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初战告捷监军使的职责(1 / 2)

🎁美女直播

第417章初战告捷,监军使的职责

很快冲锋在前的张国柱,在军阵之中,锁定了带队的敌将绰和诺。

而这个时候的绰和诺,却没有发现张国柱,他的注意力,全部在指挥之上,丝毫没有意识到危险降临。

他也更不会想到,在这样混乱的战场之上,明军大将会冲锋在前。

等他左右的亲兵发现,张国柱如猛虎般的身影,突然杀到跟前之时,一切已经来不及。

“保护将军。”亲兵卫队的牛录额真,一声大喝,挥刀冲出来时,被张国柱手中的战刀,飞快的从脖子上划过。

“噗嗤!”

锋利的刀锋划过脖颈,鲜血飞喷而出,痛苦的敌骑,面容扭曲的跌落马背。

“敌将授死!”

一刀得手的张国柱,手中大刀一个横斩,雄浑的刀锋扫落,冲上来的两名敌骑倒飞而出。

跃马冲了上去的张国柱,大刀凌空斩下。

马背上的绰和诺,手中马刀快速格挡而出。

“哐当!”

大刀重重斩落,不但把绰和诺手中的马刀振飞,去势不减的刀锋,从对方肩膀落下,不但撕裂了对方身上的布甲,更是留下一道长长的血槽大口。

“呃~啊!”

遭此重创的绰和诺,惨叫一声,被张国柱再次的补刀,给挑飞马背。

“敌将已死!随我杀啊!”

悍勇的张国柱,长啸一声,手中大刀挥斩而下,把绰和诺身后的战旗一刀给斩断。

混乱的战场之上,光靠吼声,能够起到的作用,其实是微乎其微的。

士卒全靠战旗指挥冲锋厮杀。

这也是为何古代战场之上,会有斩将、搴旗之功的原因。

一旦斩杀敌将,夺得敌旗,基本上也意味着敌军陷入溃败。

数千人,乃至数万,甚至几十万人马的战场之上。

失去旗帜作为号令,战场上的士卒,就会像无头苍蝇一般,不知道该向那一边进攻,整个阵型就会大乱。

所以战场之上,旗帜是前进的方向,将领的作用,不是指挥士卒冲锋。

而是保护和指挥旗帜,只有将军和旗帜在,士兵就不会失去方向。

反之,在战场之上将军被杀,旗帜被砍,士卒再勇猛,也只会陷入乱斗,或者直接溃逃。

这就是古代战场之上,斩将搴旗的功勋作用。

这一刻,绰和诺被杀,战旗被砍,他手下的骑兵,虽然不至于全线溃败。

但中军阵型则是直接崩溃。

反观万骑左营的将士,在看到战旗在敌军军阵之中迎风飞舞,无不是士气大振。

“杀!杀~啊!”

一阵阵喊杀声响起,前仆后继的万骑左营骑兵,士气如虹的扑向了敌阵。

但由于战场之上,飞沙走石,烟尘滚滚。

距离较远的清军阵前,鳌拜眼神很好,但也没能看清具体情况。

反观明军阵前,手持千里镜的崔定国,陈德、王遵坦几位大将,却看得清楚明了。

“张国柱已经突入敌阵,敌将和战旗都被斩了。”

看到这一幕的崔定国,当机立断的下令道。

“王总兵,你率领右营出阵,接应张国柱后撤。”

“陈总兵鸣金收兵。万骑军是大将军的主力精锐,可不是用来这样消耗拼杀的。”

韩烈帐下各军之中,万骑军人数最少,但几个将军却是职务最高。

崔定国他们几个都是总兵衔,还兼有武职勋职。

他们的功劳,都是他们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

当然,忠诚也是他们深受韩烈重用信任的重要原因。

随着张国柱率领的兵马一阵冲杀,鳌拜很快也发现了绰和诺被明军击败。

不等他下令救援,明军后方响起的鸣金收兵声。

让鳌拜喝住了战马,面色有些阴霾的他,扬声喊道:“收拢溃兵,撤回城中。”

收到鸣金声响的张国柱,也没有继续率军追击,而是稳住阵型,在王遵坦率队接应下,徐徐退了回来。

虽然在战场之上,张国柱有铁头将军的称号。

但现在的他身为一员总兵大将,早不是一个莽夫。

刚才两军对阵,他凭借个人勇武,实现了斩将搴旗的壮举,但并不代表他率领的左营人马,就能一举全歼敌阵不动的骑兵。

而且在刚才的战斗中,虽然他击溃了敌军三千人马,但同样也付出了五六百人的伤亡。

万骑军是骑兵,是刀刃,不是用来小规模战斗损耗。

所以,在听到鸣金声响起时,他几乎没有半点犹豫,便喝住战马,率军徐徐退了下来。

“老张可以啊,又被你小子抢到头功了。”

阵前的陈德,一脸笑意的打趣道。

王遵坦也有些艳羡,他可没有张国柱这样的勇猛,善于排兵布阵的他,这辈子肯定是难有张国柱这样的风头了。

崔定国也笑着称赞道:“斩将搴旗,摧锋陷阵,不愧为铁头将军啊。”

面对众人的赞誉,张国柱嘿嘿一笑,谦虚的说道:“小试牛刀,不足挂齿。”

监军使孙枝蔚这是却泼了一把凉水道。

“吕布虽勇,不过匹夫尔,两军交战,当以大局为主,个人之勇,与战局何益乎?”

“你……”张国柱向来不喜文人,这会被孙枝蔚一番挤兑,勃然变色,抬手就要喝骂。

却被王遵坦一把拉住:“国柱兄,孙监军对事不对人,不可莽撞。”

“哼。”张国柱虽然勇猛,但平日里与王遵坦私交甚笃,也向来听他的话。

孙枝蔚字豹人,时年也就二十六岁,他是陕西三原人,出身豪绅之家。

李自成当年兵围三原时,孙枝蔚劝说父亲散尽万贯家财,招募乡勇抵抗。

最终城破,孙家族人多战死,十几岁的孙枝蔚流亡江都,折节读书,矢志为国效力。

然而不等他功成名就,大明却亡了。

但他与杜濬、孙奇逢等人却是密友。

当韩烈在南都组建参军府时,这些人通过黄毓祺的考核,刘楗的筛选下,得以进入参军府担任幕僚。

韩烈在拿下九江之后,在各军设立监军司,原参军府的这些幕僚,如顾炎武,杜濬,孙奇逢等人,都被任命为了监军使。

监军使的品阶,开始韩烈定为正三品。

后来刘楗向他提议道:“参军府的幕僚,都是八品,七品小官,擢升正三品不符合朝廷法度,容易让人诟病。”

“可以先授予正七品,累积军功,观察能力之后,再加授兵部,都察院官阶。”

“如巡抚,总督之例,则名正言顺,也不会乱了朝廷法度。”

韩烈想想觉得刘楗所言有理,遂上报朝廷,军都监军使为正七品,营监军使为正八品,哨监军为正九品。

大队监军为从九品,中队监军不录品阶,但明确为吏员,有功则可以进行升迁。

任职期限为三年一调换,有功则可以升迁,加授官职。

如军都监军使,三年任期满后,可加授都察院佥事,或者兵部郎中等衔。

最高可授予都察院副都御史,或者兵部侍郎。

这样一来,军都监军使的职位含金量,那就相当高了。

向孙枝蔚如今才二十六岁,他甚至连功名都没有。

未来他可以参加在职科举,也就是以官身参加会试,一旦高中进士,以后前途不可限量。

其次,当初他们这些人,之所以踊跃报名,加入韩烈的参军府,除了能够获得官身外,他们还都获得了国子监监生资格。

这就等同于他们获得出仕的资格,相当于举人身份,不但能够任官,还能直接参加会试。

等同于免除了童试和乡试两级考试。

在大明初年,太祖朱元璋为了笼络读书人,曾下诏每个府州县一年可以推举一名当地优秀生员入国子监。

但到了明孝宗,也就是弘治帝朱佑樘时期,因为不学无术者多混入国子监。

弘治帝遂废除了一年一次的推举名额,改为三年,五年推选一次生员,而且还必须通过考核成绩优异者,方才可以入国子监入学。

从而杜绝了不少滥竽充数之人,也减少了大量的名额。

而韩烈现在启用的监军使,基本上书流亡士卒,或者说是寒门子弟。

反之,那些江南士族大家子弟,尤其是东林一派的人,都遭到了韩烈的打压。

当然,为了平衡局面,韩烈重用了史可法,陈子龙等杰出的代表人物。

至于东林领袖钱谦益、吴伟业等人,之所以会死在勋贵集团手中。

韩烈多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甚至在当时,他要出手救下他们也是完全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