下前线的军需物资,皆由谭泰调拨的人马,从长安府运输。

坐镇长安府的肃亲王豪格,安排人马调拨了三十万石粮草,几百万贯钱财,还有大量的军需物资,送到潼关。

谭泰调拨的运输队伍,从潼关日夜往郑州运输,在送往睢阳前线,从而有力保障了前线所需。

可以说,本质上李自成撤出长安时,烧毁军需物资粮草的命令是正确的。

可惜殿后的田见秀的妇人之仁,不但葬送了大顺军,也完完全全的做了建奴的帮凶。

数以万计的军需物资,成为了建奴的战利品,这就是妥妥资敌。

“洪大人说的是,不过眼下我大金国,几线作战,军需压力巨大。”

“最多可以支撑三五个月,马上就开春了,要想缓解压力,必须全面推官春耕,否则时间一长,咱们的百万大军,可就要陷入断粮境地。”

谭泰现在协助洪承畴统筹后勤,也是深感压力巨大。

“谭都统可知道大明有句谚语,叫做湖广熟,天下足。”

“而早在两宋时期,还有个谚语叫苏湖熟,天下足。”

“对于汉人的王朝来说,只要把江南和湖广经营好了,完全是不愁粮食问题。”

洪承畴这个大明的叛贼,汉奸对于大明的情况,那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

对于粮草问题,他还真不担心,大明的粮食问题,从来都不是问题。

明末的乱局,主要是吏治腐败,天灾人祸不断,导致民乱四起。

事实上大明的粮食生产板块,可不单单只有湖广和苏湖。

关中平原,成都平原,河南山东都是产粮大省。

只有稳定秩序,整顿吏治,恢复关中,河南,山东的治理,百万大军的粮食问题,在洪承畴看来,根本不是问题。

洪承畴这个人,品性和节操虽然碎了一地。

但能力绝对毋庸置疑,无论是治军还是抚民,他都称得上才干卓著,是属于汉初萧何一般的全才人物。

自从随满清入关以来,他就上奏了数十条治国方针。

眼下河北,河南各地,各级官府官员,在他的推荐任命下,大部分地区都恢复了治理。

为了集中兵力守卫兖州,韩烈并没有在曹州周边布防。

而韩烈率领的七千骑兵,以及神机军,神武军各军五万余人,现在就隐伏在成武,金乡,嘉祥三县交界处的芦苇沼泽之地。

正月二十九日,多铎率领的十万大军,刚进入曹州境内,韩烈便接到了斥候营指挥使郭虎的汇报。

短短三天时间,曹州城,包括巨野,定陶,郓城,成武,嘉祥各县先后陷落。

弘光元年三月初五,多铎的大军,便对兖州城展开了包围。

面对十万清军围城,新任兖州知府李昌期,兖州同知樊吉人,新任卫指挥使严忠等城中文武官吏,都表现十分淡定。

原因他们这些人,都经历过三年前的清军围城,同时也经历了几个月前,清军的围城。

如今城中不但有六千卫所兵马,还有三千神武军重炮营,由参将张扬统率。

而城中卫所的兵马,也都是一些主力各军之中,受伤退下来的老兵。

无论是战斗力还是作战经验都十分丰富。

九千人马,还有二百门重炮布置在城头,这就是兖州守军的底气所在。

知府李昌期,同知樊吉人,指挥使严忠,包括兖州附郭滋阳县令郝芳声。

前段时间就接到韩烈的军令,是让他们坚守半个月。

故而全城人马,这段时日不断修缮加固了城池,还征召了两万青壮协助守城。

此刻,城头之上的知府李昌期,指挥使严忠,看着城外密密麻麻的清军人马,彼此都面色从容,并没有因为敌人大军压境而恐慌。

“驻守东平的忠勇军总兵李岩所部三万人马,按理来说三天就能够赶到,为何大将军却要我们至少坚守半个月呢?”

知府李昌期有些疑惑不解的看了眼严忠,说出了心中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