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1 / 2)

🎁美女直播

第87章

李白

【《独坐敬亭山》这首诗特别简单,跟《静夜思》似的,但是其中所表达的感情却十分浓厚。】

安徽,宣城。

许多人突然听到了自己附近山峰的名字,大晚上的就精神抖擞起来。

跟《静夜思》似的,那不是思乡吗?

若是思乡,那是他们宣城不好?

想必也不会,李白写的诗句中,倒也还没有说哪处不好的。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果不其然,“只有”二字那是说明敬亭山还不错。

李白是不是想在此处隐居呢?

但他心向皇城,就算此处再好,他应当也不会留下。

【诗中每一个字写的都是诗人眼前的景,但是每一个字所表达的都是他的情,此所谓景语皆情语。】

“情语?何物?”

“什么情?”

敬亭山的农人们都不懂,但听意思当是好话吧?

【鸟都飞了,云也散了, 诗人周围只有静立的敬亭山。古来人们表达心中志向,多以白云为先,陶渊明曾在《咏贫士》中用“孤云独无依”和“众鸟相与飞”这样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高洁孤独,这里李白的诗句显然是受了陶渊明诗句的影响,但是他的重点却在敬亭山。】

东晋。

陶渊明是能理解李白这首诗的。

那种孤独,那种没人理解的心情,是与他相同的。

至于是孤云还是那什么敬亭山都无甚关系。

【由此,我姑且猜测一下当时的场景,诗人或许是垂头丧气地来到这个地方,又或许只是心情淡然地坐在某处定定地望着敬亭山。】

【其他的一切都被他抛开了,那些鸟儿那些云是真的都不在了吗?是真的周围除了敬亭山就没其他的了吗?肯定也不是啊。可是他这么说也有他的道理。】

【他感觉一切的人都与他不在一处,所有的人都厌恶他,除了敬亭山。那些云,那些飞鸟,就像是那些人一样,而敬亭山,可能就是他的元丹丘,是他的孟夫子,是他的贺监,是一切可以理解他的人。】

那他一定是李白的敬亭山,陶渊明想。

只可惜他与李白相隔那么多年,只怕李白永远也不会知道有他这么一座敬亭山。

而自己也没有这样的一座山。

不过陶渊明认为,李白应该也是理解他的,不然也不会化用他的诗句。

这种时空相隔却彼此能理解对方的感觉让陶渊明也忍不住地心情激荡起来。

【咱们说到这里也不用再多说,大家也应该明白了他其中所表达的感情。】

【那是一种不被人理解的孤独与寂寥,但他的心中不是全然都是绝望,他还有敬亭山。】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白从不怕孤独,但他也恐惧不被人理解的孤独。

这些年,他也隐隐发现了这一点。

理解他的人就那么几个,而他们也都一个个地离他而去。

他终将孤独一人。

如今看来,真正能倾诉他的想法的是他手中的纸和笔,他将自己的想法注入诗中,有无数地后世之人能明白他。

即便他们并不能改变什么。

【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则是一首饯别抒怀之神作。】

神作。

众人都已经记不得李白有多少作品被女子如此夸赞了。

【谢眺楼在安徽,是当初谢眺做宣城太守的时候修建的一栋楼,谢眺是谢灵运的侄子,是南北朝时期有名的文人。李白不止一次去过安徽,到这谢眺楼也不止一次,这首诗是他在这儿饯别他的叔叔李云时所写的一首诗,这个叔叔不一定就是真的叔叔,就像之前我们提到的李良不一定是他的侄子一样。而标题中的校书是当时的一个官职。】

官职。

这不会又是李白想要搭谁的关系进入朝堂的诗吧?

众人都有些不想看了,他们已经不想看到李白失望了。

但要说完全不想看李白的诗句那也是没有的,李白在苦闷时写的那些充满幻想与豪情的诗句是他们无论如何都看不腻的。

干谒就算了吧。

东晋。

谢灵运对自己这个侄子感兴趣了。

李白如此推崇的人,其作品像李白诗风的人,是自己的侄子。

可他还不知自己哪里来的这个侄子。

若是能叫自己教导教导应当能有功业大成之感。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看这一首诗,又是直抒胸臆。弃我去者,就是弃我而去的无数个昨日。不可留,时光不会停止,会一直走下去,不会因为人的任何行为而停留,这是我们都知道的道理。】

陶渊明无不认同。

所以说啊,就是应当顺其自然。

明知留不住为何要留?