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刊于《现代人》杂志,1847年第5期。
亲爱的读者,我要向诸位介绍的是一个七十来岁的人,个头儿又高又大,面貌有几分像克雷洛夫,耷拉的眉毛下面露出明亮而聪慧的眼神,气度威严,语调从容,步态缓慢——这就是奥夫谢尼科夫。
他穿的是一件肥大的蓝上衣,袖子很长,纽扣一直扣到上面,脖子上围一条淡紫色绸围巾,脚蹬一双擦得锃亮的带流苏的长筒靴,从大体上看,很像一个富足的商人。他的手很好看,又软又白,在说话的时候常常抓住自己的上衣纽扣。
奥夫谢尼科夫的威严和镇定、机灵和懒散、正直和顽强,常常使我想起彼得大帝时代以前的贵族……他如果穿起古代的无领长袍,那是很相称的。这是旧时代遗留的人物之一。乡邻们都特别敬重他,认为结识他是荣幸的。与他同辈的独院地主俄国的一种小地主,一般都是十六、十七世纪边防军下级军官的后裔。通常只有一个院子,少量土地。们对他无比崇拜、毕恭毕敬,把他引为骄傲。
一般说来,在我们这里至今很难说独院地主和庄稼人有什么区别:他们的家业几乎比庄稼人还小,小牛还没有荞麦高,马勉强活着,马具是绳索做的。奥夫谢尼科夫在总的规律中是个例外,虽然也算不上富有。他和他的妻子住在一所舒适而整洁的小房子里,用的仆人不多,他要他们穿俄国服装,称他们雇工。他们为他种地。他不冒充贵族,不装作地主,从来不像通常说的“得意忘形”:第一遍邀请他入席,他决不就座;有新的客人进来,他一定站起来,可是那态度亲切而庄重、威严;客人向他行礼时也总会把腰弯得更低。
奥夫谢尼科夫保持古风不是由于迷信(他的心灵是非常自由的),而是由于习惯。比如,他不喜欢弹簧座的马车,因为他认为并不舒适。他要么乘坐赛跑马车,要么乘坐带皮垫的漂亮小马车,而且要亲自驾驭他那匹枣红色的良马(他养的全是枣红马)。车夫是一个面颊红红的年轻小伙子,头发剪成圆弧形,穿着淡青色外衣,戴着低低的羊皮帽,腰束皮带,恭恭敬敬地跟他并排坐着。
奥夫谢尼科夫在午饭后总要睡一会儿,每到星期六都要洗个澡,读的全是宗教书(而且读时都要郑重地戴起他那圆形的银框眼镜),每天都早起早睡。不过,他常刮胡子,头发留的是德国式的。
他招待客人非常亲切和热诚,但是对客人不卑躬屈膝,不忙活,不把什么干的和腌的都拿出来敬客。“太太!”他也不站起来,只是略微朝她转过头去,慢条斯理地说,“拿点儿什么好吃的招待客人。”
他认为出卖粮食是罪过,因为粮食是上帝赐的。在一八四○年,在大饥荒和粮价飞涨的时候,他把全部储粮分发给附近的地主和庄稼人;到第二年他们都怀着感激的心情纷纷来归还粮食。
乡邻们常常跑到奥夫谢尼科夫这儿来请他评理,为他们调解,差不多都服从他的评判,听从他的劝告。有许多人多亏了他,才完全划清了地界……但是在和女地主们打过两三次交道之后,他就声明,决不参与调解女人之间的任何争端。他不喜欢着急和慌张,不喜欢婆娘们的闲言碎语和“忙乱”。
有一次他家不知怎的失了火,一名雇工气急败坏地跑到他房里,叫喊:“失火了!失火了!”“哎,你叫什么?”奥夫谢尼科夫镇静地说,“把帽子和手杖给我拿来……”
他喜欢自己训练马。有一次,一匹比秋格烈性马拉着他飞奔下山,朝峡谷冲去。“哎,行了,行了,你这年幼的小驹儿,你会摔死的呀。”奥夫谢尼科夫和蔼地对它说。一转眼,他就和赛跑马车、坐在他后面的小厮以及那匹马一同飞进峡谷里。幸亏谷底是一堆堆的黄沙,没有人受伤,只是马驹儿的一条腿脱了臼。“哎,你瞧,”奥夫谢尼科夫从地上爬起来,还是用心平气和的语调说,“我对你说过嘛。”
他找的妻子也跟他很般配。他的妻子塔吉雅娜·伊丽尼奇娜是一个高个子女人,又庄重,又少言寡语,天天裹着一方棕色绸头巾。她显得很冷峻,但是,不仅没有人说她无情,而且相反,有很多穷人叫她好妈妈和恩人。端正的脸庞、乌黑的大眼睛、薄薄的嘴唇至今还可以证明她当年是一个有名的美人儿。奥夫谢尼科夫没有孩子。
读者已经知道,我是在拉季洛夫家跟他相识的,过了几天,我就到他家去了。他正好在家。他坐在皮制的大安乐椅上,在读经文月书。一只灰猫在他肩膀上打呼噜。他一如往常,又亲热又庄重地招待我。我们聊了起来。
“路卡·彼得罗维奇,请您照实说说,”我顺便问道,“以前,在你们那时代,是不是好些?”
“我可以对您说:有的地方那时确实好些,”奥夫谢尼科夫回答说,“我们过得更安定,也更富裕些,确实不错……不过还是现在好些。等您的孩子们长大了,那时候也许会更好。”
“路卡·彼得罗维奇,我还以为您会向我夸耀旧时代呢。”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27/1-20062G40412356.jpg" />
“不,我觉得旧时代没有什么可以特别夸耀的。比如,举个例子来说,您现在是地主,是和您的已故的祖父一样的地主,可是您就没有那样的权势了!再说,您也不是那样的人。我们现在也受别的地主的欺压,不过,看来这是免不了的。熬来熬去,也许会有好日子过的。是的,我在年轻时看够了的那些事情,现在已经看不到了。”
“您举个例子说说,有什么事情呢?”
“要举例子,还是再说说您祖父吧。他这个人可厉害呢!他常常欺负我们这班人。您也许知道……自家的地怎么会不知道呢……从契普雷金到马利宁有一块地……现在这块地是你们家种燕麦的……这块地本来是我家的,完完全全是我家的。是您祖父从我家夺去的。他骑着马出来,用手指了指,说:‘这是我的土地。’——就成了他的了。先父(祝他早升天堂)是一个正直人,也是一个烈性子人,他受不了这口气——谁又甘心丢掉自己的家产呀?——就向法院告了状。但也只是他一个人告状,别的人都不去告,都害怕。而且还有人去向您祖父告密,说彼得·奥夫谢尼科夫告了您的状,告您霸占他的土地呢……您祖父马上派他的猎师巴乌什带着一伙人来到我家里……他们把我父亲抓起来,带到你们家的领地上。我那时候还是一个很小的孩子,光着脚跟着他跑去。您猜怎样?……他们把他带到你们家窗下,就用棍子打他。您的祖父站在阳台上看,您的祖母坐在窗前,也在看。我父亲就叫喊:‘大娘,玛丽雅·瓦西里耶芙娜,您就可怜可怜我,替我说句话吧!’可是她睬也不睬,只是抬抬身子,好看清楚些。就这样逼着我父亲答应交出土地,还让他感谢放他生还。这样,那块地就成了你们家的了。您不妨去问问你们那些庄稼人:那块地叫什么?那块地就叫“棍子地”,因为是用棍子夺来的。就因为这样,我们这些小人物对于过去那一套,不会十分留恋。”
我不知怎样回答奥夫谢尼科夫才好,而且不敢抬眼看他的脸。
“那时候我们还有一位乡邻,叫斯捷潘·尼克托波里昂内奇·科莫夫。他把我父亲折腾苦了,真是想尽办法折腾人。这人是一个酒鬼,而且喜欢摆酒席,等到他喝得差不多了,用法语说一声‘这很好”,再把嘴唇一舔,就闹哄起来,闹得六神不安!他派人去请所有的乡邻都到他家里来。他的马车都是现成的,停在门口等你,你要是不去,他立刻亲自闯进来……而且这人有多么怪呀!他清醒的时候不说谎,可是一喝了酒,就胡吹起来,说他在彼得堡喷泉街上有三座房子:一座是红的,有一个烟囱;一座是黄的,有两个烟囱;还有一座是蓝的,没有烟囱。说他有三个儿子(其实他还没有结过婚):一个在步兵队伍里,一个在骑兵队伍里,还有一个没有当差……又说,每座房子里住着他一个儿子,常到大儿子家里来的是海军将领,常到二儿子家里来的是将军,到三儿子家里来的全是英国人!说着说着,就站起来,说:‘为我大儿子干杯,他是最孝顺我的!’于是就哭起来。谁要是不举杯祝酒,那就糟了。‘枪毙你!’他说,‘还不许埋葬!……’要不然就跳起来,叫喊:‘大伙儿来跳舞吧,自己快活快活,也让我开开心!’那你就得跳,就是死也得跳。他把自己的农奴家的姑娘们折腾得要死。常常让她们通夜合唱,一直唱到天亮。谁唱的嗓门儿最高,就奖赏谁。如果唱得没了劲儿,他就用手托住头,伤心起来:‘唉,我这无依无靠的孤儿呀!大家都不睬我,好可怜呀!’于是马夫们立刻就给姑娘们鼓劲儿。我父亲也让他喜欢上了。有什么办法呢?差点儿把我父亲折腾死,本来是会折腾死的,幸亏他自己死了:是他喝醉了从鸽子棚上跌下来摔死的……瞧,以前我们就有这样一些乡邻!”
“真是时代大变了!”我说。
“是啊,是啊,”奥夫谢尼科夫赞同说,“确实可以说:在旧时代,贵族的日子过得更奢侈些。至于那些达官贵人,更不必说了,那些人在莫斯科我见得多了。听说,现在那里也没有这样的人了。”
“您到过莫斯科吗?”
“到过,那是很久很久以前了。我现在七十三岁,去莫斯科是十六岁那一年。”
奥夫谢尼科夫叹了一口气。
“您在那里见过一些什么人?”
“见过许多达官贵人,各种各样的达官贵人都见过。他们生活阔绰,使人羡慕,使人惊讶。可是没有一个人赶得上已故的伯爵阿列克塞·格里高力耶维奇·奥尔洛夫-契斯敏斯基。我常常见到阿列克塞·格里高力耶维奇。我的叔叔在他家当管家。伯爵家就在卡卢加门附近的沙波洛夫街上。那才是大贵人呢!那样的风采,那样的雍容大度,是令人不能想象、无法描述的。单是那身材,那威仪,那目光,就非同一般。当你没有认识他,没有接近他的时候,似乎感到害怕、胆怯;等你接近了,就仿佛太阳把你晒得暖乎乎的,浑身感到愉快。什么人他都亲自接见,什么他都爱好。比赛时他亲自驾车,随便同什么人比赛,他从来不是一下子就超越别人,不使人难受、使人泄气,只是到最后才冲到最前面,而且还亲亲热热,又安慰对手,又称赞对手的马。他养着最好的筋斗鸽。有时他走到院子里,坐到安乐椅上,叫人把鸽子放起来。四周房顶上都站着仆人,手握猎枪。防备老鹰。伯爵脚下放一个盛水的大银盆,他就在水里看鸽子。许许多多穷人和乞丐靠他过日子……他散了多少钱呀!他发起怒来,真像雷霆,样子非常可怕,不过没有什么好怕的:一转眼工夫,他就笑了。他一举办宴会,准能叫全莫斯科的人都醉倒!……他这人有多么聪明呀!土耳其人他也打过呢。他又喜欢角力,从图拉,从哈尔科夫,从坦波夫,从全国各地把大力士请到他家里来。他把谁摔倒了,就奖赏谁;如果有谁把他摔倒了,他更是重赏厚赠,还要亲吻……还有,就是我在莫斯科的时候,他发起一场俄罗斯不曾有过的盛大的猎犬比赛:他邀请全国各地狩猎者到他家里来,规定了日期,并且给予三个月期限。狩猎者都汇聚在一起了。带来了许许多多猎狗和猎手——哈,千军万马,真是千军万马!先是大摆宴席,然后出发到城郊去。四面八方的人都拥了来,真是人山人海!……您猜怎么样?……您祖父的狗竟超过了所有的狗。”
“是米洛维特卡吧?”我问。
“是米洛维特卡,米洛维特卡……于是伯爵就恳求他,说:‘把你的狗卖给我吧,你要多少,我就给多少。’他说:‘不,伯爵,我不是商人,没用的破布也不卖。不过为了表示敬意,即使妻子也愿意让出,就是米洛维特卡不能让。’阿列克赛·格里高力耶维奇称赞他,说:‘我很佩服。’您的祖父就用马车把狗带回家了。在米洛维特卡死的时候,奏着音乐为它送葬,把它葬在花园里,坟前还立了一块碑。”
“这样看来,阿列克塞·格里高力耶维奇不欺负任何人。”我说。
“事情就往往是这样:神越小越难伺候。”
“那个巴乌什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呀?”在沉默了一会儿之后,我问道。
“怎么您听说过米洛维特卡,却没有听说过巴乌什呢?……这是您祖父的猎师头儿和掌管猎狗的人。您祖父喜欢他不亚于米洛维特卡。他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您祖父不管叫他干什么,立刻就去办,就是上刀山也行……他一呼唤起猎狗,森林里响起一片呼啸声。他要是一下子发起倔脾气,就跳下马,往地上一躺……猎狗一听不到他的声音,那就完了!见到新鲜爪印儿不理不睬,任何野物近在眼前也不去追赶了。嘿,您祖父就发火了!‘我不绞死这个无赖,就不活了!我要把这个坏家伙的皮剥下来!把这个坏蛋千刀万剐!’可是到末了总是叫人去问他需要什么,为什么不呼唤猎狗去追捕野物。巴乌什在这种情形下大都是要喝酒,等到喝过了酒,就站起来,又很带劲地呼唤猎狗了。”
“看来,您也喜欢打猎吧,路卡·彼得罗维奇?”
“喜欢倒是喜欢……是的,不过不是现在,现在我的好时候已经过去了,那是在年轻时代……可是您要知道,因为身份不同,那是不舒服的。我们这种人不能跟在贵族后面游荡。是的,我们这班人当中也有人天天醉醺醺的,无所事事,和老爷先生相伴……可是这有什么快活的呀?……不过是自讨没趣罢了。给你一匹蹩脚的、磕磕绊绊的马;动不动把你的帽子揪下来,丢在地上;有时用鞭子轻轻抽你一下,像打马一样——你还要始终堆着笑脸,让别人开心。是的,我可以告诉您:身份越低,为人行事越应该谨慎,不然的话,只能自讨侮辱。”
“是的,”奥夫谢尼科夫叹了一口气,又说下去,“自从我涉足人世,很多年过去了。现在世道变了,尤其在贵族中间,我看到有很大的变化。地产少的,要么就当差了,要么不住在原地方了;地产多的,更是非同当年了。这些大地主我看得多了,尤其是在划分地界的时候。我应该告诉您的是,我看着他们,心里就高兴,因为他们现在很随和,很有礼貌了。只是有一点使我吃惊:他们知识渊博,说起话来头头是道,令人口服心服,可是对于实际事情却一窍不通,连自己的利益是否受损都一无所知,他们的农奴管家想怎样捉弄他们就怎样捉弄。您也许认识亚历山大·弗拉季米罗维奇·科罗廖夫吧?这可是一个像样的贵族:人又漂亮,又有钱,上过大学,好像还出过国,说话有条有理,举止持重,见了我们这些人都握手。您认识吧?……好,那就听我说说。
“上个礼拜,我们应经纪人尼基佛尔·伊里奇的约请,到别廖佐夫村去聚会。经纪人尼基佛尔·伊里奇对我们说:‘诸位先生,必须划分地界了。我们这地区落后于其他地区,这是可耻的。现在咱们就着手吧。’于是就着手划分地界。照例商量、争吵起来,我们的代理人发起脾气。第一个吵闹的却是波尔菲利·奥夫钦尼科夫……而且这人又为什么吵闹呀?……他自己连一寸地也没有,他是受哥哥委托来办理此事的。他叫嚷:‘不行!你们别想糊弄我!不行,你们看错人了!把地图拿来!把土地丈量员给我叫来,叫这个坏蛋到这儿来!’‘您究竟要怎样?’‘没有这样的傻瓜!哼!你们以为,我会马上把我的想法抖搂出来吗?……休想!你们还是把地图拿来,就这样!’于是他用手在地图上直敲。玛尔法·德米特列芙娜听了他的话非常难受,大声说:‘您怎么敢败坏我的名声?’他说:‘把你的名声给我的栗色母马都不要。’给他喝了些马德拉酒,好不容易使他不吵了。他不吵了,别人又吵起来。
“亚历山大·弗拉季米罗维奇·科罗廖夫在角落里,这位老兄咬着手杖的头儿,只是不住地摇头。我觉得难为情,难受得很,真想跑出去。他对我们会怎样想呢?一看,亚历山大·弗拉季米罗维奇已经站了起来,做出要说话的样子。经纪人连忙说:‘诸位,诸位,亚历山大·弗拉季米罗维奇想说话了。’不能不给贵族一点儿面子。大家都不说话了,于是亚历山大·弗拉季米罗维奇开口说话了,他说:我们似乎都忘记了我们是为什么汇集到这里来的。虽然划分地界对地主是有利的,是必须做的,但实质上究竟为什么呢?——为的是有利于庄稼人,让他们耕种方便,负担得起赋役。要不然像现在这样,自己不知道自己的地,常常跑到五俄里之外去耕种,而且要处罚也不可能。
“亚历山大·弗拉季米罗维奇随后又说,不关心庄稼人的利益是地主的罪过,如果好好想想的话,就会明白,他们的利益和我们的利益是一致的:他们好,我们也好,他们不好,我们也不好……所以,因为微不足道的小事争吵不休,是罪过,是不明智的……他说了又说,说了又说……而且说得有多么好呀!句句说到人的心坎里……贵族们一个个垂着头;我真的差点儿流出眼泪。说实在的,连古书里也没有这样的话……
“可是结果又怎样呢?他自己的四俄亩苔藓沼地不肯让出,也不愿意卖。他说:‘我要叫人把这块沼地的水排干,在这里建一座改良的制呢厂。我已经选定这块地方,我在这方面有自己的打算……’如果真是这样,那倒不错,可是实际上只是因为他的乡邻安东·卡拉西科夫舍不得给他的管家一百卢布的钞票罢了。我们就这样散了,什么事也没有办成。亚历山大·弗拉季米罗维奇至今还认为自己是对的,一直还在谈制呢厂的事,可是并不叫人着手排水。”
“他怎样经营自己的产业呢?”
“一直在推行新办法。庄稼人并不说好——不过不能听他们的。亚历山大·弗拉季米罗维奇的做法是好的。”
“这是怎么啦,路卡·彼得罗维奇?我还以为您是守旧的呢。”
“我呀,是另一回事儿。我不是贵族也不是地主。我的家业算什么?……我又没有别的本事。能够做到合理合法,那就谢天谢地了!年轻的先生们不喜欢旧的一套,我说他们很好……是应该动动脑筋了。只是有一点很糟糕:年轻的先生们太不踏实了。拿庄稼人当木偶,转来转去,玩坏了,就丢开了。于是农奴出身的管家或者德国管事就又把庄稼人抓在掌心里了。哪怕有一个年轻先生做出榜样,让人看看:就应该这样这样经营……那也好呀!到头来这会怎样呢?难道我就这样死去,看不到新的局面了吗?……这是什么怪事呀?老的一套完了,新的一套就是生不出来!”
我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奥夫谢尼科夫。他回头看了看,坐得离我更近些,小声说下去:
“您听说过瓦西里·尼古拉伊奇·刘波兹沃诺夫的事吗?”
“没有,没听说过。”
“请您说说看,这是何等怪事?我真不懂。这是他那些庄稼人说给我听的,可是我不明白他们说的是怎么一回事儿。您知道,他是一个年轻人,不久以前继承了母亲的遗产。于是他来到自己的领地上。庄稼人一齐来看自己的主人,瓦西里·尼古拉伊奇出来迎他们。庄稼人一看,觉得好奇怪,这位老爷穿着棉毛裤子,像个车夫,脚穿滚边的靴子;穿的衬衫是红的,上衣也是像车夫一样的;留着大胡子,头上的帽子怪模怪样,一张脸也是怪里怪气的,醉也不是醉,可是精神也不是很正常。他说:‘哥儿们,你们好!愿上帝保佑你们。’庄稼人向他鞠躬,可是都不说话,因为都有些胆怯。他好像也胆怯,他对他们讲起话来。他说:‘我是俄国人,你们也是俄国人。俄国的一切我都喜欢……我的灵魂是俄国的,心也是俄国的……’他突然发出号令:‘来,孩儿们,来唱一支俄罗斯民歌吧!’庄稼人两腿打起哆嗦,完全愣住了。只有一个大胆的唱起来,可是也立刻蹲到地上,躲到别人背后去了……
“我们这里确实也有一些地主,一切都毫无顾忌,是地道的浪荡鬼,穿得像车夫一样,又跳舞,又弹六弦琴,跟仆人一起唱歌,喝酒,跟庄稼人一起大吃大喝;可是,奇怪的是,这位瓦西里·尼古拉伊奇却像一位深闺小姐,总是读书或者写字,要不然就唱赞美歌,不跟任何人谈话,怕见生人,只知道在花园里散步,好像很苦闷或者忧愁。
“原来的管家在开头一些日子里害怕得不得了,在瓦西里·尼古拉伊奇要来之前,他跑到一户户庄稼人家里,向一个个庄稼人鞠躬行礼——显然他心里有鬼,自知不妙!庄稼人也觉得有了希望,心想:‘伙计,你休想逃脱!这一下可要治治你了;你做坏事已经做到头了,你这刻薄鬼!……’可是结果呀——我该怎样对您说呢?连上帝也不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儿!瓦西里·尼古拉伊奇把他叫了来,对他说话,可是自己倒脸红了,而且连呼吸也很急促:‘你办事千万要公正,不能欺压任何人,你听见吗?’而且从此以后再也不叫他来了!他住在自己的领地上,像个陌生人一样。这样一来,管家就放心了,庄稼人倒是不敢到瓦西里·尼古拉伊奇那里去了,因为他们害怕。
“还有令人奇怪的呢:这位老爷对他们鞠躬行礼,和蔼可亲地望着他们,他们反而吓得打哆嗦。这是多么奇怪的事呀,先生,您倒说说看!……是不是我老了,糊涂了——我真不懂。”
我回答奥夫谢尼科夫说,这位刘波兹沃诺夫先生大概是有病。
“有什么病呀!别看他年轻,身子都圆滚滚的了,一张脸也是肉嘟嘟的……不过,天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儿呀!”奥夫谢尼科夫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哦,不谈贵族了,”我说,“路卡·彼得罗维奇,您能不能对我说说独院地主的什么事儿呢?”
“不,恕我不说吧,”他急忙说,“是的……也应该对您说说……不过,说什么呀!(奥夫谢尼科夫把手一挥。)咱们还是喝茶吧……等于庄稼人,确实等于庄稼人。不过,说实话,我们这些人又能怎样呢?”
他不做声了。端上茶来。塔吉雅娜·伊里尼奇娜站起来,坐到离我们近些的地方。在这天晚上,她有几次悄没声地走出去,又悄没声地走回来。这时房里肃静无声。奥夫谢尼科夫庄重地、慢条斯理地一杯接一杯喝茶。
“米佳今天来过了。”塔吉雅娜·伊里尼奇娜小声说。
奥夫谢尼科夫皱起眉头。
“他来干什么?”
“来赔小心。”
奥夫谢尼科夫摇摇头。
“唉,您瞧瞧吧!”他转脸对着我,继续说下去,“对这些亲戚有什么办法呀?又不能不睬他们……这不是,上帝也赐给我一个侄儿。这孩子又聪明,又伶俐,这是没有话说的,学识也很好。不过我看,他不会有什么出息。他当过差,后来辞职不干了,说是得不到升迁……他难道是贵族吗?就是贵族,也不会立刻就当上将军。这么一来,他现在就无事可干了……这倒也算不了什么,可是谁知他竟当上了讼棍!给庄稼人写状子,写呈子,给乡警们出点子,揭发土地丈量员,常常进出酒店,结交一班市侩和旅馆老板。这不是很危险吗?区警察局和县警察局长警告过他不止一次了。幸亏他会打诨说笑,逗得他们捧腹大笑,可是过后又给他们找麻烦……唉,够了,他是不是还坐在你那小屋子里呀?”他转身对妻子说,“我了解你嘛,你是慈悲心肠,总是要袒护他的。”
塔吉雅娜·伊里尼奇娜低下头,笑了笑,脸也红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