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薯预计还有一个月才能丰收,祁军门(韩烈岳父祁彪佳)的公函,也做了详细的汇报。”
“秋粮现在是有了,军费目前也充足。”
“我准备在九月十五日前,发动九江战役,收复江西失地,夺回九江这座军事要地。”
韩烈这话一出,黄毓祺和杨廷麟二人,无不是神情一震,神情既有激动,也有疑虑和不解。
“主公,主动出击,卑职能够理解。”
杨廷麟有些激动的说道:“只是属下不解,为何不发起河南战役,而攻打九江呢?”
黄毓祺也点头道:“北伐中原,天下奇功,如今中原关中沦陷,京师也落入建奴之手。”
“从政治角度来说,收复河南,北伐中原,难道不比九江,江西更有利?”
韩烈微微一笑,说道:“这个问题,在内阁的时候,诸位阁老也都说了。”
“史阁老和倪阁老也都情绪很激烈,他们都认为收复开封,或者北进沧州,直捣燕京,更符和人心所向。”
“但是,我要说的是,满清建奴不是李自成,也不是张献忠这样的流寇队伍。”
“如果现在的京城,是李自成占据,我会毫不犹豫的率军直扑燕京。”
“然而,现实是满清建奴,他们比前朝蒙元更可怕,比两宋时期的辽金更强大。”
“这半年来,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来说,建奴已经启用,并重用了大量汉官。”
“我们所熟悉的汉贼洪承畴,以招抚大学士,兵部尚书,总督河南,河北军政事务。”
“宣府总督吴孳昌,山西巡抚李鉴,保定总督佟养量。”
“陕甘宁总督孟乔芳,湖广总督罗锦绣,这些人可都是汉官。”
“甚至他们还仿照我大明,设立了内院大学士,六部尚书多出汉官。”
“现在他们一手握着屠刀,一手拿着马鞭,正在北方均田地,安抚民众。”
“又在边境布防重兵,这是要亡我国家,灭我文明啊。”
韩烈说到这里的是,神情严肃,表情凝重顿了顿,继续说道。
“今后的战局,必然是持久之战,绝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获胜。”
“自古以来,守江必守淮,守淮必守襄阳。”
“我们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就不能考虑眼前的得失。”
“九江,襟三江而带五湖,更是江西的门户,对于南都来说,九江就好比悬在头上的利刃。”
“我要是率军北伐,九江,武昌清军南下,攻击南都,长江中游的安庆,庐州,池州,徽州,太平必然战火四起。”
“南都随时面临攻击,腹背受敌,兵家大忌。”
“要想要北伐,必须收复湖广和江西,最次也要收复九江和江西。”
“眼下清军冬季攻势还未展开,我们先出击,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我的计划是在开春前,收复九江和江西,把湖南连成一片,至少要把敌人赶回长江北岸,收回武昌和荆州两座重镇。”
“从而保证长江水路畅通,从而沟通云贵川联系,为朝廷积蓄更多,更大的力量。”
韩烈的考虑和战略布置,主要来源他是后世之人,看得更加长远。
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都认为满清建奴,没有统一天下的眼光和实力和轻视了他们。
“大将军高瞻远瞩,属下佩服。”
杨廷麟和黄毓祺都是聪明人,很快就明白了韩烈的意思。
“杨廷麟,我会推荐你以兵部侍郎身份,坐镇徐州督师,九江战役发起后,你要给我做好北方后勤这个大总管。”
“协助李岩,王希贤,配合袁枢,熊汝霖守好北方防线。”
韩烈见他们二人明白自已心意,遂把叫他们二人的来意说了出来。
“请主公放心,属下一定不负所托。”杨廷麟拱手应道。
“黄毓祺,你明日去一趟安庆,把我的意图告诉孙传庭和刘汉儒,让他们做好配合工作,准备佯攻九江江北之地。”
“属下明白。”黄毓祺欣然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