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巩固蒙汉贵族的统治,王四郎严厉执行剃发易服令,大兴文字狱,编织文网,分裂、打击、变革十字教和星月教,扶持儒教和佛教。
虽然王四郎有奸相骂名,但他的一系列措施,对维护元廷在西方的统治却极有成效。王四郎团结了西迁的汉人势力,使得汉官贵族迅速抬头,造成了蒙汉共治的局面,客观上强化了对西方的统治。
康乾十七年,王四郎以“蒙汉一家,勿相为忌”为名,让元文宗下诏升汉人为一等,与蒙古并为国族。
华夏学者认为,王四郎在元史上是类似史弥远那样的权奸,但有蛛丝马迹表明,王四郎似乎和唐廷特务机关有某种联系,很可能又是秦桧那样的间谍。但时隔七百年,也没有证据证明这个猜测了……
千度千科词条:后唐王朝
华夏历史朝代。本词条与后唐帝国、天唐王朝为同义词,已为您跳转页面。
后唐王朝(3983-4608年)是宋亡元据之后最后一个华夏封建王朝,也是超级大一统的帝国时代,又称为天唐。后唐王朝共传三十二帝,国祚625年。
3983年,先唐后裔李洛在江陵称帝,年号洪武,国号大唐,史称后唐(又称天唐)。3988年,李洛迁都长安。李洛就是唐道祖。
后唐王朝建立对全国的统治之后,确立以道治天下的国策,真道、文化、经济获得了巨大进步,史称“大公盛世”。
大公盛世不但是华夏封建社会第三个高峰,也是真道工业社会的第一个辉煌时期。大公盛世开启了工业革命,极大的促进了真道领域的发展,为世界现代文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后唐王朝的统治,奠定了当今的世界政治文化格局,让华夏共和联盟(华盟)长期领导世界文明,将华夏文化、思想、真道的巨大影响传播到世界各地。
后唐王朝分为两个历史阶段。以4315年工业革命完成,唐章宗颁布《工业定国是诏》为界,前期为封建时代(3983-4315),后期为帝国时代(4315-4608)。
帝国末年,共和呼声日益高涨。大势所趋之下,4608年十月初一,唐安宗李赟颁布《改国体诏》,改组中央三府,组建太政院和监国府,并宣布退位,将大权交于太政院太宰,自己位居监国府监国、唐陵山城城主。
同一日,二十个亲藩诸侯王和四个内藩诸侯王一起发表通电,拥护中央朝廷《改国体诏》,同时宣布退位,并加入崭新的华夏共和联盟。
后唐王朝和平结束,统治华夏数千年的君主制度走入了历史。
《改国体诏》规定,国家军政大权在民选的太政院,由太宰总负责,任期五年,连任不得超过两任;最高监察和仲裁大权在监国府,由皇室后裔世袭的唐陵山城城主,世代兼任监国府的监国。
从此,以民选太宰与世袭监国为双轮的共和时代开始了。
二、国家档案
名称:后唐王朝、后唐帝国、天唐王朝、天唐帝国。
简称:大唐,天朝,中域
所属洲:华洲(中洲)
制度:君主专制
代表君主:唐道祖、唐成宗、唐仁宗、唐孝宗、唐理宗、唐章宗、唐景宗、唐熙宗、唐英宗、唐真宗等。
年代:华夏3983年—4608年
国土面积:18251万平方唐里
继承者:华夏共和联盟(华盟)
人口:1.5亿—12亿
首都:长安,洛阳
主要城池:临安、南海、河内、晋阳、金陵、开封、彭城、泉州、南海、荥阳、北平、成都、长沙、江陵、汉阳、平安等。
主要宗教:天道教
国庆日:十月初一
官方语言:汉语·河洛雅言
货币:银本位·唐圆
中央制度:三府九部十三寺司
地方行政级别:州牧—郡守—县令—乡正—村正
军事制度:武道制度;军师府;兵部;陆军;海军;宪兵
监察情治制度:御史台;大安府;三级铜簋;宪兵司;天道理教;统计署。
舆论:《大唐日报》;《大唐旬报》;文艺寺;采风使
三、历史发展大事记
宋朝末年,蒙元南侵,于3973年占领临安,随后开始了对整个华夏的殖民统治。蒙元贵族实行民族等级压迫制度,横征暴敛,残酷压榨和奴役各族百姓,造成流民遍地,哀鸿四野,华夏人民沉浸在水深火热之中,反抗殖民统治的起义此起彼伏,但都被蒙元统治者镇压。
3980年,赵宋宗室赵良钤在广州起兵,白莲教首领萧隐在荆州起兵,元军汉将黄华在赣州起兵,轰轰烈烈的拉开了反抗蒙元暴政的大起义。
元廷迅速调兵遣将,镇压各地起义军。在占据绝对优势的元军打击下,各地起义军纷纷告急,朝不保夕。
正在这种危急时刻,潜伏在元廷的李洛起兵反元,挽救了起义军的命运。3981年四月,李洛收复临安……
3983年,唐王李洛扫平各地割据势力,统一了南方,于十月初一在江陵称帝……(后面省略数万字)
千度千科词条:唐元争霸
唐元争霸是指41初世纪到43世纪末,后唐帝国和西元帝国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持续近三百年的对抗。
40世纪末,唐道祖建立后唐王朝,推翻了蒙元在华夏的统治,将蒙元残余势力赶到西方。蒙元退出东方后,西征整个亚洲,对整个亚洲进行了新的统治,史称西元。
后唐和西元以里海和高加索山为界。东西方两大帝国为了争夺里海和波斯高原,同时也为了政治军事的需要,进行了长期的军事政治对抗,史称“唐元争霸”。
近三百年间,唐元双方爆发了十二次大规模的战役,小规模的边境战役不计其数。
十二次大战,唐军九胜三败,元军九败三胜。
4282年,唐元之间最后一次大战“第五次盐漠之战”爆发。双方投入的兵马超过四十万人。此战元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第五次盐漠之战”的惨败,成为压垮西元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随着元军战败的消息传回巴黎,本就危机四伏的西元帝国顿时崩溃,变得四分五裂。
占据整个亚洲(后世整个欧洲加中东地区),以及北部乌洲(北非)的西元帝国,分裂为八十八个小汗国,西元王朝名存实亡,仅剩巴黎周围数百里的土地。
4285年,元哀宗被巴雅帖木儿弑杀,延续三百余年的元朝宣告灭亡。
西元王朝的彻底崩溃,使得唐元争霸以唐帝国的彻底胜利落下帷幕。
后唐完成工业革命,进入帝国时代后,开始了对西方的远征。
4339年,唐军登上大食半岛,拉开了统治西方的序幕。在元朝灭亡五十余年后,来自东方的唐军再次征服了西方。
4632年,鉴于西方和乌洲、各国独立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也因为殖民主义已经不合时宜,华夏共和联盟太政院通过决议,放弃对西方殖民地的统治,允许亚洲(后世欧洲加中东)和乌洲(非洲)156个国家独立,加上南殷洲18个印第安人国家,以及新西兰毛利国,天竺六国,全球国家政体达到182个。
百家论坛:越王李律,到底是不是谋反?
4718年五月初二,华夏文史百家论坛,迎来了一个新的主讲教授。
长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大唐学宫客卿教授封永清。
“见过封先生,欢迎来到百家论坛!”美丽的主持人商悦,身穿一身齐胸襦裙,向封教授敛衽行礼。
封永清拱手行礼:“商小娘子客气了。”
说完,就掏出一瓶眼药,滴了两滴,保持两个时辰不近视。每次讲课前,他都要用这洛阳医药公社新研发的眼药水。
商悦面向台下的嘉宾和观众,介绍道:“这位就是长安大学历史教授,大唐学宫客卿教授封永清先生。封先生字言衷,号溪石,是唐史大家。”
商悦虽然很客气,但心中其实对这位封教授并不喜欢。因为这位封教授,总喜欢在网界(网络)和电像(电视)上发表一些与主流意见不同的言论,美其名曰:华夏史界,不能只有一种声音。
“不知封先生此来,有何教现场和电像前(电视前)的各位观众?”商悦言笑晏晏地说道。她的声音不大,可却通过微型扩音耳环传遍整个大厅,一千多现场观众都听得清清楚楚。
商悦作为节目主持官,当然知道封永清今日的主题,可现场和电像前的观众不知道啊,所以要明知故问。
“在下此来,主要是讲述唐初的一段公案。”封永清笑道,因为滴了近视眼药水,他的视力恢复到十度,已经能清晰的看清商悦脸上的几粒雀斑。
“哦?是后唐初还是前唐初?”商悦问。
封永清道:“是后唐初。嗯,在下的主题是,唐道祖的次子,越王李律,真的是史书上描写的那样么?这个问题,似乎没有异议。但在下认为,李律谋反一说,应该重新解读。越王之乱,很可能是辛太后的手段。”
“言衷兄此言差矣。”一个身穿蓝色宅袖襕衫的中年人站起来,抱拳道:“越王李律谋反,这是七百年前就盖棺论定的事情,只要是稍知历史的,就知道李律谋反是事实。在下以为,言衷兄没有质疑的必要性,免得混淆视听。”
此人名叫张大节,字慎思,是洛阳大学的历史学教授,也是上期主讲。
作为华夏也是世界上最顶级的三座学府之一的教授,张大节有底气质疑封永清的论题,也有义务质疑。
这是学者需要遵循的道。
封永清微笑道:“治学需尊道,在下铭记在心。可是慎思兄,能否容在下列出质疑之处,再做反驳呢?”
张大节点头:“那边请言衷兄开讲吧。在下倒要听听言衷兄高论。”
封永清坐下来侃侃而谈:
“在下前段时间,去唐陵山城访谈。唐陵山城虽然是监国阁下的私人封地,可里面的唐陵博物馆史料,却是可以查阅的。”
“后世史料很多很多,但是唐陵山城的秘密档案,却鲜为人知。在下就是查阅了唐陵山城的档案,才发现一些疑点,也发现了一些史书上没有的东西。”
“按照历史记载,越王李律是明德十一年,也就是唐道祖驾崩那年,从北殷洲封国回到长安,主动要求守卫唐道祖和崔皇后合葬的道陵,是也不是?”
张大节等人点头。
唐道祖退位十一年后,于唐成宗明德十一年(4029年)三月初七,驾崩在太极宫。五天后,皇太后崔秀宁绝食而死。
五天时间,太上皇和皇太后先后驾崩,对唐成宗的打击很大。唐成宗有心退位,给父母守陵。
但是,越王李律阻止了唐成宗李征,说:“皇兄年仅五十,就要禅位,要是父皇母后有知,必然不悦。臣等愿意代替皇兄,为父皇母后尽孝陵前。”
所以,李律就再也没有返回封国,而是留在了关中唐陵山城,为唐道祖和文明懿德皇后守陵。
这是很多历史爱好者都知道的事情。
封永清道:“越王是主动代替成宗守陵的,而且一守就是五年。这五年时间,越王既没有回封国,也没有回长安,甚至没有管自己的一群儿子,而是一心一意的留在道陵啊。请问,这是一个野心家该有的样子么?”
“此言不妥。”张大节摇头,“越王谋反,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守卫唐陵山城的五千陵卫!大唐军制严密,将领极难造反,可是这五千陵卫,竟然跟着越王造反了!要不是后来辛太后果断处置,皇位就要转到越王这一脉了。”
“越王守陵五年,根本不是清心寡欲,而是图谋唐陵山城的五千陵卫。那五年,他只做了一件大事,就是千方百计的拉拢陵卫将领。”
此言一出,不但其他几位嘉宾点头,就是现场的观众,也都点头。
这应该就是越王守陵五年的原因了。
封永清道:“之前,在下也这么认为。可是陵卫何等重要?那不但是禁军,还是受到严格监视的禁军啊,禁军中的特务,怎么可能少?可是这五千陵卫偏偏跟越王造反了。就算陵卫旅帅被越王拉拢,他一旦造反,下面的兵马也不会听命,怎么可能拥护越王在山城称帝?”
“还有,就算五千陵卫被越王拉拢成功,为何成宗的扈从兵马和侍卫,也能被拉拢?以大唐严密的体制来说,这点难度太高了。”
“先来说说正史。明德十六年九月初二,成宗刚刚废黜太子,去道陵禀告父母废太子之事,可是因为突发脑溢血,在山城驾崩,年仅五十五。然后,本来就在道陵守陵的越王,乘机矫诏,说成宗遗诏立他为皇太弟,当夜就在成宗灵柩前即位。”
“可是,既然是矫诏,为何护卫成宗去唐陵山城的禁军侍卫,会乖乖听命于越王?五千陵卫也乖乖听命矫诏?难道他们,对成宗没有任何忠心么?”
“接着,越王就在山城昭告天下,说成宗遗诏立他为太弟,他已经在道陵即位了。然后,越王以大唐新君的姿态,护送成宗灵柩,率军来到长安城下,要求辛皇后打开城门,迎接成宗灵柩入紫禁城。”
“六十六岁的辛皇后假意应承,但要求率领大臣出城亲自查验成宗遗体。越王见辛皇后年老,又没有带兵出城,就答应了。”
“可是辛皇后见到越王后,立刻取出成宗之前立好的遗诏,说成宗离开长安前,已经写下来立她次子为新太子的诏书,说成宗绝对不会在弥留之际立越王为皇太弟,说他矫诏,谋反。号召陵卫和拥护越王的禁军反正。”
“越王立刻就被本来拥护他称帝的将士拿下,被废黜王位关押起来。三天后,辛皇后的次子鲁王就在成宗灵柩前即位,是为真宗。”
“这是正史记载。呵呵,越王就这么被拿下了。一个老太太,带着一群大臣出宫,来到已经称帝、还拥有成宗灵柩的越王面前,拿出一份所谓的遗诏,就将越王拿下了。这就是所谓的越王之乱。呵呵。诸位,难道这不是太奇怪了么?”
“这有什么奇怪?”张大节说道,“辛太后长子,本就是太子。只是因为玩儿鹰时,被海东青啄瞎了一只眼睛,五官不全,这才被废黜太子之位。除此之外,成宗九子,只剩辛太后的小儿子鲁王是嫡子了。鲁王被立为太子才最正常。只是因为成宗去道陵,来不及宣布罢了。”
“难道,成宗还会立杨贵妃和颜贵妃的儿子为太子么?不可能。至于立弟弟越王为太子,那就更不可能。成宗在道陵弥留之际,长安还不知道消息,他身边只有越王一个皇族。一定是越王乘机矫诏。”
封永清冷笑:“成宗弥留时,身边只有越王一个皇族?不!”
张大节道:“这是正史记载的史料。成宗平时没有病危征兆,他是突发脑溢血,不到一个时辰就驾崩了。他身边只有越王一个皇室成员,没有其他皇族,也来不及叫其他皇族。而且,太子刚刚被废,这都给越王创造了机会,促使他为了皇位铤而走险。”
封永清拿出一份电子扫描复印件,“这是我在唐陵山城好不容易得到的资料。这上面记载,当时除了越王,唐陵山城当时还有一个皇族,颍王李速!成宗驾崩时,颍王李速也在道陵,就在成宗身边!”
什么!怎么可能?
张大节拿起电子扫描件,仔细看了半天,才苦笑道:“正史记载,颍王犯错,罚圈禁三年。但没有记载,圈禁在何处,一直以为不是圈禁在王府,就是圈禁在大内。谁知,竟然圈禁在唐陵山城!”
封永清道:“对。这就是最大的问题。还有,颍王就是这一年死的,史书记载是病死,年仅二十四。可是,他的四个儿子,没有一个封郡王,公爵都没有,只捞了一个侯,其他三子,也只是封了伯爵。成宗九个儿子,他死的最早,四个儿子待遇也最差。这也是疑点。”
“真宗和辛太后再不喜欢颍王,也不至于因为犯了一次错,就如此对待吧?除非,他还犯了更大的错。”
张大节沉吟着说:“你的意思是,颍王才是矫诏之人?所以辛太后和真宗要惩罚他?但为了成宗脸面,又没有公布其罪责?又消除了当时颍王也在道陵的痕迹,将罪责全部推给越王?”
封永清摇头:“也不像。我的推测是,颍王和叔叔越王,在道陵一起守陵数年,叔侄之间应该达成了某种协议。颍王不是嫡子,不受成宗所喜,更不受辛皇后待见,他有没有班底,是绝无可能继位的。”
“可要是有叔叔越王支持,那就有机会了。越王本人在海外有封国,在朝中也有一些势力,而且越王奸诈,很会拉拢人心。加上伪装至孝,在当时名望很高,有贤王之称。”
“在当时的情况下,叔侄一起合作矫诏,说传位给越王,将士们才可能相信。毕竟,要是矫诏的话,成宗亲儿子,怎么会认同叔父继位?叔侄两人合作,加上太子已经被废,新太子还没有公布,将士们也只能选择相信。毕竟,成宗弥留时,身边只有弟弟和儿子。”
“叔侄间的协议,应该是越王继位之后,立颍王为皇太侄。将来再把皇位传给侄子。颍王当然是不敢信叔父,可他只能赌一次,这是他继位的唯一机会。而且越王的儿孙都在海外,他获封皇太侄的机会还是有的。”
“那时,军中的特务肯定是怀疑的,肯定第一时间就密报长安。越王还没有扶灵柩离开山城,辛太后应该就知道了。所以辛太后立刻伪造了成宗的遗诏,立自己的小儿子鲁王为太子。”
张大节道:“就算真相是这样,可当时越王已经继位,还挟着成宗灵柩,又有一些将士侍卫支持,为何辛皇后一纸诏书,就拿下了越王?何况她的诏书,也可能是假的。越王奸诈,怎么就这么好对付?辛皇后可不是文明懿德皇后,她平时不参政啊。”
“而且,辛皇后得知成宗驾崩后,难道不应第一时间就立鲁王为帝么?她和鲁王都在京都,位居九重,优势很大,直接继位宣布越王矫诏弑君就行。为何多此一举的等越王率兵扶柩来长安?还甘冒奇险出城到越王大营?”
封永清笑道:“慎思兄问的好。很简单。辛皇后之所以有把握,是因为陵卫之中,她早就布置了心腹,专门监视越王。当时她一声令下,首先动手的就是她的人。她的人一动手,其他将士也被调动起来跟着对越王动手了。很可能,当时离越王最近的武士,就是她的人。”
“第二个问题。为何辛太后要多此一举,不直接立鲁王在长安继位。很简单,你看看这个。”
封永清又拿出一份电子扫描件,“这是有关真宗(鲁王)的一些史料。记载了明德十六年八月中旬,鲁王奉旨去巡视瀛州和伊州!”
张大节一拍手,“我明白了。鲁王(真宗)当时不在长安,而是在遥远的瀛州伊州。成宗是九月初二驾崩,鲁王根本赶不回来。”
“辛皇后当时根本没办法立他为皇帝,又怕皇位落到其他皇子手中,只要虚与委蛇,假意像承认越王的皇位,一方面稳住朝廷和其他蠢蠢欲动的皇子,一方面等鲁王回来。”
“呵呵,如果真是这样,那辛皇后的心机……越王这样的人,竟然栽在她手里,到手的皇位飞了。”
封永清道:“辛太后应该很早就在提防越王。道祖和文明懿德皇后在世时,她还不担心。可是道祖和文明懿德皇后一驾崩,她应该就在唐陵山城布置了。越王之所以敢谋反,估计是得到了陵卫将领的假意效忠。陵卫将领之所以假意效忠,很可能就是她指使,故意激发越王的野心。”
张大节点头,“你这推理,可能性很大。辛太后深知自己命不久矣,长子被废,次子没有根基,一旦成宗和她都死了,越王就很难制衡了。按照这个推测,要不是他她,皇位应该要转到越王一系了。越王坐稳了皇位,是不可能真传位给侄子颍王的。”
封永清笑道:“那也未必。或者越王念及成宗对他的好,念及道祖和文明懿德皇后,真立颍王为皇太侄也是可能的。”
“哈哈!”张大节大笑,“言衷兄这话,我不信!”
封永清总结道:“我的结论是,越王李律肯定是谋反,这个无可置疑。但是他的谋反,内幕和正史上说的有所不同。鸷越王肯定是有野心的,但是越王之乱的起因,和辛太后脱不了干系。”
你崇华媚夏!我真的很失望!
伦敦和托市,是英国发展最快的地区,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伦敦和托的城市化水平进步很大。
和两个海洋邻国苏国(苏格兰)和艾国(爱尔兰)相比,英国的发展更好一些,这足以让几千万英国人自豪了。
但是,刚下飞机的玛丽,还是感受到伦敦和托与华夏城的差别。
别说和令她叹为观止的华夏首都长安相比,就是随便拿出一个华夏的三流城市,也比伦敦和托强啊。
唉,英国真是太落后了,太土了,完全没有华夏那种既充满古典又充满时髦的高大上。
双方在真道,文化,经济方面的差距,实在是太大太大了,大到让人绝望。
但她并不绝望,她对英国,本也没有什么认同之心,虽然她的确是英国人。
可是不回来也不行啊,她的旅华签证到期了,只能离开了。
她不是没想过找个华夏男人嫁了,这样八年后就能拿到华民身份。可是,西方女人对他们没有什么吸引力,哪怕自己使出浑身招数,要想嫁给一位华夏大叔,恐怕也不是容易的事。
玛丽走到路边商店的一面镜子边,照了照自己的脸。
镜子里的女人,很像是一个东方女子。黑头发,高度适中的鼻梁,不深不浅的眼窝,柔和的额头。
就是瞳孔的颜色,还是棕褐色,真是讨厌呢。
这是她花了八千唐圆,在华夏洛宁公主医院整的。华夏的医道水平太厉害了,简直将她换了一副东方面孔。
事实上,就是瞳孔的颜色,也能改变,但是那个花费……她根本承受不起。
玛丽戴上墨镜,走在街上,微微扬着面孔,路人都对她投来热情的目光。
华夏人啊。
“这位小娘子,您是华夏人么?”
一个高鼻深目的女子说道,“我们可以合个影么?”
玛丽很想同意,但是想到自己的瞳孔颜色,还是礼貌的拒绝了。
高鼻深目真是有些丑啊,玛丽一边庆幸自己整容了,一边匆匆往家赶。
回到自己熟悉的家,玛丽摘下墨镜,敲响了门。
不一时,门开了,露出一个棕发青年,他看着面前的女子,“您找谁?”
“哥哥,是我啊,玛丽!”玛丽笑道,对哥哥敛衽行礼。
“你怎么变成了这副样子?你去了一趟华夏,为什么变成这样!”女孩的哥哥,吉姆很是愤怒。
“哥哥,你怎么啦?我刚回来,你就对我大吼大叫?”玛丽不高兴了。
“够了!”吉姆痛苦的捧着脑袋,“为什么你们都这样,为什么!为什么崇华媚夏的人这么多,你们都病了!”
“你说什么呀!”玛丽也怒了,“我看,你和那个复古团的人才疯了。你们天天说英国以前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的语言,可有多少人知道,又有多少人相信?你所说的英语,有多少人会说?”
“玛丽。”吉姆露出恨其不争的神色,“我这样的人的确很少,可是我这样的人才是清醒的。你们,你们能懂多少英国的历史,西方的历史?”
玛丽抱起胳膊,冷冷说道:“又来了,有用么?为什么你偏偏要纠结这个?英国早就不是殖民地了,华夏不是允许西方独立了么,你们整天想这些有什么意义?”
吉姆坐下来,痛苦的揉揉脸,“你们这样的人太多太多了,看来西方真的没有希望了。玛丽,你崇华媚夏道这种地步,连整容这样的事也干,真的让我很失望。”
他抬起一张因为清醒而凄楚的脸:“你去华夏,是不是感觉到,他们和我们的生活,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对啊。”玛丽点点头,“差距太大了。你知道吗,华夏开通了去月球旅游的旅游飞船,取名洛宁号,据说是为了纪念唐道祖和文明皇后。长安学宫的顶级真道研究所,还在研究四维空间,说是什么开启异域之门……”
“好了,我不想听这些。”吉姆打断她的话,“东西方的差距如此之大,那么这一切是谁造成的?难道西方自古就这么落后么?”
玛丽讶然:“难道不是么?华夏有五千年文明,自古到今一直领先西方,从来没有改变过啊。我们用的一切真道产品,电像,网界,电脑,高能微机,电马,不都是华夏制造的么?人类所有的绝症,不都是华夏医道攻克的么?西方贡献什么了?什么都没有。”
吉姆苦笑:“这难道不是历史造成的?西方人天生就不行么?难道不是因为东方这几百年对西方的侵略和殖民造成的么?”
“蒙古人统治了我们近三百年,将我们变成了留着小辫子的可耻奴才,毁掉了我们的古典文化,文字,语言。蒙古人和汉人被推翻了,好不容易独立,仅仅过了五十年,唐军又来了,再次统治了我们近三百年,直到九十年前,我们才独立!九十年前,我们还留着可笑的蒙古人带来的小辫子!”
“这一切难道不是因为对我们的侵略造成的么!为何你们只知道崇华媚夏,认为华夏人天生就应该比我们强!你们这么想,英国也好,整个西方也好,还有希望么!看看现在的西方,到处都是东方文明的影子,就是广告,也要请个华夏人来拍,这是怎么了!!”
玛丽捂起耳朵,“你又不是国家太宰尚书,轮得到你操心这个?还是想想怎么躲挣钱吧。”
“对,我不是太宰,也不是尚书,连郡守县令都不是。我只是个草根。我不该操这个心。”吉姆掏出一根烟点上,苦涩地说道,“你们都是聪明人,我们这样的少数人,就是个傻子。”
“我不和你说了。”玛丽懒得和哥哥说这些,她很生气。
女孩摔门而去,只留下吉姆。
吉姆看着书架上的《洪武字典》,再看看墙上父亲贴的一副《丹青侍女图》,以及一副苏轼《水调歌头》今人书法,久久无语。
像自己这样的人,真是太少了。
没希望了。
千度千科词条:逆命女皇
本词条与李姝儿为同义词,已为您跳转页面。
李姝儿(逆命女皇),后唐王朝被废女帝,华夏历史上第二个女皇,唐熙宗李砚长女,初封晋阳公主。
4233年(泰明18年)闰二月,唐熙宗李砚四子夺嫡,陈王李罕毒杀太子和晋王,事败,陈王赐死。瀛王因参与其中,亦被消爵,忧惧而死。
熙宗连失四子,遭此打击,身体崩坏。熙宗以诸孙年幼为名(时长孙仅四岁),不顾群臣反对,立长女晋阳公主为皇太女,再立长孙为皇太孙,遗诏长孙年满十五,再传位给皇太孙。
诸王和群臣反对,皆被熙宗压制。
泰明十八年腊月初二,熙宗李砚崩于乾坤宫,年仅四十五岁。
李姝儿在熙宗灵柩前继位,次年改年号天宁,是为天宁女帝,又称逆命女皇。
天宁十三年(4246年)三月初九,十七岁的皇太孙李铭,以姑姑李姝儿不愿归还皇位为名,发动玄武门政变,废黜李姝儿帝位,杀李姝儿面首,囚禁李姝儿于唐陵山城。
唐景宗正道三年(4248年),废女帝李姝儿在唐陵山城抑郁而终,终年38岁。正道五年,景宗追思姑姑教导之恩,追封为逆命女皇,葬代陵。
二.人物名片
姓名:李姝儿
生卒年:4210年—248年;
在位:13年(4233-4246)
年号:天宁
谥号:逆命女皇
庙号:无
陵号:代陵
成就:华夏历史上唯二女皇帝;改革金融;圈建神农大药山;编《医道大典》
遗憾:被侄子废黜帝位;唐元第三次盐漠之战失败。
继承者:唐景宗(4246年—4298年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