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忠烈营立,马进忠表态
南明弘光元年的十一月二十八日。
湖广巡按陈子龙,亲自带来韩烈的整编令,赶到澧州城内。
在与义军一众将领商议之后,于二十八日上午,在澧州城南外,临时营地内,宣读了忠烈营整编事项。
忠烈营由夔东义军各部改编成立。
忠烈营主将袁宗第,加总兵衔;党守素出任忠烈营副将,加总兵衔。
刘芳亮出任前军营参将,加总兵衔。
蔺养成出任后军营参将,加总兵衔。
张鼐出任左军营参将,加总兵衔。
谷可成出任右军营参将,加授副总兵。
王进才出任中军营参将,加授副总兵。
其余牛有勇,万大鹏等将领,编入湖南都司总兵营,分别出任副将,参将等职。
全营分为五军营,总兵力三万人马。
精简出来的两万一千人马,一万人马编入抚标营,一万一千老弱病残,以及义军家属,统一安置在常德府,澧州各县耕种居住。
“将士们,从今天起,你们不再是义军,也不再是叛军,而是光荣的大明忠烈营将士。”
澧州南门外临时校场上,李来亨代表朝廷,代表韩烈,授予了袁宗第忠烈营旗号。
袁宗第他们从夔东的巫溪,大宁,巫山来到澧州,休整了三天。
到今天正式确定了全军的整编方案。
对于这次的整编工作,总体大家都是很满意。
袁宗第,张鼐、刘芳亮,党守素这些大将,对于能够获得总兵衔,还能继续统领兵马,也都十分高兴。
“诸位将军,武昌战役已经打响,大将军考虑到你们刚刚整编,需要一段时间休整。”
“所以再三叮嘱我,暂时不让你们出征。”
宣读完任命之后,完成整编工作的陈子龙,召集全营将领举行了一场会议。
“我想说的是,眼下大将军在武昌的战事,咱们确实插不上手。”
“但是,岳州府盘踞的马进忠,王允成所部,还有荆州的清军马士秀,惠登相所部,我们是不是可以剪除呢?”
“忠烈营有三万人马,湖南都司营有一万人马,湖南抚标营有两万人马。”
“加起来我们有六万可用人马,完全可以对岳州府的马进忠,王允成展开军事行动。”
“他们要打,我们就跟他们打,他们愿意投降,我们也举双手欢迎。”
“诸位将军们,你们有什么想法和建议,都可以提出来嘛。”
陈子龙亲和态度,商讨语气,一下子就感染了在场的众将。
“陈大人,承蒙朝廷信任,我辈都是粗人,没啥好说的。”
“但有差遣,尽管吩咐,我袁宗第在所不辞。”
“袁总兵说的是,我等愿意誓死效劳。”党守素紧跟着表态道。
“请陈大人吩咐。”众将纷纷起身拜道。
陈子龙见众将如此热情,也是心中高兴,他原本还以为要废一番口舌。
没有想到这些出身草莽的将领,竟有这份觉悟,倒是让他有些出乎预料。
“诸位将军拳拳之心,陈某分外感动,那我就不客气了。”
陈子龙躬身作揖一拜,这才正色的说道。
“今日休整一天,明天上午你部忠烈营,奔袭华容,拿下华容城,打出进攻岳州府的旗号。”
“本官今日返回长沙府,到时候率领抚标营的两万人马,向岳阳进发,五天之后,两军会师岳阳城下。”
“我们这次的战略目的是威逼利诱,迫使马进忠和王允成向我们投诚。”
“诸位将军可有疑问?”
“我等谨遵陈大人军令。”
袁宗第、党守素众将纷纷起身拜道。
“来亨,你率领都司营的人马,留守澧州,防范荆州方向清军。”
陈子龙颁下军令之后,没有多做停留,连夜返回长沙而去。
二十九日正午时分,岳州府附郭巴陵城。
刚从城头下值回营的白良辅,便接到营门守卫来报。
“启禀将军,营外来了二人,头上拜帖,说是您的同乡,前来拜访。”
“呈上来。”白良辅接过拜帖,打开看了下内容,见到署名是,有些意外之余,脸上也不由露出一丝惊喜。
“快,把客人请进来。”白良辅见到来人是瞿良才,高兴的连忙吩咐了一声,接着又补充道。
“去对面酒楼,给买些酒肉来,我要款待客人。”
“将军,小的没钱啊。”守卫迟疑了一下,还是哭丧着脸回道。
“入你娘的,咱还能少了你的钱?这三两银子,你拿去买酒菜,让店家搞丰盛一些,多的赏你,少了找本将军找补。”
白良辅为人豪爽,孤家寡人的他,从不克扣军饷,也不置办产业。
为此他帐下士卒,对他都颇为敬重。
但俗话说得好,人无完人。
白良辅也有缺点,那就是他斗大的字不识几个,又好酒好赌,这也是他一个参将,却时常手头十分拮据。
“白大哥,多日未见,风采依旧啊。”
瞿良才与吴学礼来到营房前,远远便主动向白良辅行礼。
“良才兄弟,什么风把你吹来了?”白良辅也是一脸高兴,笑着跟瞿良才还礼之余,见到一旁的吴学礼。
也是颇为惊喜的拱手道:“吴兄,想不到你来了,快屋里请。”
虽然跟吴学礼私交一般,但毕竟同在左良玉帐下为将多年。
彼此也是颇为相熟,也算是故人了。
自从左梦庚投降后,大家分开也有大半年没见面,难得在异乡相遇,自然是分外欣喜。
进入营房,三人喝茶寒暄之下,话题渐渐转到眼下的局势上。
瞿良才与白良辅是同乡,往日私交深厚。
所以他也没有藏拙掖着,很快便直入主题问道。
“白大哥,现今朝廷大败建奴鞑子,大军围攻武昌,你家马总兵,究竟是怎么想的,你可知情?”
瞿良才这话一出,白良辅脸色一变,眼神犀利的看向了对方。
“良才贤弟,我要没有记错,你当初应该跟着左梦庚那小子,投降了满清鞑子,怎么听你这口气,有些不对劲啊。”
见白良辅听出来了,瞿良才也没有隐瞒,大方的承认道。
“实不相瞒,我们在池州战败被俘,承蒙大将军器重,我和老吴,还有常登,余世忠等人都归顺了大将军。”
“至于李总兵国英,还有徐恩盛,徐育贤他们都战死沙场了。”
“想必你也听说了,金声桓也死在了袁州,他帐下的宋奎光,郭天才,陈芳等人,现在都受到了大将军的器重。”
“宋奎光都升任了副总兵,其他人都实授了参将,各自统领一营兵马。”
“我与老吴资历差了一点,依旧只获得了游击将军留任。”
“不过,我二人却都是大将军帐下亲卫营,中军帐下的禁卫将军。”
吴学礼也跟着,对大明朝廷和大将军韩烈一阵猛夸。
“嘿嘿,原来你两个家伙是来做说客的,难道就不怕我告诉马总兵和王总兵,把你们两个的狗头砍了?”
反应过来的白良辅,冷冷一笑,起身盯着二人问道。
“白大哥,俗话说得好,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如今建奴亲王阿济格都死在了大将军手中,武昌战役也已经打响,收复湖广指日可待。”
“大将军说了,咱们都是大明同胞,汉人血脉,自家人不打自已人。”
“做兄弟的可不是来害你,而是来救你啊。”
瞿良才并没有因为白良辅的态度而畏惧,而是沉声劝说道。
正当三人气氛有些僵局时,营房外响起一阵脚步声,紧接着一道声音传了进来。
“老白,听说你来了客人,还买了酒肉请客,不介意咱来凑个热闹吧?”
来人话语刚落下,一个中年大汉便闯了进来。
“良才,学礼,怎么是你们两个?”走进来的中年大汉,名叫卢鼎,此人是陕西人,年轻的时候曾中过秀才。
后来农民军在关中祸乱期间,地主之家出身的他,被叛军擒获,侥幸逃脱,投奔了左良玉。
一度受到当时督师大学士杨嗣昌的赏识,入幕府担任参赞,后来官至中军参将。
杨嗣昌战死后,他再次受到左良玉器重,出任参将,副总兵。
并且独领一军,武自强,白良辅、崔汝苍等将领,都曾是他的部将。
左梦庚降清后,他以马进忠部副将,进驻岳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