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布局江淮经济和农业生产(1 / 2)

🎁美女直播

第310章布局江淮,经济和农业生产

“之所以前期三个月,军费会这么大,想必诸位也知道,我军新扩编,需要储备军需物资。”

韩烈看着厅署内的一众参军,语气平和的徐徐说道。

“诸位都是我韩烈的手足兄弟,今后我们要做什么,路该怎么走,大家心理都清楚。”

“要做大事,成就大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那就是掌握核心军队。”

“没有军队的支持,一切都是枉然。”

“眼下我有三十万大军,裂土封王,对于我来说,就不是什么难事。”

“但是,要成就大事,光靠武力只能称王称霸,而难成帝王之业。”

“自后汉以来,曹操,刘备,孙权裂土封王,再到南北朝时期的前秦,北燕,东魏,西魏,王者层出不穷。”

“前秦天王苻坚,北齐神武帝高欢,有着英雄天子之称的高洋,武悼天王冉闵,哪一个不是一代枭雄豪杰。”

“可他们的成就,严格意义上来说,都称不得上天子,顶多也就是割据政权的诸侯罢了。”

“难道他们不想一统天下?”

“非也,最核心的问题,我认为他们忽略了一统天下的基础是天下黎民。”

“也就是所谓的民心,无论是读书人,还是农工商,他们代表的就是天下民心。”

“我朝太祖开国之初,枫林先生朱升,向太祖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即便到了现在,同样也是不过时的国策。”

“建奴一日不灭,闯贼,八大王一日不除,你我皆是大明的忠臣。”

“这点还请诸位铭记在心,正所谓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

“想要做大事,首要一条,树立民望,以人为本,抓牢军权,徐徐图之。”

韩烈的一番推心置腹之言,引得堂下贾开宗,徐作霖等一众参军,无不是热血澎湃。

他们跟随韩烈左右,谋得无非是一条出路。

像他们这些人,科举之路断绝,功不成,名不就,唯有走出一条新的道路,才能扬名立万,青史留名。

大将军府的六曹参军,朝廷给的恩典,也不过是八品,九品官阶。

基本属于最底层的小吏,也全靠韩烈而活。

然而,如今韩烈的身份地位,他帐下的六曹参军,虽然只是八九品小吏,可在山东,江淮各府州,他们代表的是韩烈的脸面。

只要他们出去巡视,即便是巡抚都要对他们礼敬有加。

“主公高瞻远瞩,卑职等心悦诚服。”

贾开宗等人纷纷起身由衷拜道。

看到众人恭敬的态度,韩烈不以为意的摆手笑道:“现在说这些为时过早,还是说说正题。”

“军费只能优渥,而不能克扣缩减,这是掌握军队的前提。”

“山东,江淮,凤阳既然养不活我的三十万大军,那就想办法找到赚钱的法子。”

“我听说海上贸易利润巨大,下一步咱们在登莱开海禁,向李朝王国,和东瀛岛国进行海上贸易。”

韩烈一说到开海,出身归德府的贾开宗等人,却是一知半解。

毕竟大明禁海多年,海上贸易又牢牢掌握在江浙士绅手中,内陆的士人,还真不知道其中利益所在。

“主公,我大明在松江府,宁波府,泉州府,广州府先后设立过市舶司,负责海上贸易,但这百余年来,断断续续开放关闭,我等也不熟悉啊。”

吴伯裔迟疑之下,说出了自已的想法。

都说还是贸易利润巨大,但隔行如隔山,他虽是户曹参军,可也不是万事通。

这会贾开宗也开口道。

“主公,昔日在睢阳之时,我常听侯方域,侯方夏兄弟说,江南士绅之富,源于海上产业。”

“您要是开海,必然会与当地士绅起冲突,利益驱使下,必然会产生流血牺牲。”

“江南士绅盘踞江南二百年,东林党人盘根错节,得罪他们的话,势必对主公名声产生影响啊。”

徐作霖也附和道:“主公您如今权倾一方,再插手江南士林之利,那帮贪官,庸官,必然会口诛笔伐,声讨主公的不是。”

“还请主公慎重,考虑开海之事。”

韩烈端起茶杯,喝了口茶,面露微笑的看着众人:“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但这事也并非需要我亲自出面嘛。”

“史阁老在淮安执行榷盐一事,据说已经初见成效。”

“下一步让他去扬州坐镇,负责在通州,松江建立市舶司,负责开海事宜。”

韩烈这话一出,贾开宗,徐作霖几人无不是眼前一亮。

史可法是当朝大学士,兵部尚书,他现在以钦差大臣身份,督师江淮事务,在通州设立市舶司,全盘接手松江府的市舶司,这事完全就是顺利成章。

而且史可法也是江南士林集团的领袖之一,他铁了心要办事,即便江南士林反对,只要韩烈在背后支持他。

即便是皇帝小儿反对,那都没有用。

“主公英明。”贾开宗恭维一句,作揖说道:“淮扬巡抚越其杰是我们自已人,但他这个人性子有些软。”

“漕运和榷盐事关重大,卑职担心史阁老一离开淮安,越其杰怕是镇不住场面,卑职建议调任山东左参议曹玑,出任巡盐御史,专司负责漕运,榷盐事宜。”

“曹子玉吗?”韩烈脑海之中,快速闪过一个人。

曹玑字子玉,苏州府江阴人,崇祯十年进士,曾任临清关督钞官,与黄毓祺私交甚笃。

韩烈提督山东时候,孙传庭担任临清关兵备道时,就举荐过此人。

如今此人正在山东布政司担任左参政一职。

“那就这么定了,你负责起早文书,送往吏部。”韩烈点头之余,又对刘楗道。

“你以我们军令,给袁枢写一封书信,让曹玑前往淮安赴任巡盐御史。”

“是。”贾开宗和刘楗拱手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