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围点打援的战术(2 / 2)

🎁美女直播

“贝勒爷,睢州是我们西北方向屏障,调动两万人马增援鹿邑,若明军出击睢州,睢州兵力不足,如何自守?”

“你别忘了,谭泰都统在开封,已经集结了五万汉军营。”

“可以速速派人,告知谭泰和洪承畴,让他们派一军,进驻考城,做好援助睢州的战斗准备。”

“明军想要强攻睢阳,必然要拿下鹿邑,才能打开睢阳南门通道。”

“只要我们挫败鹿邑来犯之敌,明军只能集中在东门方向的虞城镇,这对于我们守城来说,将会百利无一害。”

博洛冷静的分析道。

图赖是满清名将,虽然出身满洲镶黄旗,但毕竟不是皇室子弟,所以他的官职地位,注定他无论立下多大的功劳,也不可能有博洛这样的皇室爵位。

否则以他的能力,也轮不到博洛来统率他。

“贝勒的考虑虽然周到,可卑职还是觉得有些冒险。”

“睢州与曹州近在咫尺,又孤立在黄河故道边上,卑职担心明军,一旦对睢州下手,那必然是雷霆万钧之势。”

“一万人守城,即便有开封汉军营增援,也很难及时赶到。”

“倘若睢州丢失,睢阳就会被切断后路,我们的钱粮也会断绝,到时候明军对睢阳合围,我军势穷矣。”

图赖是老将,身为满洲镶黄旗的固山额真,军前护军统领,他的职位和实权,实际是很大的,属于军中名副其实的第二把手。

即便是博洛,很多时候也不得不顾忌他的面子。

“图赖统领,我们现在掌握的情报,明军总兵力最多二十五万。”

“如今睢阳出现了十万兵力,鹿邑出现了五万人马。”

“而黄河南岸的东平州,至少有五六万人马。”

“曹州方向也有数万人马,这些兵马都在我们监视之中,你告诉我明军,哪里还有多余的兵马,偷袭睢州城呢?”

“而且一万兵马守城,就是一群绵羊站在城头,明军也要花费一天才能宰杀干净吧?”

“一天时间,考城的兵马足以支援睢州,你的担忧未必多虑了。”

博洛那张狂傲的脸上,充满自信的驳斥了图赖的反对意见。

拓城涡水北岸。

从睢州汇入淮河的涡水两岸,延绵数百里,在拓城境内的涡水两岸,长着茂密的芦苇荡。

长势喜人的芦苇,高达两三米,人马引入其中,若不是深入靠近,基本很难发现隐藏在其中的人马。

经过两天的急行军,韩烈在孙思克的率领的三千亲卫铁骑,于九月二十九日傍晚,与前两天抵达这片芦苇荡的万骑军各营人马悄然汇合。

万骑军一万二千士卒,全军简直是一人三马,另外有五千辅兵。

但这样的急行军设伏,五千辅兵带着一万二千匹战马,并没有随军行动,而是留在了亳州城内。

同样,韩烈的亲卫铁骑,也是一人三马,辅兵更是达到两千人。

不过这支辅兵,隶属亲卫后营,这会则随大部队留在了夏邑。

“大将军,此处叫杨树沟乡,也是睢阳和睢州前往鹿邑大的必经之路。”

“只要敌军援军前来,必然要从杨树沟乡经过。”

“与我们联系的南镇抚司校尉,已经潜伏在杨树沟乡,只要敌军一到,我们就能够接到消息。”

“从这里上下三十里区域,只有前面那座石拱桥,能够通行大部队,咱们只要在此隐伏下来,敌人就休想绕过咱们。”

见到韩烈率军到来的崔定国,陈德上前行礼的同时,指着不远处的涡河上的石桥,介绍了一下当前情况。

“此地空旷,但却有这片芦苇荡作为藏身之所,倒是一个设伏的绝佳之地。”

韩烈颔首点头表示认可,事实上两年前,他就来过这个地方。

不然他也不可能,在徐州就做出让万骑军,前往此地设伏的决定。

归德府下辖的永城,夏邑,睢阳,宁陵,鹿邑各县,以及睢州他在两年前,都实地考察过。

这既是韩烈的习惯,也是出于一个统帅,熟悉地理条件,以备不需之需的谨慎。

归德府附郭在前朝叫睢阳,明朝实际已经改为商丘县,但睢阳之名,却经久不衰。

“荩臣,安排人去一趟鹿邑,了解一下夏邑的战况。”

在涡河北岸的芦苇荡内隐伏下来后,韩烈立即叫来孙思克,让他派人前往鹿邑了解战况。

虽然韩烈现在不确定,归德府的清军,究竟会从睢阳,还是睢州派出援军。

但他相信只要忠贞军攻打鹿邑越激烈,鹿邑守军势必求援越急。

只要接到求援,博洛肯定要派出援军,哪怕是接应鹿邑的兵马撤回去,也多少要派出一支援兵。

鹿邑毕竟有两万守军,博洛不可能不管他们的生死。

而现在睢阳和睢州清军兵力不算少,但现在他派出神机军和亲卫营除了夏邑,睢阳必然会感受到威胁。

哪怕派出的兵马,就不会太多。

韩烈的预测是一万到两万人,这也是他派出万骑军,并亲率亲卫铁骑设伏的原因。

无论是一万援军,还是两万援军,只要进入这片广袤的平原伏击圈内。

万骑军和亲卫铁骑,两军加起来一万五千骑兵,足以歼灭来援之敌。

十月初一日,已经进入深秋的清晨,在芦苇荡内隐伏多日的兵马,虽然风餐露宿,但却并没有遭多少罪。

深秋的野外,蚊虫蛇蚁不说绝迹,却也是少有出没,这就免了很多外在困扰。

“大将军,张名扬从鹿邑回来了。”

正在营帐内吃早饭的韩烈,听到孙思克的汇报,随即扬声道:“进来回话。”

“末将见过大将军。”头戴着斗笠的张名扬,赶了大半夜的路,这会胸前的蓑衣上,还布满了露水。

此人是张名振的胞弟,现在在亲卫营中军帐下担任游击将军,属于韩烈的近卫将领之一。

“名扬辛苦了,坐下吃饭,边吃边说。”

韩烈招招手,热情的招呼道。

“呵呵,还真有些饿了。”张名扬跟随韩烈也已经有一年了,对于韩烈的脾气他是知道的,所以也就没有客气。

再把怀中的军报,递给韩烈之后。

他就沾着大葱和酱料,裹着面饼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

韩烈则看起来了军报,这份军报是他派到忠贞军,负责联络的姚启圣写的军报。

姚启圣的军报没有华丽的词藻,但内容却是一目了然。

哪怕是大老粗,都能看得明白清楚。

“九月二十七日,忠贞军四万将士,三面合围鹿邑,立下营寨,于次日一早展开攻势。”

“战斗持续三天,我军伤亡三千三百余人,歼敌五千余人。”

“红夷大炮和臼炮威力可观,也是造成敌军伤亡利器。”

“守军依托城池坚守,战斗力很顽强,若想要破城,至少还需要五天以上,方有可能。”

“李过,高一功将军临阵指挥,颇具章法,不愧为百战之将……”

姚启圣这个人向来自傲,他在军报之中,能够赞赏李过和高一功,可见二人的指挥能力,得到姚启圣的认可。

“五天吗?这倒是可以接受的时间,预计敌人援军,这两天应该也该到了。”

韩烈放下手中的军报,平静的说道。

“摧毁敌人的意志,不一定要攻破城门,只要我们歼灭来援之敌,把敌人的首级和战旗送到城下,鹿邑之敌必将自乱阵脚。”

“主公所言甚是。”帐下的孙思克,拱手表示赞同。

“嗯嗯嗯。”吃着面饼的张名扬也是连声附和。

当天午后,涡河对岸的杨树沟乡内,一支两万人马的清军,浩浩荡荡进入乡集。

这支两万人的兵马,是睢州汉军旗马国柱帐下的汉军营人马。

前文有说过,满清的人马分为四等,分别是满洲女真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以及入关之后,收编的投降明军和叛军土匪。

这支人马的编制实际叫《绿》营,因为这个名字和谐,而统称为汉军营。

率军的大将算得上韩烈的老熟人,因为此人是原明军高杰帐下的总兵李成栋。

眼下李成栋的官职依旧是满清的总兵官。

副将是高进库,同时还有参将贺勇,王之纲,贺国贤,魏大亨等一众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