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1 / 2)

🎁美女直播

【为什么价格涨的这么快和多,因为盐的运输很容易受潮,特别是古代环境下,中途遇到一场大雨,你一半货就寄了,所以,从产盐地运出去会涨价非常多,而产盐地又便宜得很。

而且天然盐池,特别直接挖出来就能用的盐池并不多,大多数情况,还是得煮海为盐,至于说井盐.......那个打井技术和成本非常的生草(我家祖上就是干盐商的豪门地主,有2口半盐井),商代你是不用指望的,光是那个提升盐卤水的井架就需要好几头犍牛,还得经常更换。

至于说盐井的深度.......嘿嘿,清朝末期的技术,已经有简单的机器和钢制工具的情况下,需要大概150万两白银才能搞一口。】

【PS】

爆裂历史与神话:

盐湖城,白龙池: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海里生活着一条白龙和一条黑龙,他们整日里面在海里嬉戏,掀起大浪,人就向天神告状,天神为了惩罚他们,就把他们分开,白龙被封印在海里,而黑龙则被封印在济水当中。

白龙只有太阳最大的时候,才能脱困一会儿,于是,每天白龙就会顺着迎龙渠爬上岸,盘踞在岸边的一个池子里面,看着济水泪流不止。

她的泪水逐渐凝结为苦涩的盐,留在池子底部,而到了夜晚,黑龙被允许暂时的离开济水,他看着池子里面妻子的眼泪结晶而叹息,也泪流不止。

两条龙的泪水合在一处,化为了纯洁的白盐,最终感动了天神,允许黑龙可以暂时的顺着汇海渠回到海里与妻子相见,而这个凝结盐的池子就被称之为白龙池。

现代,看着导游声情并茂的介绍这些池子来源和背后神话故事的火儿:老大,真的有龙吗?

子受:大概有。

火儿:所以,这个池子的故事是真的?

子受:你想多了,这真的就是只是一个晒盐的池子的遗迹而已。

火儿:你怎么知道是晒盐的池子?而不是别的什么天然形成的?

子受:盐湖城的海边会有一大堆规整的方池子遗迹,除了是晒盐的,还能是种海草的吗?

火儿:也不是不行.......万一真的是种海草的呢?

子受:.......

第一百九十八章 商战.jpg

盐湖城,为什么叫盐湖城不叫盐城,是因为城外有一个晒盐场,而然此时的商人词汇当中显然没有盐场这么一说,于是,一开始叫盐泽城。

因为泽是指较为浅的水泊,而不管是蒸发池还是结晶池都符合“泽”的定义,后来随着商人挖出了大量的用于暂时储存交易来的活鱼的池塘,一个个池塘连缀成片,叫“泽”就不太合适了,于是改成了盐湖城。

“取盐咧!”站在高台上的工匠高声呐喊道,光着脊背的奴隶就如同一条条的肉虫般从窝棚当中钻出来,踏入盐田的水泊之中,在结晶板上的灰白色的粗盐晶体用木头做的耙子耙进方木盒子当中,再一盒又一盒的倒进垫了两层细麻布的藤筐当中。

粗糙的盐水和盐颗粒嵌入肌肤当中,让人感到一阵阵的生疼,对于这些麻木的莱人奴隶来说,这已经是几乎要习惯的痛苦。他们麻木的耙盐,再将一筐又一筐的粗盐带去盐场。

在那里管事的工头会让正经的商人工匠根据大王留下的记录,在祭祀的指点下,将一部分的粗盐融解在水洗池当中,进行第二轮的结晶。

而水洗池出来的废液和结晶池出来的废液则被引入到一个新的池塘里面,池塘中间垫着厚厚的木板,最终会形成两种新的盐。

一种是在泥土表层的黑盐,含有极多的金属成分,但是它依然是盐,拿去骗蛮子的钱足够了,给奴隶吃也足够了。

一种是在木板上形成的比粗盐还要差一些的黄盐,那些野人就可以吃这种有一定危害,但是价格也便宜得很的盐巴,至于说吃这些盐的人,肯定是要做一些过滤和去毒加工的,耗费的精力不管这么说都比盐的钱便宜。

而再结晶池里面,在一整块石板上曝晒出来的精盐,则会被工匠小心翼翼的用精致的漆器盒子装起来,一层层的堆叠起来,外面用浅灰色的鲛绡包裹一层。

鲛绡作为海中的纺织品,有着极好的防水特性,尤其是在鲛人们用海藻油抹了一层之后,多包裹两层,就是遇到暴雨也不用担心这些珍贵的商品完蛋。而这些顶级的商品,每个月都会有大王手下的王室商队过来收取,他们会在王室直属武士的护卫下,向着各个方国而去。

一次性运输四种商品,藤筐里面的细麻布、装盐的精致漆器、包裹漆器和漆器里面垫底的精美鲛绡,以及如此奢华的四重包装的雪白精盐。

这样不管买家是要盐、布、绡还是漆器都能得到满足,而普通的粗盐则是另外一种装法。

奴隶们将粗盐灌入大大小小的陶罐当中,用稻草卷包好,再塞上一小块厚厚的草垫,倒扣在木板上,再将木板一层层放进筐子里面,四角垫上稻草卷。

以一种简单又方便的方式完成了如何在运输过程当中防水的问题,把容器口用东西堵上然后倒扣过来就行了,而在取出来的时候,一手按住下面的封口,快速翻转一下就能取出,虽然可能洒出一部分的盐来,至少也比遇到暴雨全化了好。

而这些筐子底部洒出来的少量的粗盐,商人也会用粗麻布垫底,然后抖出来收集起来,一方面路上他们也是要吃盐的,一方面还能降低点价格,作为散装盐卖。

在这个手工业不发达,商品稀缺的时代,粗麻布、陶器、盐都是商品,他们可能带着一车货过去,然后卖完之后,除了车什么都没剩下,甚至可能车都没有剩下。

接着把采购到的新的商品,送去沫都、济南或者东莱。

其中,铜锭、锡锭和青铜锭需要送去沫都和鹿台,那里才有高明而且技艺精湛的匠人将这些粗矿锭融化,冶炼为新的青铜器,除此之外,金和银这种贵金属也是如此处理,因为只有为王室和诸侯服务的大城才有金银匠加工为精美的金器和银器,用于供奉先祖。

香木之类的产品,则由这些小邑、小城送往大城市,用于制造贵族使用的木器以及建造他们的坟墓使用。陶器、木器、漆器、竹器、藤器等各种手工品顺着这些商路,向着各处扩散,甚至在云南一带也有商人的车队深入,交易青铜和各种手工艺品。

“啪!”鞭梢在空中打出一声脆响,两匹驽马迈动步伐,拖着沉重的车厢向着西边前进,这上面都是粗盐和陶器。

陶器是在东莱城交易来的,藤器是北边的聚落交易的,一部分的陶器已经出售交换成了这些粗盐,剩下的则作为粗盐的容器使用。

而他们带来的交易的商品就是用于晾晒海藻的竹器和给当地人补充的谷物和干菜,还有各种青铜小工具。

商队从北方的邢和邯郸等城市而来,沫都采购的大量青铜器已经换成了品质更差的青铜武器和藤器,然后到了渤海北部一带,顺着环渤海区域往南走,沿途将一部分的青铜器和漆器换成在这个区域较为便宜的贝壳和陶器,尤其是交换为更多的马匹。

这些驮马到了盐湖这里,会出售相当一部分,因为盐湖这边需要大量的马匹来作为畜力使用,同样,只留下部分精美的漆器和陶器,其中一部分会出售给鲛人。

除了盐、干鱼外,还有大量的鲛人的工匠编制的海草纤维做的口袋,鲛绡和珊瑚、珍珠与水精都是很值钱的东西,可惜鲛人不收贝币。

因此,商队再次出发的时候,车里面,就是大量的口袋装的贝币,还有藤编的筐子,几乎所有的容器都是商品的一部分。

当他们沿着济水一路向西,很快就会抵达东莱城,东莱城作为最靠近盐湖的大城,他的贵族可以消费掉一部分的精盐和漆器,然后换成更多的贝币。

最后到了济南城,这里的人需要消费相当的干鱼、粗盐、陶器,而他们的产出是各种优质的木材,还有以济南的泉水酿造的好酒,而那些空出来的陶器就有一部分用于装载这些好酒。

之后,就是一路顺着济水到河水(黄河)以南然后顺着河水走到渡口,将所有的驽马和车辆出售给飞虎族和盂方国的贵族诸侯,换成青铜和铜锭等等,最后乘船一路到鹿台城上岸。

结束这持续一整年的贸易路程,在远离沿海的内陆地区,贝壳币是拥有不低的购买力的,接下来就是在冬季向工坊的工匠下订单,订购来年交易用的青铜器和各种精美漆器,还有沫都生产的各种精细的小玩意儿,比如说金银首饰。

而那些漆器就是包装盒,也是商品,这样就可以保证将每一份的运力都计算为商品和利润,对于这个时代的商人来说,如此巨大的行商风险和周期是必然会这样尽可能的压榨每一份的利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