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华夏,沦为他人鱼肉,四方蛮夷,皆可肆意欺凌。
今皇帝赵煜,膺受天命,奋袂而起,志在中兴,誓清妖孽。
麾下义师,顺天应人,同仇敌忾,锐不可当。
已复膏腴之地,再安黎庶之居,政通人和,万象更新。
萧澜,当知天命有归,速解玺绶,束身请罪,以谢天下。
若犹执迷不悟,负隅顽抗,天兵一临,必玉石俱焚,宗庙丘墟,宗族夷灭。
彼时追悔,噬脐何及!
檄文所到,咸使闻知。
天下忠义之士,当共举义旗,奉天靖难,涤荡妖氛,还乾坤以朗朗,复社稷之荣光!
赵煜看完苏泽的檄文,龙颜大悦:“好,就以此文昭告天下。”
随后,他命人将檄文抄录多份,快马加鞭送往东南,呈递给萧澜,同时也发往各个城镇。
檄文传到萧澜手中时,她正在洛阳的宫殿中大发雷霆。
自从长安战败,她退回东南,心中满是不甘,一直妄图东山再起。
如今看到赵煜的檄文,更是怒不可遏。
“赵煜小儿,竟敢如此羞辱于我!”
她将檄文狠狠摔在地上,眼中闪烁着仇恨的光芒。
而在其他各镇,檄文也引起了轩然大波。
一些原本对萧澜心存疑虑的节度使,看到檄文后,纷纷开始重新审视局势。
他们深知,萧澜大势已去,而赵煜的大庆才是顺应民心的正统。
“这赵煜,所言句句在理。
萧澜的统治,确实让我们这些地方苦不堪言。”
一位节度使对身边的幕僚说道,“或许,我们该响应他的号召,一起奉天靖难。”
然而,也有一些节度使犹豫不决。
他们担心,一旦参与靖难,便会陷入战争泥潭,自己的势力也会受到影响。
一时间,各镇之间信使往来频繁,大家都在观望、权衡,整个天下,再次被卷入了一场关乎命运的抉择之中。
而赵煜,也在长安城内,密切关注着各方动态,他深知,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或许比真刀真枪的厮杀更加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