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自己的孙子,武则天还是希望这事情的过错不在李隆基的身上。
【然而万万没想到,杜甫就是这么点背,这次的主考官依旧是李林甫。】
【李林甫这次虽然没有直接说杜甫不行,但也只是给了杜甫一个“参列选序”的资格,相当于就是人才库候选人,有空缺了再让你去,先回家等通知吧。】
【然而有没有空缺,那还不是只手遮天的宰相说了算?】
“放肆!”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隆基怒斥,“好大的胆子!”
只手遮天,就凭他李林甫?
自己若不给他权力,他算个什么东西?
【几年后,杜甫才被授予了河西尉的职位,不受,后改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也是个很小很小的官。】
【他在《官定后戏赠》中自嘲,“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
前两句就是致敬了陶渊明的“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儿。”
】
【不做河西县尉,因为它要让我折腰,“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
老夫讨厌到处奔走,还是这个参军逍遥自在些。】
东晋。
进山几天了。
陶渊明一众人终于找到了一处差不多的地方。
这地方他们绕了许久才找到,又花了两天的时间去周边查探情况,才确定下来。
他们现在几乎可以说是一无所有,但却都充满了希望。
在这里他们不用交税、没有战争,只要好好努力,或许能创造出一个比桃花源更美好的世界。
除草、平地、盖屋,忙了一天,众人方才歇下就看到了巨幕。
巨幕中的大唐盛世是他们在梦中也未曾见过的,在他们看来那是仙界,是不可能出现的。
然而原以为在那样仙界中的人们都该是富庶、满脸笑容,就像预告一开始那般。
可是,即便是那般盛世还是会打仗,还是会山河破碎。
他们不再希冀,守住这一方净土就很好了。
杜甫的经历打破了陶渊明的一切幻想。
不是别的什么,是人性啊!
想要过上好的日子,只能回到民风淳朴的时代。
这很难,但他很想试试。
【不管是河西县尉还是右卫率府胄曹参军都跟杜甫的“致君尧舜上”搭不上边,可想而知他心中的苦闷之情。】
【我们先前说他是被神眷顾的孩子,但被眷顾的时刻,也是他被神抛弃的开始。】
【他的求职失败肯定不能只归结于杜审言给予他的这种狂傲影响,但是这种狂傲是一直伴随着杜甫的,而且这种狂傲对杜甫而言也不全是坏处,它是杜甫的一部分,也是杜甫诗歌多样风格的一部分。】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说起狂傲,李邕还是觉得没有人能越得过李白去。
即便杜甫刚才那首诗也确实狂。
方才女子的话说得很有道理,或许他当初也不该对李十二那般苛责。
那样的狂傲又何尝不是李白的一部分,若是没有那样的性格,只怕也不会有如今的李白。
【杜甫曾经在《进雕赋表》中提到“奉儒守官,未坠素业。”
他们家信奉儒家礼教,世代为官,所以杜甫也一直都想不坠素业,这也是他的先辈带给他的影响。】
【除了这个,杜甫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他的母亲是清河崔氏,名门望族,只是他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所以他的作品中很少有相关内容,不过倒是经常提到舅父、表弟和抚养他长大的姑母,这些人对他的三观的形成也是有影响的。】
听到此处,李隆基放了心。
这么说来,杜甫是很想进入官场的,只是因为受到李林甫的压制才导致了仕途失意。
虽然归根到底也跟他自己有点关系,可不能完全怪到他身上。
如今自己派人去请他入仕,应该能得到积极的响应。
他正想开口寻人,却又犯了难。
一向自诩知人善任的他,这时竟也有些怀疑自己了,如今自己身边谁可信,谁不能信?
算了,还是等女子说完再行动,也不急在这一时半刻。
思及此,他眼神一凉,先时若不是他着急,也不会让李林甫离开长安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难道他还能跑得掉?
这巨幕看似贬低他,可他越想却越发觉得是来帮他挽救大唐的。
【了解了杜甫的家世,我们仔细地来看看他的生平,看看这么一个出生名门的骄傲公子,最后何以写出那般沉郁顿挫的作品,又何以落得穷困潦倒,凄凉去世。】
凄凉去世……
一时间与杜甫熟识的人都沉默了。
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虽然有些傲气,但却是真的才华横溢。
以他的才华,随便入谁的幕下都不至于会穷困潦倒。
众人想起了那一场战争,想来应该与那有关。
然而杜甫却倏然就预见了自己的结局。
他看似出生名门,但与他这般条件的家庭不少。
而他自从少时游历,花费了不少的金银,现如今父亲已然离世,家中属旁支难以得到族中支持,正在慢慢凋零。
只能靠他自己。
女子所说,那安史之乱爆发应当只是加快了他贫困的步伐。
他应当迟早要走到这一天的。
想清楚了此事,杜甫突然觉得周遭美好的风景也萧索至极。
想来也是,离人之所,何以寻欢?
【杜甫于公元712年,唐睿宗太极元年正月初一生于巩县。在古代,正月初一出生那可是个大好的日子,传闻这一日出生的男孩子那都是官运亨通、大富大贵。】
【然而封建迷信要不得,后来的杜甫可以说是与官运亨通擦肩而过,与大富大贵背道而驰。】
清,乾隆年间。
曹雪芹赞同女子的话,迷信要不得。
但为何要在前面加上封建二字,此女所言唐朝,并非分封建国之时,难道是言古时传下来的迷信之说?
猜不透,但并不影响曹雪芹理解这句话。
他的《风月宝鉴》之中正好写了一个正月初一出生的女子。
然此女该是飞黄腾达之相,可最终还是香消玉殒。
这与迷信无关,与世道相关。
正想着,门外却传来敲门声。
“曹先生在吗?”
曹雪芹蹙眉,忙起身准备开门。
自从搬来这草屋之后,家中一个下人也无,凡事都得自己亲力亲为。
平日里他潜心著书,来找他的人少之又少。
正当巨幕来临,不知是谁这时来寻他。
他刚一打开院门,却见邻人领了几个太监站在门前。
“敢问可是曹沾曹先生?”
曹雪芹诧异会有宫里的人来寻自己,但转念又明白过来,忙道:“在下正是,敢问公公所为何来?”
“曹先生,皇上有请,快准备准备,进宫面圣吧。”
【因为家世还算不错,杜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条件,加上他聪慧好学,于是从小便识文擅诗。】
【虽然小时候的作品没怎么留下,但是他曾经在《壮游》一诗中回忆自己的童年,“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七岁的时候就才思雄壮,别人玩泥巴时,我已经开始赞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九岁就有了一定的书法造诣,作品都写了一大袋了。】
【这里的凤凰到底是真的凤凰,还是关于凤凰的那些吉祥、太平、有德、至上等一系列的象征意义我们已经不得而知。】
【但是家人们,你想想我们七岁的时候要是看到凤凰会说什么呢?】
众人都下意识地思考女子提出的问题的答案。
看到祥瑞之物,当会手舞足蹈特别开心才是。
然而,女子却是停顿片刻喝了一口水。
她将手中琉璃盏放下,才两眼放光地望着他们。
【哇哦,好好看呀~】
【妈妈,我想要!】
我会加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