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目标樊城,吓退吴三桂
“大将军,襄阳城内的敌军分兵了。”
白河南岸韩烈中军大帐,从北岸赶来的崔定国,亲自把刚刚发生的情况,向韩烈进行了汇报。
“哦,具体什么情况。”韩烈对于这个消息,并没有感到意外。
因为就算是他守城,也会这么干。
“出北门的人马,大约有三万马步兵马,看旗号是吴三桂的人马。”
“他们的目的地是樊城镇,现在大队人马已经过河。”
“出西门的人马,同样有三万兵马,看旗号应该是郝效忠率领的水师。”
“正在沿汉水西进,应该是长寿山一线。”
韩烈闻言,略作沉思之后说道。
“清军撤出武昌的时候,水师船只,在安陆境内,尽数焚毁,现在汉水之内,已经没有了船只。”
“现在吴三桂渡河在樊城镇驻扎,这看似是高明的一步,实则是取死之道。”
崔定国虽然不明韩烈话中之意,却还是振奋的问道。
“大将军,此话怎讲?”
“汉水可不是白河,即便是枯水期,也不是轻易能够横渡。”
韩烈一脸从容的笑道。
“明日我军若炸毁汉水上的木石桥,吴三桂就会成为孤军,我要让清军眼睁睁看着,他们伸出的爪牙被咱们砍断。”
襄阳境内,有河流十几条,唯独汉水水域最大,几乎是绕城而过。
其次是唐白河,其它的河流多是入境而过,主要是灌溉作用,对城防没有影响。
襄阳北部的汉水之上,长五十里的地段,一共有三座木桥,唯独北门外和樊城镇的木石桥,是沟通南北最重要的桥梁。
若是炸毁这座桥,襄阳和樊城的联系就会中断。
韩烈正愁清军十几万大军,坐镇襄阳城内,无法削弱敌军兵力。
现在清军分兵出城,还一下子分出六万人马。
这对于韩烈来说,显然是削弱敌军兵力的天赐良机。
“老崔,今晚你率领万骑军,撤回南岸,迂回到樊城以北。”
“我会亲率亲卫营,与你部合围樊城镇,对吴三桂部展开攻击。”
韩烈说到这里,又转头对孙思克道:“传令张名振,明天一早,向北城推进,炸毁汉水上的桥梁,拦截城中增援之敌。”
“另外,通知罗平安率军警戒,随时接应张名振,以防有变。”
“再派人催促杨衍,加快步伐赶到襄阳城南,于我们汇合。”
“末将遵命。”孙思克接过军令,迅速下去安排中军飞骑哨兵,把军令传递了出去。
“大将军,亲卫营加我们万骑军,围歼吴三桂,会不会过于冒险?”
孙思克走出大帐时,崔定国有些迟疑的问道。
“围歼?”韩烈摆手一笑,正色的说道。
“正确的说法是驱赶,而不是围歼。”
“吴三桂这个人很狡猾,他不会跟我们死磕,只要我们炸毁了汉水桥梁,得不到襄阳城内的支援,他定然会退往新野。”
“而且他一走,只要我们还占据着主动权,他断然不敢轻易再回来。”
崔定国有些将信将疑的说道。
“昔日卑职在辽东的时候,与吴三桂有过接触,这个人作战勇猛,也有很有头脑。”
“但不是一个胆小怕死之辈,他能够这么轻易被我们驱赶而逃?”
“你说的没错,这确实是你认识的吴三桂。”韩烈点头认同之余,却又话锋一转说道。
“但是,你别忘了现在的吴三桂,可不是宁远团练总兵,也不是山海关总兵,而是满清平西王。”
“到了如今这个地步,吴三桂必然是如履薄冰,岂有当年的奋不顾身胆气?”
“还有,此人虽然封王,却并没有封地,可见满清并不是十分信任的他。”
“而他所依仗的,无非是手中的亲军,若关宁铁骑于我们拼光了,他一个光杆子王爷,岂不是任人宰割?”
“所以我料定,我们摆出强攻态势,此人必然退却。”
听完韩烈的这一番分析,崔定国由衷道。
“大将军所言有理,末将佩服。”
次日一早,襄阳东门外的明军大营内,神武军突然开拔,对北门发起了佯攻,紧接着东门外的神机军,也配合的对襄阳东门城墙发起了炮击。
正当襄阳守军,以为明军即将展开攻势时,神武军突然火炮齐发,炸毁了汉水之上的桥梁。
这一顿操作,立马看呆了城门守将索海。
索海是满洲镶黄旗副都统,此人是满清勋贵出身,也是鳌拜的堂兄。
在九江的时候,他曾担任过尚可喜军中的内大臣。
“索海都统,明军炸毁汉水桥梁,这是要退我北退之路,切断平西王与我们的联系。”
“必须立即上报肃亲王,做出应对之策。”
汉军镶蓝旗参领马之先,预感道事情不妙,立马皱眉进言道。
“来人啊,速速向肃亲王汇报战况。”
索海虽然能力一般,但却是一个听劝之人。
城中的豪格这会,早已经来到东门内城城头,北门外明军炸毁桥梁之事,他也第一时间就获悉。
“明军炸毁桥梁,这是要切断我们与吴三桂的联系?还是想要围歼吴三桂?”
豪格有些不确定的问道。
鳌拜和索尼二人,一时也有些拿捏不准。
“主子,不管明军意欲何为,奴才认为都应该集合人马,随时做好应对。”
“若明军攻击吴三桂营寨,咱们就出击北门之敌,与吴三桂遥相呼应,也能震慑敌军,为吴三桂鼓舞士气。”
对于昨日之败,耿耿于怀的鳌拜,显然心怀一雪前耻之心。
“鳌拜所言有理,奴才观今日明军举动,并没有强攻态势,只怕是声东击西,意在吴三桂。”
“若我军不出击城北之敌,吴三桂一旦遭遇袭击,必然心慌逃窜,那我们派出去的人马,不但于事无补,反而是自断一臂。”
索尼沉思片刻,态度坚定的说道。
他是真没有想到,明军反应竟然这么快。
眼下他们缺少渡江船只,随着桥梁炸毁,汉水反而成为一道天堑。
“鳌拜,你率领两黄旗各部人马,由西门出城,迂回攻击北门之敌,此战若再败,休怪本王不念旧情。”
吸取了昨日的教训,豪格没有让鳌拜率军直接出北门,而是由西门迂回北门攻击,这样就能避免大军出城,被明军火炮阻击在城门口。
“喳!”
鳌拜一弹衣袖,单膝跪地,作揖应道。
这一边鳌拜率军刚出西门,汉水北岸的樊城镇,便点燃了烽火。
因为此时樊城镇外,韩烈亲率亲卫营三万五千马步兵马,以及崔定国率领的万骑军,已然逼近了樊城镇。
樊城镇可不是襄阳城,虽然也有城郭,但基本上没有什么防御力。
面对黑压压的明军人马,从四面八方合围而来。
加上汉水桥梁被炸毁,城头上的吴三桂,眉头紧皱,炯炯有神的双目,盯着不断靠近的明军人马,大脑飞速的运转,思考着是战是退。
“王爷,这一仗必须打,不战而退,无法自圆其说。”
幕僚军师方光琛,身上穿着一件连帽披风大衣,站在吴三桂身后,沉声对其说道。
“可派胡心水,夏龙山二位总兵,各率三千人马迎战。”
“若取胜则继续坚守城镇,若失败,则按计划突围退往新野,然后向朝廷和豪格陈述,我军孤军奋战,不得不退的原因。”
吴三桂想了想随即点头:“传令,胡总兵,夏总兵各率三千人马,即可出城迎战。”
“吴国贵总兵集合五千人马接应,若二人战败,迅速接应向新野突围。”
“高得捷,王屏藩、郭云龙,杨坤各参将,随中军行事。”
“得令!”左右一众将领,纷纷拱手而退。
樊城镇外的平原田地之上,韩烈手持千里镜,在看到城内两支人马出城之时,决定给吴三桂一个下马威的他,当即抬手下令道。
“王辅臣,吴六奇,你二人率领左右二营出击,务必一战歼敌。”
接到军令的王辅臣,吴六奇各率所部人马,迅速脱离大部队,朝着城下之敌扑杀了上去。
“大将军,敌军两支人马,不过五六千人马,这是迎战还是试探?”
孙思克策马在旁,有些迟疑的问道。
“兼而有之吧,一场数万人马的战斗,五六千精锐人马,足以扭转乾坤。”
韩烈虽然有信心击退吴三桂,但他的目的,不是跟吴三桂死磕,而是吓退他。
既然吴三桂派出五六千人马出战,这显然正合韩烈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