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1 / 2)

🎁美女直播

虽然蛮子也是一样,可是玉器为什么要拿去和对面的瓦器对碰?一个需要花费二十年培育出来的,装备精良的武士,去和那些蛮子如韭菜一样几年一茬的玩意儿消耗,是不是脑子哪里有点不对劲了?

放弃城墙优势,让蛮子入城作为诱敌,不代表真的要让自己装备精良的精锐在暗夜当中和敌人公平战斗啊,当然是在白天,己方远程火力一应俱全的时候,再拿去交换更大的战损比啊。

虽说慈不掌兵,可是那是建立在该牺牲的时候不因为一时仁慈而迟疑,不代表,就真的可以把士兵当做工具和消耗品来看待。

冲杀了一整天的商军战车停在己方据点当中进行维修,将车轮上的乱七八糟的血肉糊糊刮掉,然后修理那些弯曲变形的青铜尖刺,有些战车甚至车轴都断了,不得不大修。

而商军战士也解下面具和盔甲,清洗武器和盔甲上的血迹保养,普通的众人辅兵还需要值夜、放哨和看守照明火盆,国人武士则已经躺下休息,他们都有自己的奴隶和仆从负责处理各种琐事。

至于说贵族,不仅有专业的团队保养后勤,还有专门的生活团队,比如说厨子、侍女和各种专业的工匠,提供战场上的最好服务。

陶盆装满清水放在临时的土灶上,几个膀大腰圆的厨子将一大袋子黄豆下到陶盆内,撒上盐,再将肉干切碎放入其中,等到肉香和豆香弥漫起来之后,从一个瓦罐内挖出一大勺黑乎乎的酱倒进去,把干硬的黍米团子和粟米饼撕碎撒入盆中,继续炖煮。

很快,一大碗黄豆炖肉焖饭就完成了,这就是正规军的战斗伙食,相比平时的伙食来说要高了几个档次。

贵族们自然不会和大头兵吃得一样,商王更是如此,城里最后的几只羊被杀了,拆去羊骨,用帛布裹着上锅蒸熟,放在子受面前,除此之外,还有一大碗放了猪油的蛋羹,八种不同的酱料。

小铜鼎当中油汤翻滚,大块的羊骨和鸡肉煮在一起,加了韭菜和菘菜,还有切块的萝卜和豆子,混合在一起的味道确实不错。

“季氏上下拜谢大王援手之德”季夫人举起案几上的酒爵,对着子受遥遥一拜,然后一饮而尽,在当着诸多季氏家臣的面,这样的低姿态,算是十分正式的表态了。

而季氏家臣在对视片刻之后,也纷纷按照身份高低贵贱,向着商王敬酒,等到商王也举起酒爵示意,才稍微放松了片刻,这说明商王是接受了季氏的投靠效忠。

“不必如此多礼,季氏乃是大商西南重塞,救援季氏亦是救援寡人自身”子受对杯中物仅仅是浅尝,不仅因为酿造工艺落后导致杂质很多,味道很怪,还因为实在不能确定这酒到底是怎么酿出来的。

“烽火已经点燃,只需要明日再消耗一日,便可弃城,羌人必不敢追”

“大王可为下臣解惑?自古以来,蛮人入侵,都是贪婪无度,衔尾追击不休的样子,这次为何羌人不敢追了?”有季氏家臣出言道,其他人也是一幅倾听的模样。

一直以来,蛮人入侵都是这样,打得过的就追着打,打不过的就躲着走,遇到坚城就绕过,遇到软肋就烧杀抢掠,根本不会和你打正面作战。

就好像前一次的商王的救援战斗一样,羌人基本上没怎么做抵抗就一哄而散了,这也是为什么商一直很难彻底剿灭这些蛮子的原因,人家根本不和你硬碰硬,说跑就跑,说散就散,过上五六年,那些半大小子长大之后,又是一条好汉跑回来了。

因此,要彻底对蛮子造成伤筋动骨的伤害,就必须用什么东西牵制住他们,让他们无法逃跑和迁移,在之前的商就是这么干的。

羌方毕竟不是北方草原,他们的战马没有那么多,无法做到转进如风,携带大量的牲畜就很难移动得快,而不携带大量牲畜,商军就会掠夺这些牲口,不是吃光就是杀光全填埋了。

羌方损失了大量的牲口之后,到了秋冬季过冬的时候,就不得不来正面撞商军的军阵,来上几次这种破坏战之后,羌方就服了,当然,也仅仅是服了而已。

羌方拿商人这种和蛮子一样打法的没办法,同样商人也拿这些动不动一哄而散的也没办法,最终,就只能让对方变成四邦方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臣服商,实际上,却无法构成任何实质性的统治。

甚至由于羌方的战斗力太低,连召集诸侯的时候,也不需要他们来服役,只需要朝贡就行了,大概就类似朝贡附庸国的样子。

“明日再绞杀一日,这些蛮子也该察觉到不对劲了。”今天是第一天,他们入城之后受到了激烈的抵抗,但是在收获和战利品的催动下,还能奋战,可是到明天一过,羌人的伤亡就足以达到肉眼可见的程度。

“届时,他们兵力折损过多,又急于将内城劫掠一番,根本不会主动出击,甚至于,明日一过,羌人都不会大举进城了,他们会观望,会让那些小部族打头阵。”然后那个时候,就是城内的军队撤出的时候,当然,在撤离之前,还需要分出一小只部队,对羌人部队发动一波反击佯攻,这样的话,羌人会惊疑不定的收缩防线。

“季氏百年基业,大王就这么送蛮子手中?”

“不然?你们守得住?”子受斜了对方一眼,“古语有云,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城内粮食、人口、军械工具都保留下来了,便是要重夺城也不过易如反掌罢了”

“何况,等到诸侯云集之时,这城内被劫掠的财物最终还是会回到手里,失去的不过是些许浮财罢了。”

只要保住了季氏的人口、粮食和军械装备,剩下的没了就没了吧,不下点重饵怎么让羌方蛮子上钩?而且等到羌人大部队被吸引过来,他们为了保住这座富裕的城市,会不断的加注,就好像是赌场的赌狗一样——搞不好,到时候战利品真的算一算,还有得赚呢。

“下臣受教了,只是,不知道,这话是哪位古人说的......”

“是......”子受愣了一下,然后不悦的看向发问的家伙,“与你何干?”

“下臣只是想知道是哪位大贤说的罢了,能说出如此精辟之言的大贤,恨不能与之相谈彻夜,以解心中迷惑”这倒是很正常的理由,毕竟在这个时代,知识和文化的重要性很高,也很稀缺。

大家对于拥有知识的贤才的尊重程度也高,和这样的贤才交流一番确实很重要,也让人心动,可惜,这位“大贤”还没出生。

“原来如此,不过是寡人从别处看来的”子受笑了笑,然后笑道“若实在在意,就当是寡人说的吧”如果你发现了一句名言,但是不知道是谁说的,那可以说是商王子受说的。

这就导致了,后世诸子百家都喜欢说自己发明的某句名言是商王子受说的,直到孔子看了实在忍不住,开始笔删春秋,把这些根本不可能,也不像是商王会说的东西全部删掉精简下来,这种歪风邪气才算是勉强刹住。

然而,即便如此,这里面还是有大量连孔子都不确定是不是商王说的内容,他也只能把那些太离谱的部分去掉,剩下的也有着几十卷之多,让人看了头秃。

毕竟,就子受做的那些事情和行为做法,和诸子百家的每一家都能扯上关系,制定祭祀顺序和礼仪,符合儒家的“礼”;用外族奴隶替代本族奴隶来祭祀,并减少无所谓的奴隶杀戮殉葬,符合孟子的“仁”(确实是仁,因为在孟子那个年代,蛮夷不算是人);对外作战屡战屡胜,符合兵家的风格;而改革农业,甚至亲自下地干活,和墨家与农家都能扯上关系;制定商君法,更是被法家引为祖师爷。

这么一看,似乎诸子百家,说自己的典籍和理论,有几句找不到出处的名言警句是商王说的,别说是孔子了,看完了鹿台城废墟下藏书的老子都很难说商王没说过这话。

为了确定到底哪句话是商王说过的,孔子专门跑去求教了老子,结果就是两个人都对着这一大堆的“语录”陷入沉思——每一句看上去都像是商王会说的,但是,整体上却又是如此的矛盾。

一个人左手儒,右手法,道家纹胸前,足踏农墨,似乎百家思想都有,甚至是互相矛盾的都在用,这可能吗?

然而,这可能,因为作为后世人,子受的思想本身就是诸子百家争斗、融合、协调之后的结果,他根本不在乎这是出自于哪个学派,好用就用了。

所以,一个人一面在执行墨家的节葬,一面又把殉葬和人祭这种事情正规化了,这让这两个学派都在痛骂对面拿古贤王当挡箭牌掺杂私货,打得头都掉了。

最终,反复讨论删减下来,诸多学派达成共识,最起码,小说家这种下九流的玩意儿不是商王说的,一个上古贤王,会是一个喜欢八卦野史,甚至亲手扭曲历史记录,主动去搞稗官野史,小说之流这种低级趣味的乐子人吗?那断然是不能啊!

【子受:我很确信,你们把唯一肯定正确的答案删了】

【PS】

爆裂词典和历史:

笔删春秋:

孔子见《春秋》记叙繁琐,其中注释和条目多有谬误,其中记载上古贤王的言行互相矛盾,认为多为后人借名伪作。花费数十光阴,又求学于老子,方才将之一一理顺精简,删去那些穿凿附会的内容,还原其记录之真容。

因此,后人以“笔删春秋”形容将一个复杂繁琐的东西简化,将自相矛盾的事物重新理顺的行为,为中性词义。

【实际上原本的意思是中性偏向贬义,为尊者讳,删改历史记录,删减真相】

第一百四十三章 巷战的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