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杜甫
【杜甫在秦州并没有待多长时间,大约三个月,但是他平均每天都会留下一首诗。】
【这个时候的杜甫早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少年意气,也正是对唐王朝最失望的时候,但是他距离孔子所言“五十而知天命”还差了那么一点点。他在这个时期写的诗都带着无尽的萧瑟,是完全可以反应他当时的那个心境的。】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女子曾说一叶知秋。
李隆基也想通了,这时候的杜甫对大唐如此失望,想必天下百姓亦是如此。
只怕看了这巨幕,这些真正心怀天下的文人才子都不会再来为他 效力。
除非……
李隆基深吸一口气,看着自己写在一旁的那三个戳在他心尖上的字。
他恐怕只能下罪己诏了。
【经历过唐王朝从繁盛到战火纷飞,对两任帝王从信心满满到逐渐失望,杜甫的诗歌内容与艺术表现上也都有所改变。】
【一开始他的诗歌中多是写自己的怀才不遇,而后开始转向黎民百姓,到达这时他虽然还是关心着国家人民,但是诗歌表达的内容开始往回收,他开始转向日常生活细节,这样的转变也让他的诗歌开始有了一些瘦硬奇寒的表达,这直接影响了后来的韩愈、孟郊、李贺等人的诗风。 】
唐,元和年间。
韩愈就说自己比较欣赏李贺的诗作,不曾想他们算是同出一源?
但他自小多看古文,诗歌中该不至于只有杜甫之风。
还有这瘦硬奇寒,他有些不大理解。
而另一边的李贺没想到自己能与昌黎先生相提并论,只觉十分荣幸,倒没去想太多风格问题。
女子分明是夸赞杜甫的,所以当不会有什么问题。
更重要的是,女子讲了这么些文人,风格都不相同,他也不觉得谁的有多不好,反而各有各长,所以这点应当是没那么重要的。
【在回归自我的内心后,杜甫在此处也关心着自己的朋友,比如《梦李白》二首就是在秦州写的,还有这一首《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这是写给被贬台州司户的郑虔的。】
【郑虔这个人是在公元757年,也就是唐肃宗至德二载被贬的,当时杜甫就写了诗送行,现在纯粹的就是思念。在真正理解这首诗之前我们要知道杜甫在秦州是个什么样的心态,当然了这只是我们的猜测,毕竟我们永远也无法真正明白鲁迅的枣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