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2 / 2)

这到底是不是封神 固有结界科学化 4292 字 2024-02-19

放牧没有什么好说的,赶着羊和牛出去吃草,带着木棍和石块防御野兽袭击牲畜,有骑着马的武士随行,避免奴隶逃跑,也避免大型野兽袭击,至于说采集通常是小孩子和妇女干的,不过也不会深入野外。

采集的包括野菜、草籽、块茎、浆果等等,夏季的话,还得采集野花,用于碾碎成汁液给巫医配药或者在宗庙祭祀的时候使用,还有就是采集染料作物染色。

如果要染一匹麻布的话,大概需要全家人不歇气的从早忙到晚,凑一整年的材料才行,毕竟不管是染料作物还是各种浆果,都不会成簇生长,并且都集中在人类的居住区域边上。

所以说,那种出门骑车或者步行五分钟就到自己家的菜园、茶园或者别的经济作物田地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个时代的人,需要步行多久才能抵达生产用地这个事情。

而满地都是的各种野兽、盗匪也让分散居住完全不可行,只能集中在地势险要,取水方便的地区,结寨居住。采集的浆果主要是覆盆子和醋栗,这两种在中国其实都有大面积野生,不过,现代人吃的还是以欧洲和美国引进的品种居多,毕竟他们驯化得更彻底一点。

实际上南北朝这两种浆果就入药了,显然魏晋不可能去美洲引入~当然,也可能是对于不同浆果植物的混称,毕竟中医药材,一个名字可能是不同的东西,而不同名字可能是同一个东西的例子不要太多。

而中国医学特别是药学方面的记录又有大量的散失,其理论和名词统一还是建国之后,才整理出来的,所以说,当时的“覆盆子”是不是我们现在吃的原产地美洲的“树莓”就不太好说了。

就好像青蒿汤和青蒿其实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对应的药材其实是黄蒿一样,至于说醋栗或者说灯笼果,倒是长期以来的经济采集浆果,可惜,人工栽培的历史非常短——还是现代饮料工业才促进的,毕竟中国因为有茶叶的关系,对于这类的果汁的需求不高,相对来说,还是欧洲人更加青睐一点。

【原因:任何中国人尝试之后,都会怀疑人生——这玩意儿欧美人为什么会喜欢?】

总而言之,子受面对自家姑娘们采集的这一大堆的生长在田边和灌木丛里面的浆果感到有点怀疑人生,除了乱七八糟的覆盆子、灯笼果之类的,还有万万没想到的蓝莓,好吧,其实并不是现代人熟悉的蓝莓,而是长得有点类似的果子,杜鹃花科的植物,也不是子受见过的蓝莓(笃斯越橘)。

甚至于,采集来的是不是越橘属的果实都很难确定,除此之外,蛇莓之类的乱七八糟的浆果,甚至还有子受完全没见过的呈现橙黄色的圆球形的浆果都有。

这些浆果大部分会被捣碎,发酵,变成一种类似果酱的玩意儿,用于制作蘸料和涂抹在食物上的调味品,还有就是酿造酒水。

除了浆果外,各种能吃的植物茎秆甚至叶子、块茎也在其中,哪怕是在商王家也不例外,这些东西会和粟米混合,做成菜团子,用于分发给奴仆吃。

各种野菜更是重头戏,哪怕是商王也免不得吃野菜汤的事实,因为没有那么多的田地去栽种正经的蔬菜,五菜这种可以在庭院、路边和小块散碎菜地种植的才是此时的主要蔬菜来源。

相比采集工作的丰收,负责狩猎的武士和猎人的收获就乏善可陈了,之前的大规模狩猎几乎把所有容易抓的猎物全给杀光了,这会儿还没有恢复过来,导致,除了几只野兔和野鸡外,几乎没有捕猎到诸如野猪、鹿等大型的猎物,不过,武士们还是顺利的抓到了两头狼和一窝狼崽子。

成年的狼自然是当场宰了剥皮,笑嘻嘻的生火烤了吃,而狼崽子则呈送到商王面前,在这个时代,贵族家里有专门负责驯养猛兽的兽奴,包括鹰、狼、虎豹都有,甚至可能还有熊,这些被驯养的野兽除了在战场上放出去扰乱阵型外,还有就是狩猎用。

“大王,没断奶的狼崽,最容易养。”苏邔用手指挑拨这两只小狼崽,后者不断发出恐惧的嘤嘤声,张开嘴用乳牙恐吓她。

“能养熟吗?”

“见了血的狼崽就养不熟了”有兽奴回答道,“而且若是将这狼崽养大,还能和犬舍中的母犬交配,生出更强状的猎犬来。”

这种事情,在这个时代的人类部落里面非常常见,甚至会主动去抓捕野狼来给自己的猎犬配种,反正狼和狗是没有生殖隔离的。

“嗯,就这样吧”子受对此也不怎么关心,反正他对于打猎的兴趣不是很浓,更主要是这个时代的野兽肉并不好吃,寄生虫还多,就不像其他人一样喜欢吃生肉和兽血,是的,这个时代的人不管是贵族还是平民,都会饮用兽血。

这倒不是天性嗜血,而是为了补充盐分,盐块挺贵的,没人敢多放,而这些贵族武士运动量又大,只能依靠兽血来补充流失的盐分和体力。

“天色差不多了,该回去了。”天色渐渐黯淡下去,为了避免因为夜盲症在路上走丢一半人,通常不会真的等天黑再回去。

“这鬼天气,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天色一开始黯淡,气温就开始迅速降低,还没走到城门口,就已经是一阵阵的冷风刮起来,“估摸着又得死个几百人吧?”子受估摸了一下奴隶和众人的折损,这气候再不回暖,情况只会一天比一天的严重。

忙碌了一天,庖厨自然是准备好了晚饭,相当的丰盛,除了粟米饭外,就是用剁碎的肉炖煮的肉羹,里面放了些菜叶和桂皮等香料,闻起来还不错的样子。

作为商王,子受还有一份拆去骨头的蒸肉,搭配一碗韭花酱,这就是商王的伙食了,他也渐渐的习惯了这个时代的粗陋伙食,如果每天都要去回忆现代的那些美食的话,大概早就疯了。

吃饭的时候,没人说话,食不言寝不语的规则在这个时代也已经在贵族家庭流行,这倒不是什么礼仪,而是大家看见被骨头呛死的倒霉蛋之后,就约定俗成的不要在吃饭的时候说话。

嗯,平民和野人不用在意这个礼仪,因为他们没资格吃肉,所以不存在被骨头卡死这种奇怪的死法,同理,寝不语的规矩也是这样来的,奴隶和野人是没资格当兵的,所以也不需要这条规矩——因为这是避免营啸的规矩。

所以说,不管古今中外,各种礼仪、教条和规矩的背后,其实就和现代的安全生产守则没什么区别,背后至少是一条大聪明的人命,而不能单纯的用现代人的傲慢将之直接归类为迂腐和抬高身价的神经病作为。

第二天依然是没有什么变化的带队下地,等在雨水之前,把所有的地都种上之后,一场来的还算恰到好处的雨水就滋润了田地里面的幼苗,看样子,今年的收获大概可以保证一点点。

但是,子受依然提前召集了巫师们,准备对历法或者时间进行一点修订,主要是气候反常,继续用之前的历法来种植的话,可能真的要遭重了,他注意到,这次的雨水就比之前来的晚一些。

如果往后两年再推迟个几天的话,那些没有水浇地的田地里面的幼苗被大太阳一晒就全焉了,那收成怕不是要直接爆炸给他看,本来这收成就难受得要命了。

相比商王的忧心忡忡,南方的楚人已经不是忧心忡忡的样子了,北方的寒流席卷而来,与夏季南方的暖施气流撞击在一起,导致北方的降雨变小,也导致南方的降雨猛烈增加。

正是水稻分蘖的时候,需要温暖的环境,结果,冷气随着暴雨一起来,楚地的人看着倾盆大雨和稻田面无人色,分蘖无效就不错了,如果这暴雨继续下来,可能稻田会彻底淹没,水稻会直接烂光在地里。

如果说楚人是面无人色的话,那么淮夷就是真的没什么人的脸色了,因为在淮河上游的盂方人为了避免田地被淹,直接开闸放水——想象一下,在下暴雨,水位暴涨的时候,上游突然开始放水,下游人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所以,盂方和淮方的人打起来了?”子受窝在狐狸身上,慵懒的拿起木简,“哇哦,还打得挺激烈的。”传递消息的商人使者用了“兵甲尽出”这个词来形容,意味着,这次两边是倾巢而出,把压箱底的兵力全部召集起来了,不过,也难怪,淮方的地都给冲得七七八八的,不找上游的要个说法才怪。

“哎~我们要不去调解一下?这种事情打起来的话,徒劳折损人手,而且怎么能在别人遭水灾的时候放水呢?太不道德了!”仲眨了眨眼,到底是谁开的这个坏头,你都没点逼数吗?

“大王,调解他们的话,得拿出粮食来啊,淮方不少田地都被冲毁了,他们这么做也是为了减少吃饭的嘴”

“哦,那就算了。”商王家也没有余粮啊,“对了,我听说,今年的灌溉水似乎有点不足?”

“嗯,我们这边下雨比去年少的多,大河的水位也降低了不少。”

“那就......多引水吧,让小河水坝尽可能的蓄水。”子受似乎完全忘记了自己刚刚说了什么,“我们可不能干这种别人遭灾放水的事情,我们还是尽可能的拦水和引水吧。”仲一脸的茫然,南方是因为是水灾放水,你这旱灾拦水,有啥区别啊?

好吧,还没有旱灾,毕竟真的到了旱灾的时候,大河拦不住,小河没水可拦。但是,那也是给刚刚恢复的东齐之地迎头一击啊,尤其是此时的水系的入海口偏北,还未被黄河冲来冲去改道,导致子受这边的上游拦水,下游其实是在东北方向的人遭到灾难。

所以,遭到最大的迎头痛击的是.......齐国。

“水呢?寡人的水呢?”河水清且涟漪,在贴着河底的石头上缓缓流过,从河岸的水渍来看,水位下降了三分之二还多,齐地修建的引水渠完全引不到水,这让付出了相当大代价,终于拿下临淄,准备休养生息,再开拓土地的子启目瞪口呆。

“为何河水萎缩这么多?”他可没钱造水车,再说,这么低的水位也引不到水啊,古代的旱灾绝大部分时候和现代人想象当中的河水干涸,赤地千里,土地开裂是两回事,那种等级的旱灾基本上属于是顶级天灾了。

实际上,大部分的时候的旱灾可能只是水位下降而已,但是,水位一下降,就意味着水渠无法引导河水,水车和翻车也无法提升灌溉水,地下水是不能直接用于灌溉的,得晾晒一段时间,等水温升起来,才能灌溉。

这就代表,对于没有水井和足够劳动力的农户来说,就根本没法灌溉田地,只能确保一部分的耐旱的作物勉强生存。

“上游截水”“有苏氏,安敢如此欺我!”子启一听就知道是谁在干这个破事,他当然不敢直接骂商王,就只能辱骂有苏氏了,毕竟骂商王的话,后果比较严重,那个混账东西绝对敢借题发挥,直接把他刚刚占领的国土又给剥走一部分。

薅羊毛就不能换只羊薅吗?总可着他一只薅,毛都要给薅秃了,这实在是太难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