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偏师立功繁昌敌情(2 / 2)

🎁美女直播

可这次清军打到太平府,差点兵临京师,这帮人迅速的跳了起来。

这次跳的最欢快的就是右佥都御史王懩,以及监察御史马绍愉。

这二人在钱谦益和吴伟业死后,算是清流之中的代表人物。

身为右佥都御史的王懩,也是进士出身,历史上南明时期他投降满清,一度受到清廷重用,出任新设立的行省安徽巡抚要职。

马绍愉虽然是举人出身,但他资历却很高,因为他与前兵部尚书陈新甲是同乡和同窗。

受陈新甲举荐,作为乡党,一度在兵部担任郎中要职。

历史上他更是作为议和使者,先后两次出使清廷,与满清商议议和之事。

史可法虽然性格有些优柔寡断,但跟在韩烈身边一长,他的做事风格,也受到了韩烈的影响。

针对朝中最近弹劾韩烈的折子,之前因为不知道韩烈的部署,他一直没有发难。

直到现在情况明朗了起来,他也有了底气。

在送走张国维后,他随即来到张慎言的办公房。

“史阁老,怎么亲自来了,有事派人传唤一声,我过去便是。”

见到史可法来了,正在处理公文的张慎言,连忙起身相迎道。

虽然同为内阁大学士,但张慎言在内阁的排名,属于靠后的存在。

东阁大学士,刑部尚书这是张慎言的职务。

而史可法则是建极殿大学士,内阁次辅,按照前唐的相位排名,史可法是妥妥的右相。

张慎言最多只能是同平章事,勉强算得上是副宰相。

加上史可法无论是人望和地位,也都比他高。

故而张慎言面对史可法,还是颇为谦虚的。

“张阁老莫要客气,今日我是为了弹劾大将军的折子一事来的。”

“都察院那帮人,最近闹得有些不像话,如今前方战事紧张,将士们正在浴血奋战。”

“可朝中有一些人啊,却喜欢捕风捉影,什么正事不干,就喜欢窝里斗。”

“我认为这样的风气很不好,都察院的初衷是溯本清源,纠察百官风气,应该是一个公平公正的机构。”

“而不是那些卖直取名,别有用心之人的工具,这样的人岂是良善?”

见史可法义愤填膺,宣泄出自已的不满。

张慎言连忙给他倒了一杯茶,笑着劝说道。

“史阁老不必动怒,谣言止于智者,大将军的功名,不是一些人写几篇弹劾文章,就能诬蔑清算的。”

“话虽如此,但这股风气,还是要遏制。”

史可法喝了口茶,正色的说道:“我希望你们刑部和大理寺,立即行动起,对都察院那帮御史,展开一次纠察。”

“凡是没有证据的诬陷,一律严惩。”

“本官也会联合礼部和吏部上奏陛下和皇太后,对各级官吏,进一步审查。”

“对于那些尸位素餐之徒,予以清退,贪官庸吏,予以严惩。”

见史可法态度坚决,张慎言也不敢推托,连忙作揖回道。

“请阁老放心,下官一定严查,绝不姑息。”

“不过,都察院的左右都御史,黄宗周和刘宗周二位大人,都是老臣,是不是先打个招呼?”

史可法眉头一皱,不满的说道。

“凡事都打招呼,那还有大明律干什么?”

“越是老臣,就越该懂得大明律法不可侵犯,我等身为臣子,上要对得起君父,下要对得起黎民百姓。”

“我相信二位老大人,都是正直之人,是能够明白朝廷用意。”

“下官明白了。”张慎言苦笑之下,再次作揖回道。

他现在算是看清楚了,史可法如今做事风格,那是真有了韩烈的雷厉风行。

朝堂上的纷争,现在根本无法动摇韩烈分毫。

只要他一天不大溃败,就无人能够撼动他的声望和地位。

绕过当涂的万骑军,于十月二十八日清晨,抵达芜湖城外。

而负责侦察的斥候队,早在昨天夜里,就摸清了芜湖城内的情况。

眼下的芜湖城内,并没有驻军,因为清军主力,已经去了繁昌县城,并做出了与明军决战的准备。

得知这个情况的崔定国,按照计划率军赶到芜湖,并在这天上午,一举占领了芜湖。

“陈德,立即安排斥候,对繁昌展开侦察,我们现在这支偏师,在敌人后背,若是抓住时机,在大军决战之际,能够切入战场,定可予以敌军重创。”

进入芜湖城的崔定国,没有片刻休息,吩咐完陈德之后,他又对张国柱道。

“国柱,你和王遵坦安排军队,抓紧时间休整,养精蓄锐,做好战斗准备。”

说到正事,陈德他们几个,也都是十分严肃认真,丝毫不敢怠慢。

繁昌县的城池,坐落在峨山脚下,地处城南向阳之地。

阿济格率领的十一万大军,于十月二十六日进驻繁昌县,二十七日上午,阿济格在县衙大堂,召集各旗将领,部署了站前会议。

“平西王,你来宣布任务部署。”

会议开始前,阿济格先是做了一下鼓舞,接着把会议大权,交到了吴三桂手中。

“喳!”吴三桂腾身而起,相貌堂堂,一脸威严的说道。

“繁昌南部和西部地形复杂,多是山丘密林,不利于大军摆开阵势。”

“所以我军决战战场,选择东部开阔的平原地带。”

“为了能够做到一战定乾坤,现在请诸位将军听清楚了。”

“刘芳名你率领两万正白旗汉军,前往南部浮山驻扎,控制着浮山这块高地,护卫左翼安全。”

“左光先,李国英二位总兵,各率一万人马,前往北部峨溪河北岸驻扎,护卫右翼安全。”

“纳穆泰,金励你们二位都统,各率五千铁骑,作为接应部队。”“徐恩盛,常登,余世忠,吴学礼,徐育贤,瞿良才六位总兵,率领本部人马。”

“随我关宁铁骑,列阵城东平原之上。”

“战斗打响之后,各军只许前进,不准后退,违令者斩!”

吴三桂的调兵遣将完毕,阿济格起身说道。

“本王再重申一遍,战斗一旦打响,只许前进,后退者斩!”

“本王也会亲率镶白旗的巴牙纛章京卫士,亲自坐镇东门下,为你们擂鼓助威。”

“喳!”

县衙大堂之上,满洲八旗都统,副都统,蒙古八旗都统,副都统,汉军八旗都统,副都统。

以及原来左良玉帐下投降的总兵,多达四五十位高级将领,躬身单膝跪地,齐声喊道。

“喳!”

阿济格帐下这支人马,虽然有四万是降兵,大经过几月整编,都具备一定的战斗力。

剩下的七万人马,其中有两万满洲八旗铁骑,两万蒙古和汉军八旗。

另外三万则是吴三桂帐下的关宁铁骑。

吴三桂所部三万关宁铁骑,相对比较独立,战斗力丝毫不弱于满蒙汉八旗人马。

这边阿济格和吴三桂刚部署完兵马。

负责打探的斥候来报:“启禀殿下,繁昌北部三十里外,发现明军大队人马,连绵十余里,不下十万余人马。”

“很好,继续探查。”

阿济格不惊反喜,现在他依托繁昌城排兵布阵,看似占据地利优势。

但是他也有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他手中的军粮,最多还能吃十天。

所以这个时候,阿济格最想做的事情,就是与明军尽快决战,只有速战速决,才能避免出现断粮的危险。

“殿下,看来明日一早,就可以与明军展开决战了。”

斥候退下后,续顺公沈志祥也有些惊喜。

他作为后勤主管,现在压力可是巨大。

劫掠了池州,太平府,宁国府三地,确实筹措到一笔钱粮,可也仅仅够半月所需。

出征前携带的半月粮草,这段时间早已经消耗殆尽,现在全靠吃着劫掠的粮食维持。

“此战我军必胜,击溃眼前的明军,我军定可长驱直入,直捣南京,把南明的小皇帝宰了,我大清必然可以一统天下。”

阿济格的脸上充满自信的笑容,环头豹眼的他,即便是在大笑,却已经有些瘆人。

然而,阿济格的好心情,并没有保持多久。

“报,启禀殿下,宁国府被明军攻破。”

“报,芜湖被明军攻破,采石矶遭到明军攻击,太平府城破在即。”

“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