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李白(小修)
【《宫中行乐词》一共有十首,现存八首,都是唐玄宗让李白写的有关他的行乐之事的诗。】
【这些诗咱们都不用完全看,这其三中的嘲讽之意就很明显了,“君王多乐事,还与万方同。”
君王在干什么,在与民同乐。然而事实是这样吗?显然不是,可李隆基根本没能发现,还沉浸在大唐盛世永垂不朽的美梦之中。】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女子不提,李隆基当真是没发现。
他一直为李白的诗句倾倒,也认为对方就只这一点本事罢了,没想到他竟……
他也敢如此!
李隆基拳头握了握,当着李俶的面也没发作。
年纪大了,反而没有了年轻时候的胸襟,不自觉地就气得胸中闷痛。
可这时候他没有别的办法,除了努力弥补,那就是装也要装得如从前那样清明仁德,绝不能晚节不保。
【然而,李白并没有被自己写的这些东西打倒,但他那狂傲的性格却让许多人不爽,于是他如同很多文人一样,逐渐走向了遭谗见疏的道路。】
公元前317年,楚怀王十二年。
遭谗见疏,屈原最近也是一样。
他原以为巨幕出了他就能成为一代贤臣带着楚国走向成功。
事实似乎也在朝着他希望的方向发展,楚国变得富强,百姓有吃有穿,孩子们甚至都能读书习字。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实现如此目标,那是他从前做梦也不敢想的,现在几乎所有百姓都信他爱他,但这并没有让他安心,反而算是害了他。
他如今被架在火上,就像那什么西汉的韩信一样。
如今屈原能做的最正确的选择就是放弃如今的事,归隐山林,如李白心中所愿,功成身退。
做到如此,已经够了。
可是……可是他明明可以做得更好。
【像他这样一个傲气的人,如何能受得了这样的委屈,他开始在《玉壶吟》和《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等作品中表达自己想要隐居的想法。】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的思想历来为许多文人所推崇,李白也是一样,他在这首诗中以此作为中心思想,表达自己想要隐居的心,但是这时候他更想要的还是“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
】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隐居?
现在一听到这两个字,李隆基就一阵不舒服,隐居,隐什么居?
都隐居了,谁来做事?
不管是李白还是王维,亦或是那些不识好歹的文人,都是些不负责任的人。
他们明知该如何做事,却没有人愿意去做,他们都自命清高,等着他给他们一个机会,而到了他的面前又不好好地说,到底是何毛病?
可偏偏,没了他们,大唐还真就不行,现在更是如此。
可是没有回头的路,以前他没有重视他们,现在就只能是他去找他们,去主动重用他们。
这也没什么,只要一切能好起来。
他只要后世给自己一个明君称号就可以了。
【“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
首两句自述处境,“金马”指的是汉代的金马门,这里代指的翰林院,但是除了这个意思,这里还有另一层含义,《汉书》中写东方朔“待诏金马门,稍得亲近。”
李白显然是把自己比作了东方朔,当年东方朔被汉武帝认为是弄臣,并不重用。】
公元前113年,汉元鼎四年。
东方朔?
也没有吧,刘彻想,自己……
似乎也是,东方朔在他心中的位置,与李白在唐玄宗心中的位置也差不太多,但还是不同的。
若是东方朔能说出什么好的见解,他自然也会采用。
问题是东方朔平日里就爱逗乐,那他自然要乐,这也不必装吧?
他又不会因此而误国。
虽然心中有些不安,但这么安慰自己一通后刘彻便暂时把这股子不安给压了下去。
还好幕中女子下一刻并没有再说此事。
【“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
翻看以前留下来的残卷,探寻古今奥妙,“片言茍会心,掩卷忽而笑。”
只言词组都能让人会心一笑,这里的放松其实是一种反衬,“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
他紧接着就说苍蝇污染白玉实在轻而易举,《阳春》和《白雪》却始终难以找到同样的音调,“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
“我”啊本来就是一个疏懒散漫的人,却屡次遭到狭隘之人的嘲笑。】
公元697年,武则天神功元年。
陈子昂最讨厌这样的感觉。
没人懂,还遭嘲笑,实在是如同吃下苍蝇那般让人恶心。
更别说蝇染白玉了。
【这里说到的“青蝇易相点”一句还要从东方朔说起,东方朔在快要离世的时候还以《诗经》中的“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这样的诗句规劝汉武帝不要听信谗言。】
公元前113年,汉元鼎四年。
刘彻怔愣片刻,东方朔这样规劝自己?
他方才就在猜测自己是否对东方朔的认识不足。
看了唐玄宗的这些事情,他总担心自己也识人不清。
既然东方朔都如此劝谏了,那说明他真有这样的问题?
是谁?
他身边的谗言小人是谁?
【然而汉武帝一直以为东方朔就是个乐子人,乍一看到东方朔这么正经的话,吃了一惊,感叹东方朔还有这么正经的时候?《史记》中说,这就是“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
谁叫他平日里没个正形,总那般风趣?
刘彻叹息一声。
唐玄宗没有重用李白,总不能怪李白文采好,这事情是他的问题。
思及此,他看了眼身旁小黄门。
“晚点请东方朔来。”
小黄门自然应下。
【陈子昂的《宴胡楚真禁所》中也有“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
之句,李白青蝇一句应该是脱胎于此。】
公元697年,武则天神功元年。
武则天微微抿唇。
这李白是真欣赏陈子昂啊!
说来还真是奇了,她一心想自己这朝能有几个能人,可等了这么久就说了这么一个自己一向不喜的,也不知那贺知章有无问题,她扫了下首一眼,没说话。
倒是陈子昂之事……她也非那般小气之人,还是知道江山社稷更重要。
也是时候给陈子昂升官了。
但能否抓住机会,全看他自己了。
【“云天属清朗,林壑忆游眺。”
天高气朗,想起了林壑间的谢朓,这里应该是指的仕隐宣城时的谢朓吧,那时候谢朓也陷入了想隐又舍不得仕的那种尴尬局面,这大概也是李白此时的心情,他说,“或时清风来,闲倚栏下啸。”
有时清风徐来,他就闲倚着栏杆放声长啸,这应该是想起了隐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